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謀士地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背景下的文藝作品中,有一類羣體顯得鋒芒畢露、光彩照人。他們總能在衆人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甚至瀕臨絕境時,總能靈光一閃、運用高超的智商和情商找出解決辦法,他們當中極個別的人甚至能預測未來、呼風喚雨。沒錯,這一羣體就是謀士。

一提起謀士,我們腦海中立馬就會涌現出一系列鼎鼎大名的人物,例如姜尚、管仲、范蠡、張儀、蘇秦、張良、諸葛亮、徐茂公、劉伯溫等等,在文藝作品的渲染下,他們成爲了無所不能的代名詞,是歷史的操控者,擁有改變時局、左右發展的能力。然而,拋開文藝作品,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其地位究竟如何?真的那樣高大上嗎?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上圖_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

謀士,顧名思義,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爲掌權者提供計謀,出謀劃策的一類人,在古代還有門客、軍師、幕僚等稱呼。謀士這個詞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只不過是換了名號,比如某某顧問。西周時分封制、宗法制的等級結構是這樣規定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士作爲最低一級的貴族,在戰亂分裂的年代會選擇出賣自己的謀略,靠腦子和嘴皮子吃飯,可以冠作謀士稱呼的起源。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各諸侯國普遍興起了養士之風,比如著名的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孟嘗君、齊國的孟嘗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其手下豢養的門客都在千人以上),謀士這一羣體的數量開始變得龐大起來,而且歷朝歷代從未斷絕,清朝地方官員旁邊的師爺可算作古代最後一批謀士了。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第2張

上圖_ 戰國的門客

謀士羣體如此龐大,然而真正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謀士實在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了。這是爲什麼呢?

第一,謀士有級別。在古代,爲了集思廣益,上至君王、軍隊統帥,下至地方官員都擁有自己的謀士。一般的地方官員自己本身就很難對國家大政、歷史潮流產生影響,更別提手下的謀士了,他們往往沒有特別出衆的才能,即使是有也很難有施展的空間,他們更多的是以幕僚的身份在地方官員身邊建言,一般都沒有官職,甚至爲混口飯吃掙扎在社會的邊緣。

因此,只有頂級的謀士,在輔佐君王以及大規模軍隊的統帥時,將自己的謀略建議充分展現出來,纔有可能在生前獲得地位,死後青史留名。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第3張

上圖_ 三國最爲人熟知的謀士 諸葛亮

第二,謀士離不開伯樂。由於頂級謀士的計謀跟建議的的確確會對戰爭勝敗乃至天下格局產生影響,因此這些頂級謀士往往被拔高的神乎其神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但是,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卻耐人尋味——謀士這麼聰明,對天下形勢瞭如指掌,爲何不自己當決策者,甚至當皇帝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謀士一方面很難擁有決策者的資源,另一方面不願或者不敢承擔決策者失敗後的風險。在亂世中,真正要爭奪天下的人必須擁有爭奪天下的資源(地盤、隊伍、錢財、威望、資歷等等),而謀士作爲讀書人,其早年一直都在埋頭苦讀(否則也具備不了可以左右天下的才華),即使其聰明絕頂、料事如神也很難有時間、有機會去拉攏和掌握這些資源,故而只能找一個現成的主公去發揮才幹;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第4張

上圖_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前256年—前195年)

另外,只要是爭奪天下的決策者就必須要承擔亂臣賊子的罵名以及失敗以後身死國滅的下場,精明的謀士們要麼清高不願承擔罵名,要麼就是在進行風險投資,等主公身死國滅之後有保全自己的餘地。這就和創業或者打工一樣,自己創業當老闆,收益和風險一樣高,打工則相對好很多。

舉例來說,《史記》就曾經記載,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抗秦朝時,其後來的丞相蕭何擔心起義失敗後會株連家人就主動放棄做領袖,轉而擁戴了“光腳不怕穿鞋”的劉邦。

然而,正是由於謀士自己不做主公,他們也就失去了主動改變自己的機會,才華的施展、地位的高低等等完全取決於輔佐的主公如果他們投靠的是一個有雄才大略,又善於聽取他人建議的伯樂,那謀士們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進而功成名就;如果效忠的人是個陰險狡詐、嫉賢妒能或者剛愎自用、不聽勸諫的的人,那麼謀士們的結局往往是極其悲慘的。例如,項羽的謀士范增,袁紹的謀士田豐、沮授等等。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第5張

上圖_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第三,謀士的權力有限。正是由於謀士的地位成敗完全取決於主公的賞識,因而歷史上絕大多數的謀士所擁有的權力都很小,沒有決策權、只有建議權。雖然平時的地位看起來較高,比較受人尊重。但一旦到了關鍵時刻,自己的建議不被採納就毫無用處,即使採納了實施者也不是他自己,從頭到尾只有一個動動嘴皮子的權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當然,謀士也有分工,偏重於軍事謀劃方面的一般擔任軍師,在武將身邊出謀劃策,權力小的可憐;偏重於行政後勤方面的謀士,坐鎮大後方,權力相對較高。

例如,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劉邦雖然對他極其尊重,言聽計從,但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獨當一面、領兵打仗的機會。與長期執掌軍隊、百戰百勝的韓信和坐鎮大後方,代替劉邦長期管理巴蜀、漢中、關中等漢軍大後方的蕭何相比,張良根本就對劉邦沒有任何威脅,這也是他從來都沒有被猜忌、被打壓的根本原因,但後世更多地是認爲張良神機妙算、用智慧保全了自己。

元末明初的著名謀士劉伯溫也是長期遭受朱元璋的猜忌打壓,從來沒有真正進入權力的核心層面,結局更是死的不明不白,跟民間傳說中“前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奇軍師形象明顯不一致。

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地位如何 他們真的有那麼高大上嗎 第6張

上圖_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

從歷史上真實的謀士境遇來看,真正像文藝作品中那樣高大上的謀士可謂鳳毛麟角,而且幾乎全部都集中在改朝換代的大變動時代,因爲謀士終究也是人,他們只是順應歷史大潮流的其中的一員,過分的神話和拔高都是不符合常理的。

參考資料:

【1】《史記》.司馬遷.西漢

【2】《三國志》.陳壽.西晉

【3】《明史》.張廷玉.清

【4】《中國曆代謀士》.羊春秋.1997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