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劉徹選的四位大臣,霍光爲何滅掉了上官桀、桑弘羊兩位?

劉徹選的四位大臣,霍光爲何滅掉了上官桀、桑弘羊兩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霍光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武帝崩,昭帝立,然而八歲孩童,到底是不善於料理家國大事的,所以劉徹死前給他選了四位臣子,他們是: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

四個臣子,權力卻不是”相互制約,彼此監督“,而是有非常明確的高低分別,這體現在兩方面:1,職位上。霍光是大將軍(漢代的大將軍,是最高軍事統領),金日磾以車騎將次之,上官桀以左將軍再次之。2,認知上。武帝用周公輔成王的典故賜予霍光,同時另一重臣金日磾深知自己是個外國人(匈奴人),不能主政。

中外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封建政權的穩定性,有兩種維持方式:其一:制衡的權力結構。其二:絕對徹底的集權(又稱權力壟斷)。

也正是由於漢昭帝登基初期,漢代達成了第二點,國家的內外發展,還算和諧,政令統一,執行有效。《漢書 霍光金日磾》記:

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到這個時候,霍光還是”政自己出“的,大概是因爲治理的很好,老百姓們都想一睹他的風采。

然而幾年以後,這樣的狀態被打破,霍光不僅險些將上官一家滅族(因爲是兒女親家,皇后上官小妹也是霍光外孫女,所以倖免),連桑弘羊都沒有逃過劫難。後世在評價這段歷史時,喜歡說”霍光在排除異己“,”霍光野心膨脹了“”上官桀不聽話“。

真相是如此嗎?我想,只說對了一部分。

以上結論,存在一個問題:”排除異己“,往往存在於有競爭的環境,然而彼時,霍光已經達到獨大的狀態,似乎沒有必要多此一舉。那麼解釋就只有一種:有人,有事,引入了能與霍光競爭的因素。也即打破了”絕對徹底的集權“。

此人就是鄂邑長公主。

劉徹選的四位大臣,霍光爲何滅掉了上官桀、桑弘羊兩位?

史書說,長公主內行不修,即私生活不檢點,有一個寵臣經常出入內院,是河間外丁人,這不是重點。上官安有一個女兒(上官小妹),年僅六歲,被封了皇后,這也不是重點。

重點是:上官小妹之所以進宮,走的是個鄂邑公主的門路,而爲了報恩,上官桀想助河間外丁人封侯。

報恩,在某種環境下,也稱禮尚往來。而皇親貴胄的禮尚往來,往往會形成黨羽。

自古,結黨下一步就是營私,營私的體現很多時候是僭越法律的。漢代初期便有規定,公主所配的駙馬,有資格享受封侯爵的待遇,可必須是經過國禮途徑的正牌駙馬。丁外人只不過是一男寵,自然沒有封侯的資格。

爲了突破國法的束縛,上官桀找到霍光幫忙。

霍光拒絕,結仇。

至於爲什麼拒絕?有可能是單純不想違法,也有可能是霍光意識到對方正在結黨,這對自己是個威脅。

劉徹選的四位大臣,霍光爲何滅掉了上官桀、桑弘羊兩位? 第2張

另一名輔政大臣桑弘羊,是個經濟學家,幫助漢朝經營起鹽、鐵、酒專賣,功勞很大。逐漸地,他仰仗功勞也想給家人某點官職,就也找到了霍光。霍光同樣拒絕,結仇。

前面說,結黨往往走向營私,其實反推也成立,營私往往造成黨結。

此時,“反霍光聯盟”已經初具規模,就還差一個點睛之筆:扳倒他和漢昭帝(昭帝對外態度一直支持,甚至只支持霍光),誰來做皇帝。

漢武帝有一個兒子,名叫劉旦,是漢昭帝的哥哥,武帝早就看出來他不是做皇帝的料,因此封其爲燕王,遠離京城。但是劉旦此人不僅不自知,還非常衝動。武帝重病時,劉旦請命回長安護衛,明擺着要奪嫡,劉徹一氣之下,削了他一大片封地。

然而七年過去,劉旦仍舊衝動無腦。知道了四個輔政大臣,有兩個都與霍光結仇,他便蠢蠢欲動了。

《漢書》載:

於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

反霍光聯盟正式成立,大戰一觸即發,卻又點到爲止。

公元前80年,長公主設宴款待,暗中埋伏殺手刺殺霍光。然而事情早就敗露,霍光先一步反殺,同一日叛黨全被清除,鄂邑公主、燕王劉旦均自盡,上官桀、桑弘羊家中成年人,幾乎被殺光。

最後總結:如果將霍光此舉只理解爲剷除異己,那麼視角未免有點小。正確的順序應該是:結黨者試圖打破霍光的權力壟斷,前者意欲建立起一個新的朝局構架,霍光則精心預防。而當結黨者成了氣候,霍光率先反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