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魏晉士族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關於宗族的概念,現在仍然保留着,在一些經濟不太發達的村落,多爲一個姓氏的人集中居住,這些地方的取名很多都是源自於宗族聚落,比方說王家莊、李家莊,有些人的家庭裏還會有族譜這一類的東西,這都是宗族的表現。不過,在現在宗族這一說法已經不太顯眼。但在魏晉時期,宗族實力是最爲強盛的,而在那個時期,士族宗族幾乎是獨佔鰲頭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一、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情況

魏晉時期宗族結構可以分成皇室宗族、士族宗族、寒門宗族三種類型。我們從影視劇中所瞭解的大多就是:寒門難出頭,皇室權利高,士族在中間。

不過,雖然皇室宗族擁有着最大的政治經濟特權,但是在魏晉的時候,政權更迭頻繁,皇室內部互相殘殺,外部還有人奪權,使得在魏晉時期皇室宗族的實力受到限制,沒有其他朝代那樣強盛。

而寒門宗族雖然有心往上爬,但由於自身經濟力量弱小,組織鬆散,很少有寒門宗族能佔據支配的地位和士族宗族抗衡,所以在這個時候士族宗族比之其他兩個宗族力量更爲強大。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2張

在魏晉時期,名士多出於士族,或在政治上和士族有所結合。我們看過《三國演義》都知道曹操有一個特點,就是唯纔是舉,常常是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爲什麼呢?曹操宦官出身,非士族,在排外的士族之中很難得到支持,因此也很難爲名士所尊重,所以他會一再發布唯纔是舉的命令,選用那些出身較低但很有才華的人,不過即使如此,曹操仍然很注重對於士族力量的爭取。

後來曹操身死,曹丕採納了陳羣的建議,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這種選官制度實行之初,確實改變了一些東漢末年士族操縱選舉的局面,但等到西晉時期,這一選官制度作用就弱了很多,到了西晉的時候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評定者的家世,於是就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

魏晉時期士族宗族的社會影響力,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極強。當時中央和地方的政權,幾乎都掌控在以河內司馬氏爲首的名門大族的手中。在西晉滅亡之後,司馬氏的殘餘勢力逃到了江南,在琅琊王氏的擁戴下建立了東晉。在當時,司馬氏和琅琊王氏的影響力從《晉書》的這句話中就能看出:

時人爲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晉書》列傳 六十八

再後來,少數民族大舉入侵中原,各方割據政權起起落落,政權交替頻繁,統治者在這個時候意識到了聯合漢族士族的重要性,於是苻堅用了王猛,拓跋珪用了崔宏。在北魏孝文帝更是確定了姓族制度,與士族共同掌權。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3張

二、爲何魏晉時,士族宗族獨佔鰲頭?

1、莊園經濟,士族家族經濟實力不斷累積

從春秋戰國私有土地所有制發生之後,農民因爲不堪生活重負被迫出賣田地,這時富人就會選擇收買兼併,魏晉時期土地兼併嚴重,許多土地都集中在了士族豪強手中,而在亂世中他們爲了自身利益還會對自己的“大莊園”進行武裝,建立了一個個高強堡壘的大莊園。

在西晉建立後確立了門閥士族制,因此士族的經濟特權進一步擴大,他們圈佔了更多的土地,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莊園,也因此士族的胃口更大,甚至“封山佔澤”。看看下面《晉書》列傳中有一段對於刁氏財富的描寫,可以一斑。

刁氏素殷富,奴客縱橫,固吝山澤,爲京口之蠹。裕散其資蓄,今百姓稱力而取之,彌日不盡。時天下飢弊,編戶賴之以濟焉。——《晉書》卷六九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4張

到了東晉時期,國家也曾禁止士族封山佔澤”的“行爲,但是士族根本沒有理睬,到了劉宋大明初年的時候,朝廷便頒佈規定,直接按照官員品級佔領山澤,通過這一規定取消了國家對山澤的壟斷權,使得私人可以合法佔領山澤,士族佔山固澤的活動也因此達到一個高潮。

官品第一、第二,聽佔山三頃;第三、第四品,二頃五十畝;第五、第六品,二頃;第七、第八品,一頃五十畝;第九品及百姓,一頃。皆依定格,條上貲簿。若先已佔山,不得更佔;先佔闕少,依限佔足。——《宋書》卷五四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5張

2、九品中正制度,士族制度形成,後因政治原因漸漸至鼎盛

在上面的時候我就說到曹丕採納了陳羣建議,開始實行九品中正制。這種選官制度,在初期實行的時候確實對士族操縱選舉的局面有所改善。

但後來,士族漸漸把持了管理選拔的權力,在西晉時期,這時仍襲用九品中正制,此時中正只會注意被評選的人家世如何,才德漸漸被忽略,於是便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情形,九品中正製成了士族鞏固自身力量的工具,也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標誌。

在西晉的時候,司馬氏爲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在政策上對於士族呈現的是放縱、籠絡的態度,後來出現了士族與皇權的共治的現象,這就是門閥政治。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6張

士族發展進入了鼎盛狀態,是到了東晉的時候,因爲東晉王朝能夠建立就是因爲有士族的支持,所以這個時候的士族對上皇室,底氣更足。

到了東晉末年門閥士族在政治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而有的士族之人甚至成了一人之下的“一人”!

譙國桓氏桓玄在把持了朝政之後,之後將頭上坐着的皇室宗族的人記了下來,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桓楚,不過後來桓玄因楚元王劉交之後劉裕起義,失敗被殺。

凡事盛極必衰,魏晉時期士族漸漸走向鼎盛,但在最後,自劉裕之後士族軍政實權漸漸削弱,侯景之亂大受打擊,歷經唐、宋、元終是走向了衰亡。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7張

3、士族自身的“排外”和“凝內”

魏晉時期,門閥士族地位崇高,他們爲了保證權力的果實能自家獨享,自家香火能夠綿延不絕,便要想辦法提高宗族的凝聚力,以及防止其他階層的人擠進來,士族自身還有一些“排外”和“凝內”的舉措。

士族爲了維護他們特殊的地位,不會和庶族通婚,他們對於寒門之子的態度就像對待僕人一樣,除此之外,士族還會通過下面三種方法以凝聚士族力量:

祭祀

這是宗族中最重要的活動。通過祭祀強調宗族之內人員的血緣關係,在潛移默化之間加強了族人之間的關係,在精神上十分有利於團結族衆,對於維護宗族的穩定也有着有利的一面。

在魏晉時期的祭祀主要是各個家族對於祖先的祭祀,還有一些鄉村中的社祭,祭祀竈神。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8張

郡望

“郡”是對一個區域的劃分,“望”是指名門望族,“郡望” 放在一起指的是某一區域內的名門大族。

東漢時便有了用姓氏區分貴賤的,但是能夠做姓氏的漢字數量是有限的。隨着同姓者增多,貴賤就很難分辨,於是便有了郡望,表明各大姓氏祖籍所在以區分貴賤,就比如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這樣的。每一個郡望內部還會根據血緣的親疏,派生出一些旁系。

譜牒

關於這個大家可能比較眼熟,經常在影視劇或者小說之中就能看見說給什麼人上族譜,和這個意思就很像。

譜牒指的是記錄宗族世系或者氏族的書。

在魏晉的時候,譜牒分爲三種形式:一是家傳,家族中傑出人物的合傳;二是家譜,以家傳爲基礎,根據家族世系將所有族人按血緣串起來;三是譜籍,這是天下士族的總譜,就和小說裏面百曉生的江湖兵器譜一樣,這個譜籍是將所有士族按其姓氏、郡望排列。士族爲了防止冒充,譜牒在此十分盛行,這也是分辨士族和非士族的依據。

魏晉時期的士族宗族實力有多強盛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獨佔鰲頭 第9張

總結:

士族自東漢產生萌芽,是東漢世家豪族發展的延續,後來因爲魏晉政策和環境形成、發展和壯大。魏晉時期,士族之所以能蓋住皇室宗族、寒門宗族的風頭,一是因爲他們不斷積累的經濟文化實力,二是因爲制度的支持和統治者的偏袒,三則是他們自身類似於“黨同伐異”,不斷凝聚自身力量,排除其他階層混入。

在東晉士族鼎盛時期,甚至有士族之人取代皇室宗族之人,但是盛極必衰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這之後士族也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參考文獻:

《中國風俗通史》

《宋書》

《晉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