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東漢和西漢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朝作爲秦朝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疆域以及各方的建設上可以與盛世唐朝相媲美。但作爲我國曆史上發展最爲繁榮昌盛的時代之一,漢朝其實分屬於兩個不同時期,這分別是西漢與東漢,歷史上也將他們兩者稱爲前漢與後漢。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雖然皆以漢作爲國號,但學術界對它們兩個到底能不能劃屬一個朝代這一問題仍存在着較大爭議。兩者雖然都是劉氏宗親所統治,但卻有着全然不同的都城,規章制度,甚至在朝政結構上也有着明顯轉變。

一、西漢與東漢,相同又不同

1.推翻秦朝統治的西漢王朝

《史記》當中記載:公元前209年,由於秦二世的荒淫無道,只顧自己享樂大量的搜刮民間羣衆的民脂民膏,導致舉國上下爆發了全面性的農民起義,而劉邦就是其中一員。秦朝時期劉邦其實是沛郡的一個亭長,看似是一個官職,但身份地位在民間都不是很大,也就和現在的街道辦事處的幹部差不多,服務於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看着四處起義的局勢,劉邦也在他所在的沛縣進行了響應,召集了一幫人馬加入到了楚懷王的起兵的隊伍當中,憑藉着聰穎的頭腦與能負衆望的品質,劉邦很快的就得到了楚懷王的青睞。207年劉邦帶兵攻入關中,秦二世自知大勢已去在宮中自盡而死,而劉邦則佔領了秦國的大部分都城,被項羽賜予“漢王”的稱呼。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第2張

隨着權利逐漸變大,劉邦自然不再願意歸於項羽的管控,隨即自立爲王並與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以項羽自刎江邊結尾。202年劉邦於長安登基,有趣的是他仍用項羽所賜封的“漢”作爲國號,西漢王朝就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2.以復興皇室爲核心的東漢王朝

經歷了上百年的開朝盛世後,西漢王朝在漢元帝時期迎來了沒落,這也和他的性格特點有關,自小學習儒家經典的他,性格比較軟弱,而且有着很強的憐憫心,又容易相信他人。所以對於他而言其實並不是一個適合做帝王的料。

於是乎在他上位的幾年後,皇權就逐漸被宮內的權臣宦官所掌握,這也讓宮中的王氏集團逐漸掌握了宮內的大權。《後漢書》當中記載:等到劉衎繼位時,皇帝已經基本上成爲了王氏一家的傀儡,再加上劉衎自幼身體就患有重疾,上位沒有兩年就因病去世了。

而王猛則抓住這個機會將原本的太子廢除,同時自立爲王建立起新的政權,就此西漢王朝滅亡。但王莽所建立的新莽政權並沒有存在太長的時間,十五年後就覆滅於綠林、赤眉等農民軍的起義之下。

在結束了新莽的統治之後,這兩隻農民起義軍卻在立誰爲王上起了分歧,綠林想要擁立劉玄爲帝而赤眉則想要立劉盆子爲帝,於是不久之後雙方就因爲意見上的不和爆發了戰爭,在這期間,同爲漢室宗親的劉秀將劉玄誅殺,隨後上位定都洛陽,隨後的幾年裏劉秀逐漸平定了赤眉等地方割據勢力,國內又迎來了大一統,而歷史上則將劉秀登基後的時代稱爲東漢時期。

二、以功臣階級爲輔皇權爲核心的西漢

1.皇權爲核心,地方豪強遭虐殺

就後世而言對於西漢與東漢到底屬不屬於一個朝代這個問題有着很大的分歧,雖然他們兩者都是劉氏宗族所統治的時代,但兩者之間又在政治結構上有着很大的差別。西漢時期的政治結構與秦朝時期有着一定的關聯。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第3張

秦朝時期的政治結構上有兩大部分組成,一個是位於統治集團中心的軍功統治階層,另一個位於地方的貴族統治階層。

而地方的貴族統治階層大部分是由戰國時期其他各國的殘餘所組成的,在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中起到了帶頭的作用,也就是以項羽爲核心的統治階層,在楚漢之爭時站在劉邦的對立面。

隨着楚漢之爭的結束,項羽的落敗,這些人大部分都被劉邦趕盡殺絕,就此秦朝時期的地方貴族勢力就此告別了歷史的舞臺。如此一來等到劉邦建立漢朝時,從地方到中央統治結構迎來了一次重新的大洗牌。

本身劉邦就是社會底層出身,宗族結構就比較簡單,所以在上位之時並沒有採用任用宗親的做法,而是論功行賞,將大量的功臣任用到了統治階層內部。再加上劉邦社會底層出身,對於民間豪強的存在也是很有牴觸,到了漢武帝時期民間的大部分豪強也都被誅滅了。

2.統治者治國觀念均以加強自身統治爲核心

所以從政治結構上來看,西漢時期是以統治者本身作爲核心,以功臣階級爲輔,來對自己的皇權進行鞏固。除此以外每當宮中有着較爲強勢羣體出現時,統治階級一般都會採用打壓的方式來對自己的權利進行維護,這也是漢武帝時期誅清地方豪強的一個原因。

見證了秦國時期的歷史,對於西漢初期的統治階級而言一切較爲強大集團的出現對他們而言基本上都是一個潛在威脅。

就以處於西漢後期的漢宣帝爲例,《兩漢紀》當中記載:在他繼位的時期,霍光做爲前三代皇帝的輔臣已經掌握了宮中絕大部分的權利,在當時基本上他說一宮內的百官沒有人會說二,但好在漢宣帝上位不久,霍光久因年事已高患病去世了,擺脫了霍光控制的漢宣帝很快就實權收回,然後對當時的霍氏集團進行了打壓,確立了自己皇權的地位。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第4張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在西漢時期,不論是哪一個時期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會讓自己的權利最大化,同時對外部的豪強勢力進行打壓,從而確定以及統治的核心地位。

三、東漢:士族勢力崛起,皇權逐漸沒落

1.地方豪強實力壯大

但是等到西漢末年由於歷代皇帝的昏庸無能,皇權逐漸發生了轉移。再加上民間土地大規模的被地主階級所兼併,讓很多處於社會底層的老百姓逐漸失去了養家餬口的根源,一步步的淪爲奴隸,這也讓熱衷於土地兼併的商人地主階級迅速崛起,逐漸佔領的社會當中的核心地位,但對於西漢末期的統治者而言早就自顧不暇,對於這些豪強的出現也就無能爲力了。

東漢初年劉秀的上位就是通過地方勢力的起義達到最終目的的,如此一來地方的豪強勢力就佔據到了統治階層的核心地位。

所以等到東漢時期,隨着時間的更迭這些地方豪強的勢力也在不斷的增大,《東觀漢記》當中記載:東漢初期這樣的現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隨着地方改革的展開,一部分土地歸還給了普通的老百姓,各方豪強的勢力也被削弱了不少。但等到東漢的中後期隨着統治者的不作爲,這一局勢又出現了反彈。這些地方豪強通過聯姻的方式進入到統治階級的內部,逐漸形成了外戚集團。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第5張

東漢時期外戚一般都來自於當時的六大家族,他們在進入到統治階層核心後,迅速地對兵權進行掌控,讓這些地方豪強不僅擁有了地方經濟的命脈還有了兵權進行保駕護航,一步步的挖空皇帝的實權。

2.選官制度日益腐敗致使士族閥門出現

再加上上漢朝時期的選官制度以察舉制與徵辟製爲主,這也讓不少地方豪強鑽了空子,地方所推薦做官的人才大部分都出自於這些地方豪強的家中,隨着時間的更迭以及選官制度的日益腐敗,東漢時期形成了一種累世公卿的現象,一些地方豪強成爲了世家一邊掌握着民間的經濟走勢一邊控制着的政權。

在漢和帝以後,由皇后的宗親以及士族世家所構成的政治集團的權利基本上已經凌駕在了皇權之上,統治者的地位逐漸被放空。爲了改善這一局面當時的統治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和宦官相互聯合對士族勢力進行打壓,到如此一來士族的勢力確實是在不斷的縮小,但宦官階級又逐漸的發展壯大。

所以在東漢時期除了早期的四帝以外,其他的歷代皇帝基本上難逃傀儡的命運,而且東漢時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以短命著稱,很多皇帝在繼位時,年齡可能只有四五歲,甚至有的連字都認不全,如此一來皇權也在不斷的轉移,最後基本上都落到了士族的手中。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作爲國號 兩者之間的結構有哪些轉變 第6張

結語:

由前文可得,劉邦與劉秀不同的階級立場決定了西漢與東漢之間政治結構的不同。劉邦開創西漢時身份較爲低微,算是一個小小廳長,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他本身就沒有過於複雜的宗族結構,這也讓他在建立西漢王朝後能夠很好的以自我爲核心加強對皇權的把控。

而劉秀在建立東漢時,是在地方豪強起義的幫助下才順利登上王位,他作爲被扶持者是要和這些扶持他走向王位的豪強們平分天下的,所以纔會出現東漢時期各地豪強割據,皇權也在不斷的向外轉移的現象。

參考文獻:

《史記》

《後漢書》

《兩漢紀》

《東觀漢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