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鄭貴妃死後沒和萬曆皇帝葬在一起,這是什麼原因?

鄭貴妃死後沒和萬曆皇帝葬在一起,這是什麼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鄭貴妃,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鄭貴妃死後沒和萬曆皇帝葬在一起,這是什麼原因?

慈聖皇太后告別她爲之費盡心血,但仍牽腸掛肚的朱家江山和不爭氣的兒子,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就在臨死前,她又辦了一件足以令羣臣熱血沸騰、讓萬曆皇帝十分尷尬、讓鄭貴妃恨之入骨的大事。

按照明朝祖制,所封藩王必須住在自己的封國裏,非奉旨不得入京。但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卻恃父母之寵,竟在皇宮中十多年不赴封國洛陽。正當皇帝和羣臣爲常洵就藩一事爭得難解難分之際,行將就木的“幽靈”出現了,她先是召問鄭貴妃:“福王何未赴封國?”

極端聰明伶俐的鄭貴妃,不像上次萬曆皇帝在母親跟前那樣慌亂和愚笨,她沉着地回答:“太后明年七十壽誕,福王留下爲您祝壽。”

慈聖太后畢竟深懷城府,她冷冷地反問:“我二兒子潞王就藩衛輝,試問他可以回來祝壽否?”鄭貴妃無言以對,只得答應督促福王速去封國就藩。

萬曆皇帝敵不住太后和大臣們的輪番攻擊,在慈聖太后去世一個月後,終於讓福王赴洛陽就藩去了。臨行那天早晨,天空陰沉,時有零星雪粒落下,北國的冷風從塞外吹來,使人瑟瑟發抖。宮門前,鄭貴妃和兒子面面相對,淚如泉涌。福王進轎啓程的剎那間,已是兩鬢斑白、長鬚飄胸的萬曆皇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擡袖想遮掩自己發燙的眼睛,但渾濁的淚水還是嘩嘩地流了下來。

回到宮中,萬曆皇帝悲痛欲絕。他感到深深的內疚,因爲自己到底還是辜負了鄭貴妃的一片癡情,沒能把朱常洵立爲太子。自己雖貴爲天子,而終被羣臣所制,讓愛子離京而去。一切都在失去,備受創傷的心中,只剩一個鄭貴妃了。

正是出於這種心理,萬曆皇帝纔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遺命封鄭氏爲皇后,死後葬於定陵玄宮。可三百餘年後,定陵玄宮洞開,人們發現,所有的棺牀上都沒有鄭貴妃的影子。

後殿並列的三口硃紅色棺槨,中間是萬曆皇帝,左邊是孝端皇后王氏,右邊是孝靖皇后王氏,也就是太子朱常洛的母親。

這一悲劇性的安排,確乎在他的意料之外。但是,既然生前就已對臣僚失去威力,那麼,在他死後,這種威力就更不存在。他的遺詔沒能實現,因爲,大臣們認爲大行皇帝(對剛死去皇帝的稱呼)的遺詔“有悖典禮”。皇帝將死,再來冊立皇后,誰來主持這個結婚儀式?

不過,這出悲劇不是太子朱常洛所爲,因爲他只當了二十九天皇帝便命赴黃泉了。朱常洛的兒子十六歲的朱由校,在當上皇帝后,將他的祖母王貴妃追尊爲孝靖太后,並從東井把棺槨遷來,和萬曆皇帝、孝端太后一起葬於定陵玄宮,因此,成就了這段“好事”。

萬曆皇帝寵愛的鄭貴妃,比他多活了十年,她被認定是禍國殃民的妖孽,得不到朝中羣臣的同情。這十年,她住在紫禁城一座寂寞的宮殿裏,和她的愛子福王天各一方,飽嘗母子分離之苦和世態炎涼。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鄭貴妃死去,帶着無比的絕望與怨恨走進了銀泉山下一座孤零零的墳墓。

走進陰冷的地下玄宮,面對三口朱漆脫落的巨大棺槨,留給人們的印象仍是命運的殘酷。假如中間棺槨內的萬曆皇帝還有知覺,大概是不會瞑目的。因爲他心愛的女人,這唯一一個把他當成“人”的女人,並沒有長眠在他身邊。他們的恩愛生前未得到認可,死後同樣無法如願,這不能不算作萬曆皇帝的一出悽婉的愛情悲劇。

同時,面對棺槨,也不能不爲帝國嘆息。傳統觀念不可逾越,一個年輕聰穎的皇帝,在政治生涯中,無法充分利用自己的創造力,個性也無從發揮,反而被無形的鎖鏈牽引進陰森可怖的洞穴。一位富有詩意的哲學家說:“生命不過是一種想象,這種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間的任何阻隔。”

在這地宮深處,潮溼黴爛的棺木和膠結污腐的油泥給人的感覺卻是無法衝破的凝固和窒息。更爲可悲和令人遺憾的是,那個曾經爲萬曆皇帝付出過青春和愛情的鄭貴妃,一直爲後人所唾罵。即使史學家也未必給予這個悲劇性女人公正的評價。“女人乃亡國之禍水”,同樣是對鄭貴妃的結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