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楊憲被殺後,胡惟庸爲什麼還要選擇謀反?

楊憲被殺後,胡惟庸爲什麼還要選擇謀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憲被殺後,胡惟庸爲什麼還要選擇謀反?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沒官婦女,止給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給?”

這是《明史·列傳·卷一百九十六》中,明太祖朱元璋賜死右丞相汪廣洋後,責問六部官員的話。

汪廣洋就是胡惟庸謀反的同謀者,因爲私自扣留占城國進貢給皇帝的貢品,而被朱元璋問罪賜死。汪廣洋有罪,但是私自扣留貢品,罪不至死。朱元璋殺死右丞相汪廣洋,只是處置左丞相胡惟庸亂黨的開始而已。

在胡惟庸之前,明朝丞相由楊憲擔任,此人既不是淮西集團的功臣,也不是浙東集團的功臣。楊憲,太原陽曲人,本來是朱元璋身邊的祕書,備受朱元璋信任。在朱元璋身邊,跟隨他打天下的兄弟,大多都是淮西集團的人。

淮西集團以李善長爲首,因爲朱元璋也是淮西人,所以大力提拔淮西功臣。但是,隨着明朝建立,淮西功臣多有不法之事,權勢越來越大。在朱元璋的眼中,雖然淮西功臣都是自己的好友,但是一個團體勢力太大,對於皇權就是個巨大的威脅。

因此,在明朝初年,朱元璋選丞相的時候,不再考慮李善長,而是想要選自己的心腹楊憲。楊憲,是朱元璋的祕書,又不屬於淮西集團功臣,正好可以制衡淮西功臣。而且楊憲和劉伯溫等人關係親近,他們是摯友,劉伯溫正是浙東功臣集團的代表人物。

在這時,朱元璋想的是,扶持一下勢弱的浙東集團功臣,讓他們同淮西集團抗衡。朱元璋因爲楊憲同劉伯溫的關係,默認楊憲是浙東集團的人了,可惜劉伯溫心中從沒有所謂的“浙東集團”,讓朱元璋失了策。

楊憲被殺後,胡惟庸爲什麼還要選擇謀反?

在任命楊憲之前,朱元璋把劉伯溫找來,詢問他丞相人選。當時李善長因爲一件小事,被朱元璋責罰,被朱元璋罷免了丞相之位。朱元璋爲了丞相的下一任人選,找來劉伯溫,詢問他讓楊憲當丞相怎麼樣?劉伯溫直接回答朱元璋:

“憲有相才無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義理爲權衡,而己無與者也,憲則不然。”

劉伯溫是楊憲的摯友,對楊憲的評價可謂入骨三分,也預料了楊憲最後的結局。劉伯溫還是堅持讓李善長爲相,從這裏就能看出,劉伯溫心中是沒有所謂“浙東集團”的。朱元璋心中的淮西集團,也是他假想出來的,在劉伯溫看來只有一個“朱氏王朝”。

“汪廣洋、胡惟庸是否可以爲相?”但是都得到了劉伯溫的否定回答。當時,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是明朝功臣中的年輕人,便於朱元璋控制,因此朱元璋才心心念罷黜資歷老的李善長,讓楊憲等三人中其中一人爲相。

可惜,朱元璋沒有聽從劉伯溫的建議,將楊憲任命爲丞相。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楊憲被任命爲中書左丞,成爲了中書省的實際負責人。劉伯溫評價楊憲,沒有宰相的肚量,果然成爲了現實。

楊憲得勢後,因爲自己掌握了相權,而李善長等淮西功臣失勢,楊憲開始刻意打壓淮西功臣。楊憲把打擊對象,選爲了淮西集團的代表人物李善長,多次彈劾李善長。楊憲此舉可謂自作聰明,他認爲皇帝不想淮西功臣勢力太大,自己彈劾李善長,一定會得到朱元璋的支持。

可是,楊憲沒有想到一點,那就是皇帝朱元璋也是淮西人。說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代表,更可以說朱元璋纔是淮西集團的領袖,明朝天下就是淮西人建立起來的。楊憲來到中書省後,就藉着手上的權力,肆意打壓淮西集團的元老李善長,是朱元璋萬萬不願意看到的。

李善長資歷老,經歷的大風大雨太多了,現在被年輕人楊憲如此羞辱,當即開始反擊。在《明外史·楊憲傳》記載中:

“於是善長劾憲,排陷大臣,帝怒,窮竟其罪,憲遂伏誅。”

洪武三年,剛剛當上丞相的楊憲,就被李善長彈劾“排擠功臣”。朱元璋看到楊憲太過冒進,也沒有保他,當即將其處死。在《明史》中,楊憲沒有單獨列傳,也是因爲死得不明不白。楊憲本是朱元璋在中書省的代表,楊憲擔任左丞相後,卻沉迷於和淮西功臣們暗鬥,實在讓人摸不到頭腦。

楊憲之死,是朱元璋丟卒保車,他不想讓自己和淮西功臣割裂開來。朱元璋和淮西功臣集團是一個整體,但是他當了皇帝,又要保障皇權的至高無上。他想要制衡淮西集團,又不能把淮西集團給打散了,楊憲錯誤理解了朱元璋的意思,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而楊憲被殺十年後,左丞相胡惟庸因爲謀反,被朱元璋命令滅族。楊憲被殺在前,胡惟庸爲何不知收斂?還敢同皇帝朱元璋掰手腕呢?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經過李善長推薦,胡惟庸擔任了右丞相,正式進入中書省。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胡惟庸升爲左丞相,正式掌握了明朝的相權。

楊憲的教訓,胡惟庸是有吸取的,他在朱元璋面前畢恭畢敬,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開始獨相。胡惟庸資歷淺,便於朱元璋控制,還是淮西集團的人,是李善長的心腹。在朱元璋的眼中,胡惟庸當丞相身份合適,資歷合適,而且很聽話。

可惜這些都是假象,胡惟庸最擅長人前一套,背後一套了,這也爲他的滅亡埋下了伏筆。胡惟庸獨相多年,暗地裏開始排除異己,壯大自己的勢力。當初說胡惟庸不堪爲相的劉伯溫,成爲了胡惟庸的第一個打擊目標。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情況後,派右丞相胡惟庸給劉伯溫送藥。在《明史·列傳·卷十六》中,有關於劉伯溫的死因記載:

“基在京病時,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後中丞塗節首惟庸逆謀,並謂其毒基致死雲。”

胡惟庸因爲仇恨劉伯溫,在朱元璋賜的藥中下了毒,直接導致了劉伯溫毒發身亡。除了劉伯溫,胡惟庸已經喪心病狂,還妄圖害死大將軍徐達。徐達是朱元璋的老兄弟,在明朝開國功臣中,朱元璋最賞識他,認爲他忠厚老實。

“惟庸遂誘達閽者福壽以圖達,爲福壽所發。”

胡惟庸勾結徐達的奴僕,妄圖殺死徐達,奴僕不敢下手,告知了徐達情況。胡惟庸種種劣行,被多次稟告到朱元璋那裏,朱元璋開始準備處死胡惟庸。於是,在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明朝的藩屬國占城國派遣使者,給明朝皇帝朱元璋送來了一大批貢品。

胡惟庸聽說占城國使者來了,帶了一大批珍貴的寶物,竟然和右丞相汪廣洋,把貢品私自扣留下來。他們以爲可以瞞天過海了,其實錦衣衛早就探查出情況,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就決定以“占城國進貢事件”,處死胡惟庸一黨。

朱元璋把胡惟庸和汪廣洋叫來,嚴厲訓斥兩人,更是下詔令斥責中書省。胡惟庸看到自己性命堪憂,於是把自己的副手汪廣洋丟了出來,最終汪廣洋被朱元璋賜死。胡惟庸認爲汪廣洋被殺,皇帝朱元璋氣就消了,但是他低估了這次事件的嚴重性。

朱元璋已經下定了決心,要把胡惟庸一黨連根拔起。隨即,汪廣洋的小妾陳氏被查出,是沒入官籍的罪臣之女。陳氏只能賞給功臣,汪廣洋這樣的文臣,是沒有資格得到的。汪廣洋當初爲了得到陳氏,肯定是違反明朝律條的,朱元璋就藉着“陳氏”開始接着做文章。

“便頒下敕令命法司調查。於是惟庸以及六部屬官都應當被判罪。”最終,下定決心的朱元璋,把胡惟庸等人下獄問罪,這就是明初三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胡惟庸被下獄,是罪有應得,也是他自取滅亡。

那麼楊憲被殺的例子就擺在前面,胡惟庸爲何還敢謀反?還是因爲胡惟庸自認爲自己有三大保障,可以同皇帝朱元璋“談談判”、“掰掰手腕”。第一點是胡惟庸在朝堂上已經掌控了巨大的勢力,他的門人故舊遍佈朝野。

胡惟庸當丞相,就是由恩師李善長推薦,胡惟庸就是在李善長扶持下,漸漸成長起來的。縱觀胡惟庸一生,對李善長還是很尊重的,但是也是因爲胡惟庸,給李善長招致了滅門之災。在楊憲爲相時,刻意打擊李善長,胡惟庸就堅定的支持恩師李善長,幫助李善長扳倒了楊憲。

李善長看到胡惟庸如此得力,於是開始提攜胡惟庸,讓胡惟庸成爲了右丞相,最後成爲了明朝的左丞相。在胡惟庸剛剛成爲丞相的時候,朝堂衆臣都把胡惟庸,看做李善長在朝堂的化身。而胡惟庸也刻意強化這種觀念,他想要把自己同李善長捆綁起來,藉助淮西集團的勢力,平步青雲。

“與太師李善長相結,以兄女妻其從子佑。”胡惟庸爲了拉住李善長,把自己的侄女嫁給李善長的侄子李佑,結爲兒女親家。胡惟庸背靠着李善長這棵大樹,開始發展了自己的勢力,成爲朝堂重要的力量。

而這時的李善長,已經年紀大了,沒有心力再掌控淮西集團了。在潛移默化中,胡惟庸漸漸代替了李善長在朝堂的影響力,掌握了大明帝國的相權。胡惟庸藉着李善長的威望,發展自己的勢力,直到把李善長身上的政治資本全部榨空。

“善長已老,不能強拒,初不許,已而依違其間。”

李善長無可奈何,望着“懷中的惡蛇”,只能假裝順從。胡惟庸認爲李善長支持自己,淮西集團也就支持自己了,因此敢於謀反。除了李善長,胡惟庸還勾結了吉安侯陸仲亨和平涼侯費聚,這兩個人都曾因爲沒有完成朱元璋交代的任務,被朱元璋嚴厲訓斥,因此懷恨在心。

楊憲被殺後,胡惟庸爲什麼還要選擇謀反? 第2張

“吾等所爲多不法,一旦事覺,如何?”從此,陸仲亨和費聚投入胡惟庸門下,幫助胡惟庸在外收集兵馬,以備日後起事。這也是胡惟庸敢於謀反的第一點原因,胡惟庸自認爲自己有淮西集團元老李善長支持。他還認爲自己外面有兵,朝堂有衆多門人,纔敢密謀造反,想要自己當皇帝。

第二點是所謂“天象”,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深受儒家學說影響,特別講究“君權神授”。其實,這也是新王朝的開國皇帝,爲自己當皇帝找的理由而已。歷朝歷代開國皇帝,總是推翻前一個王朝,再建立新的王朝。

前一個王朝,就是宣揚自己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才能統治天下。下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自然也要有樣學樣,不然皇帝位置就坐不穩,會被天下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因此,每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一定會宣揚自己的神奇身世,或者刻意製造所謂“異象”。比如,朱元璋推翻元王朝,登基爲帝后,就說自己出生時:

“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

“……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皇妣嘗抱高祖,忽見頭上角出,遍體鱗起。”

這樣所謂的“天象”,在史書記載中比比皆是,都是爲了宣揚所謂“君權神授”。而胡惟庸也見到了這樣的“異象”,讓他認爲“上天”,也是支持他當皇帝的。在胡惟庸權傾朝野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老家來了幾個人,報告了胡惟庸一個好消息。

“其定遠舊宅井中,忽生石筍,出水數尺,諛者爭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燭天。”想要巴結胡惟庸的人,刻意編造了胡惟庸老家井中,長出了石筍,而且一夜之間長了幾尺高。

“丞相,您家三代冢上,晚上都發出紅光,紅光把附近照得亮堂堂的。”

胡惟庸一聽,又是贈予金銀,這些編造的“祥瑞”,讓胡惟庸徹底迷失。胡惟庸一聽,這不是就是“上天”讓我謀反,讓我當皇帝嗎?這也是胡惟庸敢於謀反的第二點原因,在古代封建社會,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第三點原因,胡惟庸和明朝的敵人北方殘元勢力,和東南沿海的倭寇勢力,都有勾結。胡惟庸得到了李善長等人的支持,又看到“天降祥瑞”,已經開始決定謀反。爲了謀反能夠成功,胡惟庸不僅和朝堂上的文臣、武將勾結,讓武將掌握兵權,讓文臣掌控六部,還和外部勢力進行勾結。

明朝建立時,元朝還佔據着北方,後來徐達、常遇春北伐,才把元朝勢力趕到長城以北地區。朱元璋從小受盡苦難,而苦難的來源,多是元朝統治者的肆意欺壓。朱元璋從小就對元朝統治者特別厭惡,他受夠了元朝統治者的欺辱。後來反抗元朝統治,在元末各股軍閥勢力中,朱元璋所部也是最積極的一個。

“天子守國門”,把北元勢力一次次擊潰。而胡惟庸爲了自己的權力,卻恬不知恥祕密同北元勢力聯繫,謀求北元勢力的支持。

“遣元故臣封績致書稱臣於元嗣君,請兵爲外應。”封績本是元朝的舊臣,後來投降了明軍,成爲了胡惟庸的心腹,胡惟庸就讓封績帶着金銀財寶,同北元勢力取得聯繫。這時的北元勢力,經過明朝軍隊多次打擊,再也沒有南下長城的打算。

但是,胡惟庸派封績送來金銀財寶,北元當即收了下來,口頭答應了同胡惟庸合作。其實,這份所謂的“盟約”,是特別脆弱的,可以說一點用都沒有。北元如今連自己都保不住,那還敢與大明帝國作對,胡惟庸只是給自己買個“定心丸”而已。胡惟庸同北元勾結後,又開始了下一步行動,在《明史》記載中:

“惟庸益以爲事可就,乃遣明州衛指揮林賢下海招倭,與期會。”

在明朝初年,在東南沿海就已經有了倭寇,這些倭寇就是卑鄙無恥的打家劫舍“海盜”。這時的倭患,對比明朝中期,還沒有那麼嚴重。因此,明初的倭寇就是一羣散兵遊勇,在明朝軍隊面前還是不堪一擊的。

胡惟庸爲了萬無一失,派遣自己的心腹林賢,帶着金銀財寶,去招攬倭寇爲自己所用。這些彈丸小國來的倭寇,見到大筆的金銀財寶,自然同意幫胡惟庸謀反。其實,胡惟庸和倭寇勾結,和同北元勾結一樣,只是被畫了一個“大餅”而已。這也是胡惟庸敢於謀反的第三點原因,自己內部有文臣武將支持,外部還有北元、倭寇支持,胡惟庸自認爲謀反必定會成功。

但是,胡惟庸美夢做得太好,把謀反想得太過簡單了。胡惟庸嚴重低估了皇帝朱元璋,朱元璋作爲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即使胡惟庸在他面前假裝得多麼順從,他也不可能對胡惟庸沒有戒備。胡惟庸和文臣武將接觸過密的消息,很快通過錦衣衛,傳到朱元璋耳朵裏。

在這時朱元璋心中,什麼淮西集團功臣?什麼功勳元老?胡惟庸要用相權,染指我的皇權,必死無疑。從錦衣衛把胡惟庸謀反的罪證,呈獻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爲了自己的皇權,已經決定剷除胡惟庸亂黨了。

因此之前的“占城國進貢事件”,還是“沒入官籍的陳氏”,都是朱元璋準備剷除胡惟庸的“導火索”而已。朱元璋已經不能容忍吃裏扒外的胡惟庸,決心剷除胡惟庸,還要把胡惟庸滅族。

子馳馬於市,墜死車下,惟庸殺挽車者。帝怒,命償其死。惟庸請以金帛給其家,不許。”胡惟庸的兒子爲非作歹慣了,在鬧市駕駛馬車,撞死行人。

朱元璋下達命令,讓胡惟庸之子償命,胡惟庸提出賠錢了事,朱元璋不同意。胡惟庸看到事情緊急,爲了保住兒子的性命,同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準備發起謀反。但是,在謀反執行過程中,中丞塗節卻反悔了,向朱元璋告了密,胡惟庸亂黨的陰謀大部分都浮出了水面。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下達詔書,將胡惟庸、陳寧、塗節全部滅族。這時,“胡惟庸案”牽扯還不廣,只限於胡惟庸同謀的幾人。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胡惟庸被殺8年後,大將軍藍玉率部北伐,把當初胡惟庸派去北元的封績俘虜。

封績被俘後,李善長得知消息,讓藍玉把封績送到自己這裏,刻意隱瞞了封績被抓的消息。封績是胡惟庸勾結北元勢力,最重要的人證,李善長刻意隱藏封績,給自己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從此也可見,李善長對胡惟庸的謀反陰謀是知道的,只是刻意隱瞞了皇帝朱元璋而已。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封績被錦衣衛逮捕,胡惟庸勾結北元勢力,意圖謀反的事情,才被揭露出來。之前,朱元璋知道李善長和胡惟庸關係親近,但是“胡惟庸案”發後,朱元璋並沒有處置李善長。可能,朱元璋還念及李善長的開國之功,這次封績被逮捕,把一切都交代了。

“會善長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來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李善長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同胡惟庸接觸過密,商議過謀反的事情。後來,陸仲亨家奴封貼木也告發陸仲亨,曾和胡惟庸等人密謀造反。

自此,胡惟庸勾結朝臣,宣揚“假祥瑞”,同外敵勾結的罪行,才全部被朱元璋得知。朱元璋這位雷霆手段的皇帝,心中再也沒有了一絲憐憫,開始肅清胡惟庸亂黨。胡惟庸的亂黨包括明朝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延安侯唐勝宗、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全部被滅族。

受“胡惟庸案”牽連致死者,共有三萬多人,可見朱元璋已經殺紅了眼。“胡惟庸案”後,明朝取消了中書省,廢除了丞相這個職務。從此,明朝只有朱元璋這位至高無上的皇帝,再也沒有所謂的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了。朱元璋這時才感受到當皇帝的寂涼,身邊能夠信任的人,只有馬皇后和太子朱標,這可能就是一代明君的孤獨!爲了天下的百姓,朱元璋殺盡貪官污吏,爲了黎民蒼生,朱元璋只能忍受這份孤獨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