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皇帝后宮佳麗三千 侍寢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

清朝皇帝后宮佳麗三千 侍寢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代侍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清代皇帝“召妃侍寢”到底是什麼樣的?具體流程是怎樣進行的?

在封建王朝時代,皇帝作爲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和最高決策者,他所享有的特殊權益自然是常人所望塵莫及的。舉個最明顯的例子,由於皇室血脈的傳承需要,皇帝所擁有的妻妾數量之多也是令大多數人垂涎三尺而渴望不可及的,所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指的便是這個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個別朝代皇帝所享有的妻妾數量是遠遠超過於“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如據史料《禮記》對於周代后妃制度的記載如下:

古者天子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位世婦、八十一位御妻。

從以上這段史料可見,周代皇帝所擁有的各種級別的妻妾數量加在一起是有126位之多。

歷史邁入清代以後,得益於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后妃制度也就愈加完善,在數量和出身方面都有着較爲嚴格的要求,據相關史料記載:

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清史稿·后妃傳》

由此可見,相較於前幾個朝代,清代帝王所擁有的妻妾數量雖有所減少,但總體而言還是相當龐大的一個羣體。

看到這裏也許有部分讀者會問,在嬪妃數量如此衆多的情況下,清代皇帝“召妃侍寢”的具體流程究竟是怎樣進行的呢?

清朝皇帝后宮佳麗三千 侍寢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翻牌子”

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代時期皇帝與后妃們是相互分居的,皇帝一般居住在養心殿或乾清宮,而後妃們則住在後宮。因此,倘若皇帝想要哪個妃子前來侍寢則需要提前“宣詔”吩咐下去,由敬事房專門的太監引來。

至於皇帝是怎樣“宣詔”的,這一流程在清代以前向來屬於宮中禁祕,一般人是無法得知的,直至清代中後期,由於傳統觀念的轉變以及種種因素的影響使人們能夠從部分彌留的宮廷祕史當中略知一二。

據相關史料記載,清代皇帝“召妃侍寢”的具體流程如下:

每日晚膳過後,由太監在皇帝面前呈上一盤寬寸許、長不及尺的綠頭籤,爲了便於分別,每個簽上都工工整整地書寫了一位嬪妃的姓名、封號以及入宮年限。若皇帝當晚無意召妃侍寢,則曰:“去”,太監需立馬捧盤而退;若皇帝當晚有意召見哪位妃嬪,則將寫了這位妃嬪信息的綠頭籤翻過來,背面朝上。這一整個流程也被稱之爲“翻牌子”“翻牌子”過後,也就意味着皇帝選中了某位妃子,在此之後,直至妃子進入皇帝的寢宮都是由敬事房的太監全權負責的。皇帝進帳之後,敬事房太監揹着被“欽點”的妃嬪(僅身裹一件大氅)在皇帝的允諾下進入寢宮,由龍牀牀尾鑽入被子。在皇帝行事期間,一般情況下任何人不許踏進寢宮半步,門外有專門的侍衛把守且敬事房太監總管靜候於窗外。時間一長,太監便會以一種怪腔唱道:“是時候了”,若無任何動靜,稍停,再唱一聲,如此循環三次,妃嬪則必須被擡走。據《宮女談往錄》介紹,太監所唱的其實不僅僅是“是時候了”這一句,而是自太祖時傳下來的祖宗成法,意在勸誡皇帝切勿貪歡。妃嬪下去後,敬事房太監會問上一句皇帝“留不留”,若不留,則意味着此次有幸被傳召侍寢的妃嬪無緣產子;若留,太監則會命人在《內起居注》中記錄下來,以便來日取證。

清朝皇帝后宮佳麗三千 侍寢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二、皇帝在“召妃侍寢”的過程中是否有絕對的選擇權?

作爲一國之君,其權力之大自然不用多說,那麼,這是否也就意味着皇帝在“召妃侍寢”過程中能夠擁有絕對的選擇權?

其實並不然。以唐代爲例,皇帝召妃侍寢是按照月圓月缺來制定的,所謂“月圓月缺”具體指的便是,從初一到十五由級別低向級別高的妃子輪流侍寢,十六到月底則反過來再輪流一遍。之所以如此,在筆者看來其根本目的還是爲了維護後宮秩序的穩定,也即是我們大多數人所知道的要做到“雨露均沾”。

清朝皇帝后宮佳麗三千 侍寢的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到了清代以後,由於最高統治者權力的進一步集中,因此在“后妃侍寢”方面皇帝也有了一定的選擇權,但此舉並不意味着皇帝掌握絕對的選擇權,如清代皇帝是不允許連續多次召同一位妃嬪侍寢的。

總而言之,在“召妃侍寢”這一過程中,對於作爲最高統治者的皇帝而言不能說做到全局的“雨露均沾”,但至少要在不影響後宮秩序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給妃子們一絲機會。

文章的最後,筆者不禁想到這樣一笑話:皇帝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