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裏有幅畫上的四個字,藏着明朝一段慘烈歷史

臺北故宮博物院裏有幅畫上的四個字,藏着明朝一段慘烈歷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着一副名爲《三友百禽圖軸》的畫,作者是明朝初年有名的宮廷畫家邊進。這幅畫的自題落款時間爲“永樂癸巳秋七月”,即爲永樂十一年(1413年)。但是,有一點特別奇怪,就是這幅畫的落款邊上鈐了一方印,字曰“湘府殿賜”。

“湘府”是哪裏?用了“殿賜”二字,足見其人其府身份顯赫,肯定是龍子龍孫了。印文中的“湘府”指的是湘王府,其主人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柏,曾經受封爲湘王,就藩荊州。

永樂十一年,湘王朱柏早已死去多年,所謂“湘府”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邊進仍在自己的畫作上鈐上“湘府殿賜”印,以表達對湘王朱柏的懷念,可見,邊進對朱柏的賞識與禮遇一直銘記於心。

湘王朱柏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又是怎麼死的呢?這裏牽涉到明初一段慘烈的歷史······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對前代政制進行反思,覺得從秦而來的垂直管理的郡縣體制是有問題的,一旦有變,沒有皇族救援拱衛朝廷,所以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恢復分封制。

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制定“封建諸王之制”,認爲“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次年分封秦、晉、燕、吳、楚等十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再次封蜀、湘、豫、漢、衛諸王。

在第二次分封時,朱元璋的第12子朱柏雖然年僅8歲,也被封爲湘王,封地爲荊州。朱柏被封湘王后,年僅八歲,所以沒有就藩,而是留在南京學習歷練。

朱柏生於洪武四年(1371年)八月初三,的生母是朱元璋的順妃胡氏。在朱元璋諸子中,朱柏排行十二,自幼聰穎。明初著名文臣解縉在《湘獻王神道碑文》中說:“惟王幼而美異,長而通明。”朱柏是個很好學,也很孝順的孩子。

臺北故宮博物院裏有幅畫上的四個字,藏着明朝一段慘烈歷史

在長大之後,諸王就藩,朱元璋曾給每個皇子御賜腰帶一條。臨行之時,朱元璋命諸王轉身,他好看看腰帶後面的裝飾物。諸王都轉身,唯獨朱柏將腰帶轉過來給父親看。朱元璋問他爲何這樣做?朱柏回答說:“君父不可背!”這樣的回答令老朱非常滿意。即便朱柏是玩心機,這種心機玩的也很高明。

朱柏與歷史上的漢朝河間獻王劉德很相似,是個學者型的王爺,生性好學,酷好讀書,“性嗜學,讀書每至夜分”,即便是行軍打仗,也是帶着大量書籍。朱柏還很西漢淮南王劉安有一點象,也很喜歡道家神仙術,“平居於儒書外,尤善道家言”。

朱柏不僅能詩善文,還擅長書法繪畫。解縉在其神道碑中稱讚他“詩歌豐腴,清麗飄飄,有出塵之想,其文亦燦然理順,造次輒成”,這種評價雖然略有溢美,但大體符合實際。朱柏篤信道教,所以寫下很多詠仙詩。朱柏的繪畫作品沒有傳世,但與當世名家多有往來,想來水平不低,清朝人說他“善畫嬰兒”。

不要以爲朱柏就是一個文弱書生了!朱柏不僅有學問,而且膂力過人,精通韜略,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朱柏精通兵法,而且對兵器製造很有研究,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善弓矢刀槊,馳馬若飛”。

朱柏雖然沒有朱棣那樣輝煌的戰績,但是在有限的軍事行動中,也表現了優秀的戰略素質。

朱柏這樣一個文武雙全,而且對朝廷也沒有什麼不軌之心的藩王,最後的下場竟然很慘!

朱元璋設計的藩王拱衛朝廷制度,有其合理性,但也有致命的弱點。正如日後成爲建文帝的朱允炆在當皇太孫時對爺爺朱元璋說:“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也沒有什麼良策,只好問:“汝意何如?”

臺北故宮博物院裏有幅畫上的四個字,藏着明朝一段慘烈歷史 第2張

朱允炆的方案是“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興兵伐之。”

朱允炆成爲建文帝之後,立即着手“削藩”。建文帝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麼昏聵,也不是常人想象的那麼仁慈。

朱允炆並非不知道手握重兵、雄踞北平的燕王朱棣是最大隱患,至於如何削弱朱棣,朝廷的意見不一。有人認爲應該直接對朱棣下手,也有人認爲應該先削弱朱棣羽翼,動其他藩王,間接削弱朱棣。

建文元年(1399),朝廷密議削藩,先從燕王同母弟周王朱橚下手,派兵將其逮捕至京師,廢爲庶人,禁錮於南京。

朝廷當時的主要目標就是周王和湘王,當時的朝廷戶部侍郎郭任就公開說過:“今日儲財粟,備軍實,果何爲者?乃北討周,南討湘。”

湘王朱柏之死非常有戲劇性,建文元年四月十三日,有人向朝廷告發朱柏謀反,朝廷就派出欽差去荊州問責,結果朱柏竟然自焚而死。

根據現在的史料,朱柏謀反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其實也沒有任何可操作性。明朝中葉的王世貞在其《弇山堂別集》中記載:“建文元年有告反者,遣使即訊,王懼,闔宮自焚。”

那麼,建文朝廷又是如何操作這起“謀反”事件的呢?後來燕王朱棣造反的時候,建文朝廷發佈的檄文裏說:“去年周庶人·····不軌,詞連燕、齊、湘三王,皆與同謀。”

看來,所謂的湘王謀反,不過是朝廷對周王下手之後,藉故生事而已,並無實據,僅僅一個“詞連”。

臺北故宮博物院裏有幅畫上的四個字,藏着明朝一段慘烈歷史 第3張

湘王朱柏到底有沒有什麼違法問題呢?根據《革除逸史》記載,建文元年四月,有人告發“謂湘王柏私造寶鈔,殘虐殺人,乃遣使讓王。”從朱柏的個性來看,這種指控應該是不真實的!

朱柏死的非常慘烈,清人查繼佐《罪惟錄》中記載,“朝命將士僞爲商旅,藏兵器於輿薪,直造王都,圍王宮。王度事不成,與宮人痛飲泣別,縱火焚其宮室美人。乘白馬,執弓躍入火中死。”

這一年是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是年朱柏28歲。朱柏當時還沒有子嗣,所以人死國滅······

朱柏選擇自殺,是因爲他要用死亡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其實他不過是建文朝廷削藩政策的犧牲品而已。

朱柏慘死讓建文帝動了惻隱之心,“湘王柏自焚死。下燕議周王罪。燕王上書申救,帝覽書惻然,謂事宜且止。”建文帝放慢了翦除燕王朱棣的步伐,對朝臣說:“朕即位未久,連黜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於天下?”

朱棣也乘機加緊造反速度,在朱柏火焚三個月月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在檄文中,朱棣說“湘王無罪,聽讒臣之言,賜其焚死”。

四年後,朱棣率軍攻入南京,趕走了建文帝,奪取了皇位。不知是否是報應,朱允炆選擇的死亡方式也是“闔宮自焚”。

叔侄泉下相見,不知是何場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