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千古之謎:西漢國庫500噸黃金因何突然消失!

千古之謎:西漢國庫500噸黃金因何突然消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多金的王朝,其黃金庫存可謂中國古代歷朝之最,著名貨幣史學家彭信威在他的著作《中國貨幣史》一書中曾做過統計,僅以西漢各位皇帝在位時所賞賜給臣下的黃金數量就達百萬斤之多,摺合成今天的重量就是250噸黃金,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顯示,截止2015年底,我國黃金儲備是1700多噸,這就是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光是帝后用於賞賜的黃金就已經接近我們現代國庫黃金儲備的15%,這個數字確實讓人震驚,翻開史書西漢時期動輒萬斤、幾十萬斤賞賜黃金的例子舉不勝舉,最早的記載是在兩千多年前楚漢爭霸最關鍵時刻,當時的漢王劉邦聽從謀士陳平的計策,派陳平帶着4萬斤黃金去楚國賄賂高管實施反間計,結果收到奇效,最終致使楚國項羽離間了最重要的謀士亞父范增,纔有了後來的霸王烏江自刎,漢王劉邦入主天下建立大漢王朝。

 

千古之謎:西漢國庫500噸黃金因何突然消失!

  網絡配圖

    在西漢大量的黃金還被用於賞賜給有功的將士,漢武帝時期派遣霍去病、衛青發動了多次反擊匈奴的戰爭,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賴以發動騷擾戰爭的軍事實力,使匈奴再也無力對漢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因爲在抗擊匈奴過程中的卓越戰功,漢武帝除了給霍去病、衛青加官進爵之外還賞賜給有功將士大量的黃金,據《史記.平準書》記載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可見西漢時朝廷的黃金有多少了,僅僅是一次戰爭的勝利就獎賞了這麼多黃金。在當時除了國庫儲備有大量的黃金以外,在西漢民間尤其是王公貴族家裏的黃金儲藏量也是十分驚人的,據記載,劉武西漢樑國的諸侯王,他是漢景帝劉啓的同胞弟弟,同時他在七國之亂時力挺漢景帝,給周亞夫局的勝利爭取了最寶貴的時間,並且他的樑國位於今河南商丘一代,爲當時全國最富庶地區之一,在劉武死後他的錢庫中藏有驚人的40多萬斤黃金。

直到西漢末期國庫中的黃金儲量依然很多,在《漢書.王莽傳》中記載,“時省中黃金萬斤者爲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臧府、中尚方處處各有數匱”,要知道在西漢時一匱相當於一萬斤,僅按60匱來計算,黃金的儲藏量就多大60萬斤,摺合成現在就是150噸左右,可見在西漢後期黃金的儲藏量依然很多。有學者統計過西漢有記載的能確定是黃金的記錄大概有500噸左右,要知道這些黃金相當於現在我們國家金庫中將近三分之一的儲藏量,要知道在2000多年前科技不發達的年代這一數字意味着什麼。

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學者曾經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西漢時期國庫中的黃金儲藏量可謂驚人,在當時黃金不僅作爲可以流通的貨幣來使用之外,也是皇帝作爲賞賜、贈禮的重要物品,動輒就是成千上萬的賞賜,黃金之多令後世十分驚奇,但是奇怪的是在西漢之後的東漢黃金突然退出了流通領域,不但在商品交換中難覓蹤影,而且皇帝賞賜黃金之事也很少發生,那麼西漢的海量黃金到底去向何方了,兩千多年來後世的學者一直試圖弄清西漢這些黃金的去向,種種猜測和解釋隨之產生。

貨幣史學家彭信威先生認爲東漢黃金數量的減少,是由於黃金的外流所致即賞賜外人。經濟史學家傅築夫認爲,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主要是因爲漢朝用於向西域地區購買汗血寶馬和珍貴琉璃珠寶所致,不過這樣的觀點也遭到了學者們的質疑,因爲西漢的統治者爲滿足自己的奢侈需要,用黃金向西域和南海各國購買奇珍異寶,但這並不常見黃金用量不會消耗很大,更主要的是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和文化最爲發達的國家,是商品的淨輸出國應該換回大量的黃金纔是,有數據顯示在當時的對外貿易中中國向羅馬帝國輸出了大量的絲綢,而羅馬帝國則用大量的黃金支付,從這一點來看這樣的解釋很難令人信服。

還有人認爲東漢之後佛教傳入中國,各地大興佛寺大量黃金被用來圖貼佛像、泥金寫經,自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後,造像作爲宣揚佛法和信徒們供奉、祈禱的對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佛像貼金更是代表着信徒們的無上崇敬,正是由於這種對黃金的喜愛,僧人們用泥金抄寫經書,用金粉和金箔裝扮佛像,大量黃金因此被迅速消耗,然而這一觀點同樣遭到了部分史學家的質疑,有學者提出佛事勃興不在東漢而是在南北朝,因爲在東漢時期佛教剛傳入中原不久還不存在大興寺廟塑像塗金的問題,即使有一些寺廟使用黃金,用量也不會太大,他不能成爲海量黃金消失的主要原因。

  

千古之謎:西漢國庫500噸黃金因何突然消失! 第2張

網絡配圖

   更有人從字面上考證,認爲史書中所說的“金”其實有兩個意思,一是專指黃金,二是泛指各種金屬,故西漢所謂的“黃金”實際上是黃銅,理由是從西漢的黃金開採量和西漢的對外貿易上看,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黃金,人們習慣用“金”來稱呼錢財,很可能把當時流通的銅錢稱作黃金了。然而這樣的說法同樣不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同,因爲在漢代金和銅的區別非常嚴格,黃金和銅錢同是流通的兩種貨幣根本不可能混淆,漢代並沒有把銅稱爲金的例子,也從無黃銅之稱,並且黃金和銅錢的重量單位和名稱也不同,西漢黃金以“斤”、“鎰”爲計算單位,而銅錢則成爲“銖”,此外西漢時期的金礦和銅礦各有不同的出產地,且有“金官”、“銅官”之分,比如豫章出黃金丹陽郡有銅山等,他們的作用特不一樣,黃金價值很高它主要是用於饋贈、賞賜還有賄賂,而銅錢主要是用於日常的小額交易使用,所以他們之間有着本質的區別,古人不可能把他們混淆一稱,這樣看開這個解釋也是不通的。

那麼如果說漢代的黃金既不是黃銅又沒有大量消耗於國內和輸出於國外,從生產、銷售、交換上都不能確切的解開它的消失之謎,那麼數量如此龐大的黃金,在進入東漢以後,就突然退出流通領域而消失,其原因何在呢?

有學者認爲大量的黃金消失,是有的富人爲了避免財物被偷盜,把大量黃金作爲窖藏埋於地下,後因爲戰亂、天災等其他原因,導致無法取出被人遺忘,北京師範大學唐任伍教授在他的《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考》一文中提到,西漢海量黃金突然消失的原因是一部分黃金作爲金器隨墓主人陪葬,另一部分則以金幣的形式被富商大賈和各級官吏窖藏。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在秦漢時期的喪葬風格極具“慎終追遠,靈魂不死”的傳統觀念,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特有喪葬禮制,人們通過給死者埋葬器物和喪葬儀式來追求死後彼岸世界的享樂和靈魂的永生,一次對於墓葬從選址、規模、結構到隨葬品的選擇都十分重視,同時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體現和財富的象徵。

隨着近些年來的考古發掘尤其是1999年11月,在陝西西安發現的219枚金餅重達50千克的窖藏以及2016年10月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中出土的478枚重達120千克的隨葬黃金,1982年在江蘇盱眙縣,農民在挖水渠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銅壺,在壺內裝滿了黃金,一共出土了金餅、馬蹄金、金版等37件金器,黃金總重量超過了20千克(40斤)。1999年12月在西安東北郊十里鋪村,出土了219枚西漢金餅,和以往不同的是,這219枚金餅不是發現於墓葬,而是深埋在泥土中被發現的,分別出土於相距3.5米距離地面5米的兩處窖藏中,總重量超過了54千克(108斤),這些考古發現都印證了黃金窖藏地下的觀點。

  

千古之謎:西漢國庫500噸黃金因何突然消失! 第3張

網絡配圖

   東漢的黃金逐漸散落民間也是黃金減少的重要原因,王莽死後在長安幾次戰亂之際,國庫中的黃金被起義軍奪走散入民間,東漢以後宦官掙權政局動盪,官私均樂於窖藏黃金,致使流通中的黃金就越來越少了,黃金作爲支付手段的職能隨之減退,而作爲寶藏手段的職能卻有所增加。東漢開始史書中已經出現了平民百姓接觸黃金的記錄,黃金從此不再是王室貴胄的專屬之物,成爲很多普通百姓的首飾用品。無論怎樣解釋都有些學者提出質疑,但是墓葬說和窖藏說無疑是現在比較令大多數人所信服的觀點!

西漢的海量黃金爲何會突然消失,至今仍是學術界一個懸而未決的難解之謎,但是伴隨着考古勘探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考古工作者會發掘出更多的西漢黃金,這些黃金可能出自陝西的十一座西漢帝陵,也可能出自全國各地上千個王侯的墓葬中,也可能出自當年富豪商賈的遺址中以及那些並不顯眼的地方,今天的我們只有耐心的等待,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揭開其神祕的面紗,解開這個千年之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