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屈原之死的原因,屈原爲什麼要自殺,屈原投江的原因故事簡介,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但死因卻是投汨羅江自盡?很本站小編一起去看看。

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糉子紀念屈原,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在《詩經》的基礎上,對楚國的民歌加以改進,創立了“楚辭”這種詩歌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關於屈原之死,真的是投河自盡嗎?自盡的原因你是否清楚?

早年屈原曾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 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公元前305年,屈 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鬱悶,開始文學創作。 他的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洋溢着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爲民報國的熱情,成爲中國詩歌文學的起源之一。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 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糉子餵魚以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紀念儀式。

以後每年 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人們吃糉子、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自沉汨羅江的原因有哪些?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第2張

關於屈原自沉汨羅江的原因,歷來有諸多說法,卻都相差甚遠,恐怕是因所選擇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總括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說法是以身殉國。這一種說法,以清代學者王夫之和現代歷史學家郭沫若爲代表。他們認爲屈原是楚國的貴族。先秦採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 主,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就親疏有別地分封到不同地方當諸侯,諸侯又按照同樣的方式把國家分給不同的大夫。楚國和其他諸侯國有點不同,國君和周天子並沒有直接 的血緣關係,所以在其他諸侯只能稱“公”、“侯”時,楚國國君就能自稱爲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稱號。

楚國的君臣同樣有這種關係,屈原和楚王同姓, 所以他對楚王和楚國,不僅有一份大臣對國家的忠誠,也有一份難以割斷的血脈親情。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認爲,屈原所以寫下著名的詩章《哀郢》,是由於哀 嘆郢都的陷落,宗廟社稷成爲荒丘廢墟,人民流離失所,楚頃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軍,楚國滅亡指日可待。

據此,現代的屈賦研究者大都認爲,屈原投江是因爲秦軍 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不忍親眼目睹國家滅亡,故而投江殉國。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寫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寫了一篇《哀郢》……他看不過國破家 亡,百姓顛沛流離的苦狀,才悲憤自殺的。”他在《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中寫道:“屈原的自殺,事實上是殉國難。”

還有一種說法是屈原以死諫楚王。持此說的人認爲屈原看到楚國“黨人”橫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沒有忠良之臣,國家沒有抵禦外敵的力量,楚國將面臨 亡國大禍。滿懷救國大志的屈原卻遭讒言而被流放,報國無門的他沒辦法身諫楚王,哀嘆報國之志無法實現。絕望的屈原決心以死來震醒昏君。屈原在《離騷》篇末 有“吾將從彭咸之居”。彭咸是殷朝有名的賢士大夫,他曾忠心勸諫國君,遭到漠視,最後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來屈原之死是“尸諫”,是向彭咸學習而來的。

最近,有人對屈原的死提出了新的看法,那就是,屈原並非死於自殺,而是被謀殺。屈原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理想的詩人,他寫過大量的情詩,其中《湘夫人》是其中之一。

研究這篇文章,我們通過屈原謙卑的態度判斷,“湘夫人”擁有很高的地位,而且超過了屈原本人,很可能是一個王室成員;“湘夫人”有着驚人的美貌; “湘夫人”是位已經出嫁的、受道德禮教制約的女人,她不能與屈原公開見面,而只能跑到荒郊野外與其祕密幽會。而標題“湘夫人”中的“湘”代表楚國,“夫 人”就是妻子。對照王宮裏的所有有身份的女人,符合“湘夫人”這四個特徵的只有楚懷王的寵妃鄭袖。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第3張

屈原與懷王寵妃的暖昧關係被懷王知道後,促使他以政治名義放逐屈原,使他再也無法與鄭袖見面。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在秦國病逝,秦國把遺體送還了 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楚人正式立太子爲王,是爲頃襄王。耐人尋味的是,心灰意冷的屈原聞聽此訊後卻禁不住的歡欣鼓舞、欣喜若狂。因爲屈原相信 他的老情人“湘夫人”會想盡辦法說服頃襄王,讓他重返京城,再握權柄。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爲防止屈原與鄭袖的關係捲土重來,楚國王室遵照楚懷王的遺命, 派人對屈原進行了捕殺。追殺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羅江,兵士們最終在江邊抓住了屈原,將他刺殺後裝進袋子,捆緊了之後綁上石塊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殘 酷的歷史悲劇。

而流傳至今的賽龍舟和包糉子是不是也在暗示當時的追殺情景呢,用賽龍舟隱喻當時追殺屈原的激烈場面;用包糉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實—糯米飯象徵着屈原的肉體,糉葉象徵着裝他的袋子,糉絲象徵着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糉子投入水裏,則象徵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當然屈原死於謀殺這一說法並沒有切實的依據,只是一種猜測,但是誰又能說這種猜測不是歷史的事實呢?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第4張

屈原簡介:屈原(約前340一約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人。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個學識淵博、目光深遠的政治家,屈原在擔任大夫和左徒期間,心繫蒼生社稷,力主改革朝政、聯齊抗秦。

由於在內政外交上與楚國腐朽貴族勢力發生了尖銳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誣陷,最終導致與楚懷王的疏遠,兩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但他始終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國,希望楚懷王和後來執政的頃襄王召回自己,爲國盡力,最後在楚國郢都被秦國將領白起攻破之後,他不忍心看着祖國滅亡,投汨羅江自盡。用生命潛寫了一曲千古悲歌。關於屬原自沉汨羅江的原因,歷來有諸多說法,卻都相差甚遠,恐是所選擇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總括起來看,主要有四說。

一、殉國說。此說以清代王夫之和現代郭沫若爲代表。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認爲,屈原所以寫下著名的詩章《哀郢》,是由於哀嘆郢都的陷落,宗廟社稷成爲荒丘廢墟,人民流離失所。頃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軍。楚國滅亡指日可待。

據此,現代的屈斌研究者大都認爲,屈原投江是因爲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不忍親眼目睹國家滅亡,故而投江殉國。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寫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寫了一篇《哀郢》,他看不過國破家亡,百姓顛沛流離的苦狀,才悲憤自殺的。”他在《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中寫道:屈原的自殺,事實上是殉國難。”

二、殉道說。此說以近人曲沐爲代表。他認爲“屈原的自殺無非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政治的黑暗,一是性格的剛直,是生命在與現實的撞擊中而毀滅”。屈原是出身於華族貴胄的政洽家,其理想中的‘明君”、“哲王”已不復存在。

面對楚懷王、頃襄王這樣的昏君,其抱負與志向無法實現,加之羣小的讒害,因而憤感不平,屈原是戰國時代應運而生的一位別具特色的“士”,他的人格力量在於他堅守“人道自任”的理念和對自身“內美”、“修能”的不可動搖的認知,義無反顧地堅持理想。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所以隻身赴死,以求得精神上的圓滿。

三、尸諫說。此說以近人王之江爲代表。持此說的人認爲屈原看到楚國“黨人”橫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沒有忠良之臣,國家沒有守備外敵的力量,楚國將面臨亡國大禍。滿懷救國大志的屈原卻遭讒言而被流放,報國無門的他沒有辦法身諫楚王,哀嘆報國之志無法實現。絕望的屈原決心以死來震醒昏君。

屈原在《離騷》篇末有:“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是殷朝有名的賢士大夫,他曾忠心勸諫國君,遭到漠視,最後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來屈原之死是尸諫,是向彭咸學習而來的。

四、潔身說。屈原爲國君昏庸而痛心,不願看着“黨人”亂政,葬送楚國錦繡河山。加之長期放逐,身心交瘁,再無重返朝廷、實施理想“美政”的希望。爲了保持清白高潔的操守,捍衛自己所畢生追索的理想,終於帶着不盡的遺憾,憤然投身汨羅江中。淮南王劉安的《離騷傳》曾讚歎屈原不肯在濁世中苟活,故而“蟬蛻於污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綜觀以上說法,屈原憤然自盡的內因似應是理想破滅後的“絕望”,這樣的死,當然不是怯儒或逃避對祖國的責任,而是對現實清醒的認知,是屈原堅守氣節的最終追求。

文豪屈原爲什麼投江呢

1、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懷王)可以說是個大胡塗蛋,好壞不分,是非不辯,當時秦國有個相國叫張儀,去楚國離間楚齊之間的關係,答應以六城相酬謝,大約有六百里土呀,這是很大的地盤了,楚王便答應下來,並滿派人到齊國當面脣罵齊君,就這樣,楚齊失合,當楚王派人接收這六百里土地時,秦國翻臉了,只給了楚國六裏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齊國說合,另一方面,發全國之兵與秦國交戰,結果大敗而歸,但楚王還是不算完,非報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國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國給奪了去,這時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國講和,並且願意割讓土地給秦國,目的就是要張儀。

張儀自願到了楚國,被楚王關進了大獄,本來殺張儀是可以平息楚國的民怨的,可是張儀很聰明,他用重金賄賂楚王的愛妃,在女人的枕邊風下,楚王放歸了張儀,屈原那時正好從齊國趕回,見到楚王便當殿質問楚王爲什麼不殺張儀?楚王這才明白過來,派人去追,已經追不上了。

秦國當時的國君駕崩後,新君繼位,請楚王參加大會商量事情,屈原極力反對楚王去參加,因爲屈原知道這是秦國的一計,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會被扣下,而這時,楚王的兩個兒子,卻一至贊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贊成,屈原當時甚至都扯着楚王的衣服不讓他走,可是楚王就是聽不進去,他認爲,秦是大國,不會背信棄義,而他一到約會地,就被秦給扣了,這位楚王,從此就再也沒有回到楚國。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第5張

2、屈原之死,可以說是當時腐敗朝政的犧牲品,既不逢其時,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明士,就這樣慘死於江中。

屈原是怎麼死的?可能並非自殺 第6張

屈原投江

3、政治上的失敗,屈原是個大政治家、詩人,並且他在楚國還是皇族,所以,在當時的楚國他還是比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議事,並且還掌管着接待“外賓”的權利,可以說,當時楚王還是比較依重屈原的,不過,屈原這個人呢,辦事兒不知道迂迴,遇到什麼看不慣的事情和有錯誤的朝臣,往往正面與其衝突,這樣一來,結怨甚深,屈原還是個替老百姓着想的開明官吏,這也與當時的腐敗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與其意見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結果,他的權利漸漸被楚王削弱了,就是這樣,屈原也沒有吸取教訓,還是寫詩嘲諷當時的時政,這更增加了當權者對他的不滿。

4、新君繼位,楚王的兩個兒子繼位,一個是新楚王,一個是相國,他們倆是楚國人最恨的兩個人,因爲這兩個人陷自己的父親於絕境,自己卻繼位了,而滿朝的大臣,也一致擁戴這兩個人,唯一一個反對的就是屈原,但他必竟人單勢孤,被新君給流放了,這一流放,就二十幾年,屈原當時雖然被流放,但身體和精神卻一直很好,只不過就是放心不下當時的朝政,可以說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5、楚國滅亡,楚國最終被秦國給滅了,知道國亡後的屈原,萬念俱灰,什麼想法也沒有了,他不願做亡國之人,寧死也不辱節,就這樣,最終投江自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