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唐太宗李世民爲何離不開奸臣 魏徵

揭祕:唐太宗李世民爲何離不開奸臣 魏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貞觀一朝的政治生態,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爲光明的時期之一,沒有那麼多見不得光的事。

即使是有玄武門之變的血腥,也只是首惡必辦,魏徵、王珪等人沒有因爲和前太子李建成有過工作上的深度交集而被一網打盡,反而是委以重任,步步高昇。

太宗君臣之間都能掏心掏肺,坦誠相對,不用非要到民主生活會的時候才能紅紅臉、出出汗。

但政治就是政治,陽光下也會有陰影。

揭祕:唐太宗李世民爲何離不開奸臣 魏徵

網絡配圖

一代明君李世民身邊,也需要豢養幾個小人奸臣,來做一些仁君不方便做的事。

權萬紀就是這樣一個打手。

權萬紀屬於御史臺監察系統的官兒,貞觀時期做到治書侍御史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副書記或監察部副部長

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和侍中王珪兩位宰相負責對全國幹部進行考覈評優,權萬紀也參與其中。

考覈文件發佈後,權萬紀突然上書,“奏其不平”,舉報房玄齡和王珪在考覈工作中不能公開公正,有拿公家權力私相授受的嫌疑。

李世民怒了,房玄齡、王珪,虧得朕對你們如此信任,你們卻幹出如此之事,就讓侯君集去調查情況。

房王二人,在唐太宗心裏是什麼地位,權萬紀是知道的。

尤其是房玄齡,那可是從南湖紅船到井岡山一路跟過來的。但他就敢去咬,明顯是嗅到了什麼氣味。

君臣之間,皇帝不管明面上做得如何,內心深處還是對大臣有所猜忌的,不放心手下人。

或許,這就是權萬紀敢張開嘴露出獠牙的真實原因。

唐太宗發怒的時候,魏徵一般都會及時出現,這次也不例外。

魏徵對李世民說,房玄齡和王珪是什麼樣的人,皇上您還不清楚嗎?

揭祕:唐太宗李世民爲何離不開奸臣 魏徵 第2張

網絡配圖

考覈評優這種事,本來就只能儘量照顧好方方面面,難免不會出現一兩個錯誤瑕疵。

你查出來,於全局無關大礙。查不出來,反而意味着你對房玄齡、王珪不再信任,君臣之間出現嫌隙。得小失大,您還是慎重考慮吧。

而且權萬紀這小子,考覈的事他也有份,當時不說,現在亂放炮,是何居心?

魏徵點到了權萬紀的居心,實際上就指向了李世民的活思想,只是沒有明說。

知趣的唐太宗只好就此打住,“乃釋不問”,不再去追查。

權萬紀沒咬中房玄齡、王珪這兩棵大樹,就轉向其他大臣,“以告訐有寵於上,由是諸大臣數被譴怒”,整天在唐太宗那打小報告,揭發隱私,在皇帝心裏越來越吃得開,大臣們卻越來越混不開,隔天差五的就被領袖核心叫過去一頓訓斥。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魏徵不能不把話挑明瞭。

魏徵再次勸諫李世民,權萬紀整天咬這個咬那個,根本就是“以訐爲直,以讒爲忠”,把告密當正直,把陷害當忠誠。

陛下您不是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貨色,恐怕就是想借權萬紀亂咬一氣的嘴,去震懾羣臣的心吧,“陛下非不知其無堪,蓋取其無所避忌,欲以警策羣臣耳”。

您看看權萬紀咬的哪些人,哪一個是真有罪的?陛下你這樣用一條瘋狗,不是自毀形象嗎,“奈何暱奸以自損乎”。

的確,正如魏徵所言,李世民對權萬紀私下乾的勾當一清二楚,只是要藉着他的小報告,去掌握朝臣的動態;藉着權萬紀的嘴,去咬那些自己想整的人。

而這些事情,自己因爲戴着仁君的面具,不方便去做,只有讓權萬紀去咬。

揭祕:唐太宗李世民爲何離不開奸臣 魏徵 第3張

網絡配圖

魏徵這話等於是撕下了皇帝的面具,李世民的反應是什麼呢?

李世民“默然”,沉默了一會,然後喝令左右:

來人吶,給我拉出去砍了。

如果是這樣,那他就不是唐太宗了。

李世民吩咐左右:

來人吶,給我從大內拉出五百匹綢緞,賞給魏徵這老小子。

李世民明白,事情到了這個份上,他必須在佞臣權萬紀和以魏徵爲代表的直臣之間做出選擇了。

如果再縱容權萬紀這樣咬下去,他聖明的形象真要被魏徵在天下人面前給戳破了,這老小子可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

不久,“萬紀等奸狀自露,皆得罪”,被趕出中央。

唐太宗李世民的明君形象,確實是靠自己死磕自律打拼出來的,但也離不開魏徵這種“恥君不及堯舜”的拼死力諫。

每個皇帝核心手下都有權萬紀這樣離不開的小人。

所幸,那是在貞觀時代,還有魏徵的直言不諱,還有李世民的察納雅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