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爲何雍正帝很少出巡?

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爲何雍正帝很少出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朝歷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國社會發展最繁榮的時期。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康熙皇帝也有六次,而雍正皇帝卻很少出巡。雍正擔心自己出巡所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包括出巡本身的大筆支出,是雍正帝不出巡的重要甚至是根本的原因。

武陟油茶是河南有名的傳統風味食品,外包裝上多有介紹油茶歷史的文字。筆者見到其中的一種是這樣寫的:清代雍正皇帝至武陟視察黃河險工,知縣吳世碌以武陟油茶進奉。雍正食之大喜,稱讚“武陟油茶潤如酥,山珍海味難媲美”,並傳旨廣開油茶館,武陟油茶由此盛名遠揚。

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爲何雍正帝很少出巡?

網絡配圖

“出遊”之由來

雍正帝還是皇子時,確曾隨父康熙帝多次外出,包括南巡江浙,西巡五臺,塞外巡狩,以及前往盛京(今瀋陽)祭拜祖陵。即位後,除了去清東陵(今河北遵化馬蘭峪)安葬、祭奠康熙帝外,他在位十三年間只在京城及周邊活動,主要是紫禁城和圓明園,這與其父康熙帝、其子乾隆帝經常出巡,形成了鮮明對比。

終雍正帝一生,既沒有到過河南,也沒有到過曲阜。但上述兩則雍正“出遊”的故事,卻並非全是無稽之談。“吳世碌”史有其人,正確的寫法是“吳世祿”,據雍正《河南通志》記載,他是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雍正元年(1723年)任武陟知縣,二年調任嵩縣知縣。

武陟是黃河和沁水的交匯處,康熙末年河水數次氾濫,雍正元年再次黃河漫決,附近州縣大面積遭災。雍正帝命副河道總督嵇曾筠專駐武陟,並在武陟建龍王廟,賜名嘉應觀。他還特別頒賜祭文,後刊於銅碑之上。總之,雍正帝對於武陟的河工是極爲重視的。

而雍正帝“遊”曲阜的說法,也是事出有因。雍正二年六月初九日,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因雷擊而燒燬,這事對雍正帝震動很大,他在上諭中說:孔子道高德厚,爲萬世師表,所以維世教、立人極者,與天地同其悠久。朕臨御以來,思極尊崇之典,以申仰止之忱。今闕里聖廟被災,豈朕尊師重道之誠有未至歟?

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爲何雍正帝很少出巡? 第2張

網絡配圖

爲此他親前往京師的孔廟祭奠。六月十三日,雍正帝令派遣工部官員前往與山東巡撫等籌議重建事宜,務期“規制復舊,廟貌重新”。他同時承諾“告成之日,朕將親詣行禮”。雍正帝極關注曲阜孔廟大成殿的修復,由中央特撥款項。雍正七年冬,有大臣上奏說,大成殿上樑的前兩日,曲阜天現慶雲。雍正帝很爲此高興,覺得是自己的“誠敬微忱”感動了上帝及先師。

雍正八年十月,大成殿修復工程告竣。但雍正帝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只是命皇五子弘晝等前往曲阜參加落成告祭典禮。

雍正帝的即位不論合法與否,他統治之初,內部形勢確實很嚴峻。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以皇考之心爲心,以皇考之政爲政”。“皇考”就是他的父親康熙帝。但康熙帝生前一些出巡活動,包括進行木蘭秋獮,也就是塞外狩獵,雍正帝並未能效而仿之。雍正二年時,他派怡親王允祥及皇四子弘曆等前往圍場,並十分關注他們的狩獵情況,而他不曾親往。《上諭內閣》記載,雍正四年十月,雍正帝對此有過解釋,一方面承認不如父親,另一方面說明原因在於防範的需要:

國家武備關係緊要,不可一日廢弛。朕之不往,乃朕不及皇考之處,朕自知之。蓋以朕之兄弟阿其那(指允禩)、塞思黑(指允禟)等密結匪黨,僭蓄邪謀,遇事生波,中懷叵測,朕實有防範之心,不便遠臨邊塞。同樣道理,他不可能於繼位初期前往河南武陟視察河工,享受油茶,並謅上兩句順口溜的。

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爲何雍正帝很少出巡? 第3張

網絡配圖

到了雍正八年十月,雍正帝的統治形勢已十分穩固,且他曾承諾親往曲阜,爲何又食言了呢?這應與此一時期其身體狀況大有關係。從雍正七年冬天開始,雍正帝大病一場,八年九月,他甚至將祕密傳位一事告訴了大臣張廷玉,算是交待後事了,這表明病情相當險惡。讓他一個月後就拖着病體去曲阜,的確不現實。

這一時期,曾經權勢顯赫的年羹堯業已自裁,隆科多也遭到打壓,離心離德的兄弟允禩、允禟將定大罪,雍正帝的統治日益安定。然而他對於前往盛京還是猶豫未定。結果,這次沒去,而且一直未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