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故宮地下竟隱藏元朝皇宮 紫禁城下還有祕密

故宮地下竟隱藏元朝皇宮 紫禁城下還有祕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所熟知的紫禁城,其實是建造在另一座宮城的遺蹟之上的,考古學家發現,故宮的隆宗門西發現元代地層及元大內建築物遺存,壯麗富贍的元大內是否就在現存的紫禁城之下?

故宮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宮,關於北京的許多祕密層層疊壓在宮殿之下。

“元朝在北京的統治時間比較短,不過80多年。元大都至少2/3都已經被疊壓在明清的北京城下,面貌不清。上個世紀60年代,北京城的城市考古開始之後,考古學家結合考古材料與古代的地圖和文獻,逐漸把元大都城牆的位置確定下來,並最終落在了地圖上。”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所說的考古學家,正是已故的徐蘋芳先生。

故宮地下竟隱藏元朝皇宮 紫禁城下還有祕密

網絡配圖

徐蘋芳先生還對北京城的其它元代遺址進行了考證,確立了元大都幾個重要的座標基點。比如北海公園,是元大都當時非常重要的中心區域,明清沒有大動過。團城,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元代遺蹟。還有阜成門的白塔寺,據說是忽必烈親自選址而建。

“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那就是元代的宮城,也就是元大內在什麼地方,它的中軸線和紫禁城的中軸線是否重合。雖然沒有更多的考古證據,徐蘋芳先生認爲兩者是重合的,從景山、地安門到鐘鼓樓一線,動土時都有道路的痕跡。”李季說。

當然也有其它觀點。目前主要有兩說,一說認爲元大內的中軸線要大大地往西,應該就在北海公園。還有的認爲在北海與現在的中軸線兩者之間,以故宮的斷虹橋爲點。因爲斷虹橋石頭的欄板、雕刻的樣式與元代非常相似,很多人認爲是元代的原物,它可能是中軸線上的一座橋。但這些都是根據文獻進行推測的,並沒有什麼考古的證據。

“這些年故宮一直都有動土,每一次動土也都有古建部的人在現場勘看記錄,但之前在紫禁城範圍內始終沒有發現任何的、可以確認的元代遺存。”李季說。

在紫禁城任何地方動土都是大事兒,考古只能隨着一些剛性的基建走

紫禁城是世界文化遺產,72萬平方米的面積內,在任何地方動土都是件大事兒。在故宮裏做考古很難,重重疊疊的宮殿蓋滿了房子。上個世紀曾有人設想在故宮內做一個地下庫房或者地下展廳,都被斬釘截鐵地否決了。“可以說,一直以來大家都堅持着這樣的保護理念,即故宮裏的一磚一瓦都不得擅動。所以故宮的考古只能隨着一些剛性的基建走,用最極限的面積收集最細緻的信息,相當於在非常大的面積內做微創手術。”李季介紹。

故宮地下竟隱藏元朝皇宮 紫禁城下還有祕密 第2張

網絡配圖

故宮考古所成立後,尋求元代遺存成爲重要的學術課題。故宮不允許大的動工,但配合“平安故宮”進行的一些剛性的管道工程一直在進行。本着對遺產最小干預的原則,消防管道、供水排水以及電纜工程一般走的都還是原來的路線,但即使如此,也得挖出原來的剖面,考古人員正好可以利用這些有限的剖面,好好研究,這次能夠有所發現,也是非常幸運的事。

新發現的元代地層位於隆宗門西廣場的北側、內務司各司值房南側。經考古發掘確定其層位關係由晚及早分別爲清中期的磚鋪地面和磚砌排水溝,明後期的牆、門道基址、鋪磚地面、磚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築基槽,最下層的是素土夯築層和夯土鋪磚層基槽。

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夯土堆積層爲一層夯土層一層鋪磚層,層層疊壓。夯土爲深褐色黏土,大致平面分佈,較緻密,每層厚度不等。而素土夯土層,開口距地表1米,最深處距地表3米,爲黃色綿沙土、褐色黏土和黃色細沙土,層層夯築,大體呈平面或波狀分佈,有的夯層包含少量堅硬的料礓石塊。考古工地執行領隊徐華鋒介紹:“從層位關係判斷,夯土鋪磚層建築基槽、素土夯築層爲該遺址最早的一組堆積。夯土鋪磚層堆積的土質土色、包含物、建築工藝等與慈寧宮花園東院遺址的夯土夯磚層明顯一致,可早到明代早期;而素土夯築層出土的布紋瓦、琉璃瓦、黑釉、白釉瓷片等遺物具有明顯的金元時代風格。按照考古發掘‘就晚不就早’的原則,根據地層關係和包含物可以初步推斷夯土鋪磚層建築基槽和素土夯築層的年代爲元代。”

“這是非常難得的三疊層。非常純淨的一塊土,絕對沒有任何明初以後的遺物存在,金元的瓷片是經過陶瓷考古學家反覆確認的。而且這肯定是一處與建築有關的基址,有人工夯實的痕跡,顯然是規劃內的建築,這給我們很大的信心,雖然下一步的走向並不清晰,但沿着這條線一定還會有發現。”李季說。

在前不久召開的專家論證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認爲,這一發現在故宮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作用,對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軸線變遷,乃至紫禁城歷史及中國古代建築史均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李季最爲興奮的是,“此次考古相當於爲元代遺存找到了樣板。即使以後在兩個大的宮殿間隙找到了上面沒有疊壓的、單獨的地層出現,也有了辨認的可能性。”

故宮地下竟隱藏元朝皇宮 紫禁城下還有祕密 第3張

網絡配圖

“隆宗門以西的這處三疊層,具有惟一性,是學術研究和保護展示的重要遺存。我們正在委託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制定相關的保護規劃,在這裏設計出與故宮風格相和諧的保護性建築,集中展示。”李季說,故宮一邊發掘一邊考慮,如何既不破壞故宮的景觀,又能最大程度地向公衆展示考古發掘成果,讓大家知道在紫禁城的底下還有曾經的元大內。

新的考古發現必然引來新的觀點。故宮的王子林研究員根據這些新發現,推測元大內中軸線應在目前的武英殿至慈寧宮一線。“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我們知道,朱棣當燕王時,元大內並未毀掉,燕王府就改建於元大內之上。由燕王而爲帝之後,永樂帝又將燕王府改建爲西宮。決定遷都北京後,爲了保存西宮的部分建築,紫禁城的中軸線不得不東移,這樣就擺脫了元大內中軸線的控制,按照南京紫禁城的規制進行設計和建造,形成統一的建築風格。可以說武英殿至慈寧宮這一區域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間,極有可能是元大內、燕王府和西宮的建築基址。希望隨着考古工作的繼續,能有相關的印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