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變法 最後爲什麼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能成功

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變法 最後爲什麼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能成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六國變法都失敗了,爲何唯獨秦國商鞅變法成功了?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爲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冊封篡齊的田和爲諸侯,戰國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與春秋時期不同,戰國時期禮樂徹底崩壞,國與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強度也急劇上升。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富國強兵立足亂世就成了各國的首要目標,各國變法改革也接踵而至。

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變法 最後爲什麼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能成功

戰國七雄都進行過變法,按時間順序是魏國魏文侯時期的李悝變法、楚國楚悼王時期的吳起變法、秦國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齊國齊威王時期的鄒忌改革、韓國韓昭侯時期的申不害變法、趙國趙武靈王時期的胡服騎射以及燕國燕昭王時期的樂毅改革。這一系列變法都對自己國家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增強了國力。可魏、楚、齊、韓、趙、燕六國的變法都半途而廢,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得到徹底貫徹落實,這才最終一統天下。

商鞅變法不同於其他的變法,變法核心是將國家打造成集生產和戰爭於一體的機器,一旦運轉起來,其他與生產和戰爭無關的事物都要摒棄。通過提高士兵從作戰中獲得的獎勵以及減少百姓從生產中獲取的資源,讓戰爭成爲秦人加官進爵、積累財富的唯一渠道。那麼商鞅變法究竟爲秦國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變法 最後爲什麼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能成功 第2張

商鞅變法的第一大核心就是土地改革。當時自周朝開分封制以來,已經過了近七百年,這一制度深入人心,各諸侯國也都採取分封制度。因此秦國的土地很多都分封給了功勳卓越的將領和世家貴族,這些領土雖然名義上屬於秦國,可土地之上的百姓和資源並不能爲秦國所用。土地改革迫在眉睫。商鞅建議秦孝公停止分封,“集小鄉邑聚爲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爲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鬥桶權衡丈尺。”秦孝公便將秦國劃分爲三十一個郡縣,由朝廷直接指派官員。此舉讓秦國充分利用了土地,增加了稅收,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但也削弱了地方領主的勢力。

朝廷收回土地後還要進行分配,按照商鞅的建議,土地可以交易,如果百姓想要耕種某塊土地,可以提出申請,並根據土地條件和大小繳納費用。此舉一舉兩得,既讓百姓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激發生產積極性,又提高了秦國財政收入。間接也提高了糧食產量,可以滿足日後秦國征戰所需的後勤補給。

百姓有了土地後,也要承擔服兵役的義務,這使得秦國徵兵變得高效,將生產與作戰結合了起來。《戰國策》對此記載:“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

商鞅變法的第二大核心就是創立名籍制度。這一制度可以說是土改的衍生,都是爲了促進秦國的農業發展。

所謂名籍制度,就是勘察秦國境內三十一個郡縣的人口數據,登記在冊。這樣朝廷就對整個國家的基本情況有所瞭解,糧食產量、糧食儲備、可動員兵力、預備兵力、生產力量等等都瞭然於胸。這應該算是最早的人口普查了。

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變法 最後爲什麼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能成功 第3張

既然要發展農業,那麼勢必就要打壓商業。商鞅也認爲商業會阻礙農業的發展,所以他極度重農抑商,對商品要徵收鉅額稅款,逼迫百姓棄商從農。這並不是商鞅的眼光侷限,而是社會生產力決定的。在那個時代,社會生產力與生產力量掛鉤,如果百姓都投身商海,那麼田地就會荒廢,糧食產量就會減少,稅收也隨之減少,進而影響國家戰略佈局。

商鞅變法的第三大核心就是軍隊改革。通過土地改革和戶籍制度,秦國的後勤保障已經能夠滿足了,商鞅便把目光投到軍隊上。戰國初期,秦國可以說是七雄中最弱的,軍事實力更是差別的國家一大截,被之前的晉國和後來的魏國堵在關中幾百年無法東出。但商鞅通過改革軍功爵制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改變了秦軍弱小的情況。

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變法 最後爲什麼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能成功 第4張

商鞅推行二十等爵制度,以賞軍功,分爲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秦軍每在戰場上殺死一個敵人並將首級帶回就可計算軍功,一個敵軍首級升一級。而且只能通過戰場殺敵的方式來提升爵位。

戰國七雄都進行了變法 最後爲什麼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能成功 第5張

此後秦軍每上戰場都不知害怕爲何物,在他們眼裏敵軍就是一個個行走的軍功章,作戰變得十分英勇。不過由於軍功爵制改革觸及了舊貴族的利益,導致商鞅成爲這幫人的眼中釘肉中刺,爲他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這是後話。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將國家的全部資源傾斜到戰爭方面,讓秦國能夠在戰場上碾壓六國,又在一場場勝仗中繼續拉大與六國的差距,增加自己的優勢。秦孝公之後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等五位君主堅持新法,直至秦始皇繼位,秦國終於具備了統一六國的實力,後又經過了十年的統一戰爭,秦國最終掃滅六國、統一天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