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董卓和曹操都挾天子 曹操爲何能成爲人生贏家

董卓和曹操都挾天子 曹操爲何能成爲人生贏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爲何曹操成爲人生贏家,董卓卻身敗名裂?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到,廢帝爲弘農王而立獻帝,天下大亂。

董卓至此已然拿到了大漢天子這個在當時看來師出正名的旗幟,可謂是與之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了同等的條件。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滅袁紹,伐劉表,攻孫權,都借用到了“大漢天子”這個正義的旗幟,才得以肆意攻取各方諸侯,就連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都奉勸劉備道“此誠不可與之爭鋒矣”。

但爲何當董卓拿到和曹操同樣的王牌之後卻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按照《三國演義》或者是平常電視劇中的說法,董卓是因爲殘暴不仁引得四方諸侯揭竿而起,結成關東聯軍,董卓勢單力薄,最後因搶了呂布的老婆貂蟬結果被呂布所殺。

但在歷史中,卻找不到貂蟬此人物的出現,所以不難判斷,呂布因爲貂蟬殺董卓這個事是子虛烏有的。而就關東聯軍對董卓來說,倘若真如以上說法,董卓勢力單薄,以弱對強,看起來卻也必敗無疑了。那麼本文主題似乎也就沒有討論性了。

所以說,就董卓對關東聯軍來說,不妨先來論述,董卓是否真就毫無勝算。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

董卓和曹操都挾天子 曹操爲何能成爲人生贏家

兵多戰強,諸侯聯軍兩戰告負

董卓所統領的軍隊屬西涼軍,而西涼軍爲鎮守邊疆之軍隊,戰鬥力強,戰鬥經驗豐富。比起關東聯軍的軍隊來說,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就兵多方面,董卓進洛陽之時,所率領軍隊不過三千兵騎。但進洛陽之後,又得先前被宦官所害的何進和其弟何苗的隊伍,之後,驅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衆。京都兵權唯在卓。

待關東聯軍組成之後,王匡,曹操曾率兵來伐,俱被董卓軍所擊退。袁紹、韓馥等人,更是因爲懼怕董卓軍強,不敢先進。

聯軍士氣低下,軍內爾虞我詐

據《三國志》記載,初平元年四方俱起,十一路諸侯,衆各數萬。但當二月,董卓徙天子都長安之後,諸侯聯軍卻不思進取,除軍屯酸棗的四路諸侯夜夜笙歌外,袁紹和韓馥在忙着謀立幽州牧劉虞爲帝。

聯軍中劉岱與喬瑁相惡,岱殺瑁。袁紹更是在之後脅迫韓馥,拿到了韓馥之冀州。

氣得曹操說出了“竊爲諸君恥之”的話語。

董卓軍強兵多不說,聯軍至成立以來,未將主要目標定於滅董助漢,而是各方只關注到了自己的利益如何。

沒有目標導致士氣低下,爾虞我詐導致內亂頻生。

如使無氣之軍對戰強之兵,縱使聯軍兵力衆多,結果卻也無法預料,所以說就戰爭方面而言,董卓並非必敗無疑,反而有可能擊潰聯軍。

但在如此局勢不定的狀況下,不光關東聯軍們沒能抓住機會一舉擊敗董卓,董卓也同樣沒能抓住機會反敗聯軍。

董卓和曹操都挾天子 曹操爲何能成爲人生贏家 第2張

加封謀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正當聯軍們爭名奪利之時,董卓也並未閒着。剛到西安,就加封自己爲太師,號曰尚父。封己弟旻爲左將軍,封鄠侯,兄弟之子璜爲侍中,中軍校尉,典兵,除此之外,其宗族內外,封者甚多,並列朝廷。就連其並未成年的孫女,董白,也封爲渭陽君,起壇造勢,花銷甚多。

而就是否攻取天下來說,董卓自己也顯得十分佛系。

董卓封官進爵後不久,在長安二百六十里外築郿塢,塢內積有的穀物糧食夠三十年食用,而造此塢的原因,董卓說道,如果事情順利成功,我就雄踞天下,倘若不成,我就守在這養老。

東漢末年,雖說羣雄並起,卻也缺少真正的有志之士。羣雄中率先冒出的曹操胸懷大志,可惜早年缺乏勢力,不得志,而之後的劉備,孫權也更是如曹之境地。而如董卓,之後的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之輩,擁有勢力,卻胸無大志,得過且過,才導致天下久久不得安定。

胸無大志,董卓沒能進取,而真正使其失敗的要歸因於以下幾點。

董卓和曹操都挾天子 曹操爲何能成爲人生贏家 第3張

改換天子惹衆怒,內外交困

天子按其字面說法爲天之嫡長子,君權神授,倘若隨意改換,天之庇護也會隨之失去。因其改換,袁紹也萌生另立他帝的想法,袁術更是自稱皇帝。

天子的名號自此不再專屬於大漢正統一家,如此做法,正中曹操之說法“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

董卓此做法,無疑惹怒了大漢衆臣,曹操寧願出逃也絕不歸順,袁紹同樣離董卓而去,其所舉用韓馥、劉岱、孔伷等人,更是剛一到任,便加入反抗聯軍之陣營,更有甚者,伍孚出刀刺殺,雖然失敗,但無不昭示董卓已然失去臣下文人的支持,而其之後其被臣下王允、呂布等人誅殺更是由此而起。

內無忠臣,外有軍患,全因董卓改換天子始,而其改換天子的初衷,不外乎樹立威嚴,震懾不服等作用,卻不料想反而加速了其的滅亡。

反觀曹操,在衆人爭權奪利,不顧大漢死活之時,一意迎奉漢獻帝,在袁紹勸其加入自己立劉虞爲帝之時,“笑而惡焉”,絕而拒之。

此做法,不但維護了大漢之正統,更樹立起了自己“正統大漢之軍”之名,在之後的戰爭中師出有名,手握正義之師之名,終得以擊敗袁紹,統一北方。

曹操在晚年所寫《述志令》中寫道,倘若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如果曹操也似董卓般,天下恐怕動盪時日久矣。

董卓和曹操都挾天子 曹操爲何能成爲人生贏家 第4張

肆意妄爲失民心,殘暴不仁衆人惡

在歷史中,董卓的殘暴不仁是出了名的。就據《三國志》中所描述,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暇眥之隙必報,人不自報。

剛到洛陽城,便遣軍隊到陽城,此時陽城正值二月春社日,其軍隊便肆意殺人,斬斷男子頭,駕着牛車,裝載搶來財物與婦女還洛陽,還將所斬人頭系在牛車車轅軸之上,謊稱殺敵而得,入城皆稱萬歲。而至於奸亂宮人公主,數不勝數。

西涼軍的肆意妄爲,讓董卓失去了民心。與曹操、劉備敗走仍攜帶己之百姓的做法,簡直是不能相比。除此之外,董卓的殘暴不仁更是在對於擄獲敵人的做法上顯現十分。

董卓對於戰俘,先斷其舌,或斬手足,或鑿眼,或烹殺,未死,便使其撲倒轉動於食案間。殘忍十足。

與之相比,曹操對於俘虜通常是仁之義之,仁之體現在面對殺害愛子曹昂,愛將典韋而後投降自己的張繡,曹操仁而待之,義體現在官渡之戰,面對背叛自己而書信與袁紹之士,曹操既往不咎。

在民和俘的處理上,曹操,董卓可謂是大相徑庭。一個殘暴之君,一個仁義之主,又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下之心歸於何者,至是不必言說。

至此,以上論述可知,對於“天子”方面,董卓與曹操起跑點是相同的,甚至是在擁有“天子”初期,董卓勢力,兵力要比曹操強一點,但就結果而言,一個暴斃於市,一個建立了魏。終其原因,除了對待“天子”方面的兩種做法之外,董卓胸無大志,內交外困,殘暴不仁是其失敗之因。

但就其滅亡的直接原因來看,其爲王允,呂布所殺,似乎與民心,道義無關;而其實就事實本末而述,董卓的滅亡是必然的,而失民心,無道義,性殘暴是其滅亡的主要原因,王允,呂布等人的出現也是在其滅亡的必然結果下的必然出現,倘若無呂布等人,殺董卓的便可能爲曹操等人,總之,滅亡其者必然會出現。

董卓死後,其屍體裸暴於市,守屍人以其臍中爲燈,光明達旦,積累數日,自其故將收屍葬郿而止。卓於郿,大風暴雨震卓墓,水流入藏浮其棺。真可謂,天理不容,人神共憤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