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司馬昭殺死曹髦後,被忠臣們責罵,他是如何善後平息衆怒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悲催的曹髦,被司馬昭弒殺之後,成爲歷史上第一個被當街殺死的皇帝,事後司馬昭爲了甩鍋,就找了個替罪羊來平息衆怒,實在令人不齒。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01,司馬昭爲何要殺死曹髦?

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剷除了以曹爽爲首的一黨,之後他大肆殘殺曹魏忠臣,並殺掉了許多曹魏宗室,因此掌握了曹魏大權。

司馬懿去世後,兒子司馬師繼承權力,魏帝曹芳不甘心當傀儡,便聯合反對司馬師之人,準備發起政變,但事情泄露了,司馬師惱羞成怒之下,將曹芳給廢黜了,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爲皇帝。

曹髦,魏文帝曹丕的孫子,東海王曹霖的長子,繼承皇位的時候只有十三歲,別看他年紀小,卻頗有才學,且胸懷大志。

事實上,司馬師原本打算立任城王曹據(曹操之子,曹衝的弟弟)爲帝的,但郭太后(曹叡的皇后,不是)堅持按照輩分來確立皇帝,因此堅持立魏明帝的庶長孫曹髦爲帝,司馬師覺得理虧,就沒有反駁,曹髦這才當上了皇帝。

曹髦繼位之後,司馬師欺負他年紀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所有詔令都不經過他,將他徹底架空了。

曹髦其實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在朝中沒什麼根基,因此選擇隱忍,平時只跟一幫儒生在一起研究學問,對軍國大事不管不顧。

實際上,曹髦暗地裏與一些忠於曹魏的大臣取得了聯繫,也擁有自己的勢力,但比較弱小,因此他一直未能採取行動。

255年,司馬師在征討淮南二叛的時候去世,曹髦看到了機會,於是下令司馬昭在許昌鎮守,準備伺機掌握大權。

司馬昭本打算從命,但鍾會等人看出了曹髦的心思,他便率軍返回京城,自任爲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由此接替司馬師掌握了軍政大權。

這是曹髦發起的第一次反抗,但因爲沒有做到太露骨,加之他事後主動冊封司馬昭,因此沒有遭到司馬昭的打擊報復。

司馬昭掌權的時候,司馬氏一族的權勢已經非常大了,黨羽遍及朝野,他的野心因此越發膨脹。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第2張

256年,司馬昭爲了擴大自身影響力,讓曹髦封他爲公爵,封地增加七百里,並享受奏事不名、穿履上殿的待遇。

司馬昭的這個做法,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比如大將諸葛誕,他作爲曹魏忠臣,對曹髦的境遇感到十分不滿,於是聯合吳國,總計出兵二十萬討伐司馬昭。

司馬昭也不含糊,帶着郭太后和曹髦一起迎戰,雙方爆發壽春之戰,結果司馬昭幾乎全殲了諸葛誕及吳國二十萬大軍。

隨着諸葛誕的覆滅,支持曹魏的軍事力量基本上圖本瓦解,這對曹髦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更讓曹髦感到氣餒的是,司馬昭開始對他也感到不滿了,這是爲什麼呢?

原來,曹髦見自己權力越來越小,還不得不不斷封賞司馬昭,以此來自保,就感到十分鬱悶,於是寫了一首《潛龍詩》,他在詩中自嘲沒有皇權,這引起了司馬昭的警覺。

自那之後,司馬昭明裏暗裏威脅曹髦,要他老實當皇帝,不要搞事情,這讓曹髦如坐鍼氈。

曹髦知道,司馬昭已經產生篡位之心了,時間拖得越久,對自己就越不利,該怎麼辦纔好呢?

最終,曹髦決定搏一把大的,他準備發動政變殺掉司馬昭,奪回皇權。

260年6月1日,曹髦親自帶着冗從僕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人來到陵雲臺,在那裏存放了大量武器和盔甲,準備出宮討伐司馬昭,但因爲突然下大雨而未能成行。

之後,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與其等到被廢除之後遭受屈辱,不如現在出宮討伐司馬昭。

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

此話一出,衆人驚訝不已,但大多數人都表示跟隨,只有王沈、王業表示擔憂,理由是司馬昭的實力太大,曹髦的實力太小,發動政變等於是以卵擊石,不如學習魯昭公,選擇繼續隱忍。

但是,曹髦卻說,既然決定了的事情,就不要隨意更改了,還是各自做準備吧!

說完,曹髦就去拜見郭太后,請求郭太后的幫助,但王沈、王業害怕牽連自己,竟然連夜出宮向司馬昭告密,司馬昭因此有所防備。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第3張

02,事後,司馬昭是怎麼平息衆怒的?

曹髦被殺的消息傳來,司馬昭聽完嚎啕大哭,他當然不是爲曹髦之死而哭泣了,而是爲自己無法對天下人交代而哭泣,畢竟弒殺皇帝是謀逆之舉,對他的名聲極爲不利,也阻礙他日後篡位。

據記載,司馬昭得知曹髦被殺的第一時間,就召集親信們到宮中商議對策,討論的重點當然是如何堵住悠悠之口了。

有個叫陳泰的大臣說,曹髦是賈充下令殺死的,只有殺掉賈充,才能對天下人有所交代。

司馬昭聽了這話,很不情願的樣子,因爲賈充是他的左膀右臂,他實在不忍心,陳泰見狀又對他說,即便不殺賈充,也應該殺掉成濟。

司馬昭聽到成濟的名字,雖然有些不忍,但表示默認,但這件事其實並不只是單單殺掉成濟就可以解決的,還需要做一些其他事情。

曹髦被殺的當天,司馬昭就以郭太后的名義,發佈了一道詔令,說曹髦不孝,起兵準備殺掉郭太后,司馬昭得知消息後,這纔派人去將曹髦給殺了,現在郭太后下詔貶曹髦爲庶人,以庶人的禮儀下葬。

就這樣,曹髦被殺之事的性質就變了,曹髦變成了罪犯,而司馬昭則是主持正義之人,這件事當然是賊喊捉賊了,但曹髦畢竟是皇帝,殺掉皇帝之人免不了是死罪。

尤其是,司馬孚作爲司馬氏一族中爲數不多的忠於曹魏之人,且是司馬氏一族的長輩,德高望重,他第一時間去給曹髦收屍,並上書朝廷,要求司馬昭嚴懲兇手,司馬昭就不得不有所表示了。

於是,司馬昭下令,將殺死曹髦的兇手成濟處死,成濟的哥哥成倅也一同被殺。

這成濟是何許人也?他其實是司馬昭心腹愛將,當初被任命爲太子舍人,埋伏在皇帝身邊,是司馬昭的鐵桿親信,對司馬昭忠心耿耿,因此纔會弒殺曹髦。

只不過,成濟以爲自己殺掉曹髦會立下不世之功,最後等來的卻是殺身之禍。

成濟得知司馬昭準備過河拆橋,將自己給殺掉,就感到非常生氣,與哥哥成倅一起光着身子爬上屋頂,大罵司馬昭不仁不義,結果被士卒給射殺了。

成濟兄弟不即伏罪,袒而升屋,醜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

就這樣,成濟成爲了司馬昭的替罪羊,揹負了殺害曹髦的所有罪責。

並且,司馬昭在推脫責任的同時,也不忘記夾帶私貨,藉機打擊政敵。

6月3日,司馬昭下令,將王經及其家屬全部逮捕,理由是王經跟着曹髦一起起兵誅殺郭太后,是罪魁禍首之一,不殺不足以平息衆怒。

實際上,司馬昭只不過是在藉機剷除異己而已,因爲王沈、王業告密有功,等於是投靠到他門下了,只有王經一心跟自己作對,竟然跟着曹髦一起起兵攻打自己,必須殺掉才行。

除了王經之外,司馬昭還殺掉了滿長武,滿長武是曹操寵臣滿寵的孫子,當時是皇宮閶閭門的守將。

司馬乾入宮的時候,曾被滿長武阻攔下來,事後司馬乾找司馬昭告狀,剛好那時候司馬昭對滿氏一族不效忠自己感到不滿,就藉機殺掉滿長武,並將滿長偉的父親滿偉貶爲庶人。

當然了,光是殺人還是不足以讓人心腹的,爲此司馬昭又開始了表演。

6月3日,司馬昭聯合司馬孚、太尉高柔、司徒鄭衝等人上書郭太后,一方面指責曹髦弒殺太后是大逆不道、人神共憤和自取滅亡之舉,另一方面又“勸說”郭太后不要生氣,看在曹髦當過曹魏皇帝的面子上,追封曹髦爲王,並以王的禮儀將其下葬。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第4張

結果毫不例外,郭太后同意了司馬昭的建議,就這樣司馬昭又當了回好人,他在洗白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還是有許多人認爲,成濟是賈充的部下,賈充是司馬昭的人,成濟殺了曹髦,司馬昭就一點罪過也沒有嗎?

爲此,司馬昭在6月21日上書郭太后,說自己原本打算交權給曹髦,等候曹髦的裁決,但他聽說曹髦起兵誅殺郭太后,就不能忍,於是出兵討伐曹髦,但依然下令將士不要傷害曹髦,誰知道成濟這個天殺的是怎麼想的,竟然殺掉了曹髦,他對此十分傷心,建議郭太后下令殺掉成濟三族。

就這樣,成濟又付出了三族被滅的代價,作爲司馬昭洗白的工具。

這還沒完,司馬昭又說,他其實很同情曹髦,也很欣賞那些忠於曹髦的臣子,爲此他建議郭太后冊封給曹髦收屍的司馬孚升爵爲長樂公,給在曹髦葬禮上哭泣的大臣王祥升官爲司空。

與此同時,作爲告密者的王沈和王業,也都升官加爵,作爲維護郭太后生命安全之功的賞賜。

到這個時候,司馬昭還沒有停止表演,他又上書郭太后,說之前曹髦打算給他封晉公、升相國、加九錫,因爲他對曹髦之死有責任,所以就不接受任命了。

並且,司馬昭還積極配合郭太后挑選新的皇帝,最終將曹操的孫子、燕王曹宇之子曹璜過繼給魏明帝曹叡,繼位爲新的皇帝。

至此,司馬昭在明面上完成了洗白,沒有人能夠說出他的半點不是,這件事也暫時告一段落。

03,有人可能要問,司馬昭真的洗白自己了嗎?

其實並沒有,司馬昭雖然可以通過一番操作來堵住悠悠之口,但是堵不住人心。

自曹髦被殺之後,稍微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司馬昭難逃干係,再加上他大權獨攬,野心勃勃,因此人們就更加不相信他了。

無論是輿論也好,還是民心也罷,隨着時間的發酵,都對司馬昭是不利的,這極大阻礙了他篡位的進程。

爲此,司馬昭決定發起滅蜀之戰,用巨大的戰功來洗刷自身污點,後來他確實滅掉了蜀國,也達到了個人威望的頂點,但因爲弒殺曹髦一事,他直到去世也未能完成篡位。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第5張

265年,司馬昭含恨去世,兒子司馬炎繼位,由於司馬炎相對清白,且司馬氏一族的實力足夠強大,所以他一上位就將篡奪了曹魏江山,建立了晉朝。

司馬氏一族執掌江山一百五十五年,別看這個時間不算短,但其實一直無法真正得到民心,這與司馬懿到司馬昭兩代三人的所作所爲不無關係,尤其是司馬昭,歷來被認爲是弒君者,他開啓了中國權臣殺害皇帝的不良風氣,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就連司馬昭的後人晉明帝司馬紹,在得知他的弒君之舉後,也羞恥到用袖子掩面,還說晉朝如果是這樣得到天下的,國祚怎麼能長久呢?

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牀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由此可見,儘快司馬昭在弒殺曹髦之後找了替罪羊,還採取了許多手段來洗白自己,但依然無法磨滅自己的惡行,反而更加深入人心,人們還因此認爲他是個虛僞之人,自己做的事,卻不敢承認。

司馬昭弒君引發衆怒 司馬昭後面是如何平息下來的 第6張

當然了,成濟作爲弒君的執行者,死得其實也不冤,只不過他被主子司馬昭殺掉,這就讓他覺得冤枉了。

從成濟之死,我們也可以看出,司馬氏一族爲了自身利益,連身邊人也可以殺掉,這就註定司馬氏一族的統治不會長久,而現實也確實如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