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草船借箭時,曹操爲何不放火箭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三國中常講: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這一亂世中奇謀巧計層出不窮,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故事,至今令人津津樂道。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許多人都好奇,如果當時曹操下令射出的是火箭,那麼三國是不是就是另一個結局了?

其實身在其中的魯肅更爲清楚,如果曹操使用火箭射殺,曹操的損失將會更大,因爲諸葛亮還備着一個計策!

東漢末年,天下逐漸呈現三分的形式,北方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南方有劉備在蜀中秣馬厲兵,東方有孫權據長江之險劃地而王。

其中,北方的曹操部隊是三方中軍隊實力最爲強勁的,爲徹底消除劉備和孫權的隱患。

曹操在建安十三年率領百萬大軍一路南下,披荊斬棘直至陳兵赤壁,準備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孫劉主力部隊。

而此時的劉備因爲面對曹操主力部隊,戰事中節節敗退,於是派諸葛亮前去東吳做說客,兩軍聯盟共抗曹軍。

而此時周瑜已經使用反間計,致使曹操痛殺蔡瑁張允兩名降將,在與諸葛亮炫耀此計策的時候,卻被諸葛亮一頓透徹的解析引起了妒心。

周瑜心中揣度,諸葛亮這樣的人才,既然得不到就只能想辦法除掉!

一日,周瑜在帳中議事,問諸葛亮水戰中當以什麼兵器爲先,諸葛亮說應是弓箭。周瑜便趁機稱目前軍隊中極其缺乏箭矢,請諸葛亮監造十萬支箭矢。

而諸葛亮自知是周瑜設的圈套卻欣然應允,讓周瑜三日後率軍在江邊搬運箭矢,並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私下託付魯肅暗中打探其造箭虛實,並囑咐軍中匠人,對造箭一事故意拖延。

周瑜的計劃可以說是一箭雙鵰,三日後十萬之箭若有,則可以增加孫吳的軍事力量,以抗衡曹操;

若無,則可以藉機除掉諸葛亮,削弱劉備的力量。況且即便物資充沛,在當時的生產技術水平下,十萬支箭也是無法在短短三天內鑄造完畢的。

所以在周瑜眼中此時的諸葛亮想必已經是等候軍法處斬的謀士了。

軍令三天爲限,爲防止諸葛亮暗中逃跑,周瑜特意囑咐魯肅以監軍的身份監督諸葛亮,如果逃跑就直接抓回來處死了。

而諸葛亮表面上也只是帶着魯肅吃喝玩樂,看似並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暗地裏卻跟魯肅坦誠相待。

表明只有魯肅可以救他,所以拜託魯肅準備二十艘快船,船上綁上草人,外面用幔帳遮蓋,然後每條船配備三十名軍士,而且此事絕對不能告訴周瑜。

第二天魯肅向周瑜彙報的時候,也是表明諸葛亮並未有一絲想要造箭的意思,而且就連造箭相關物資一概沒有準備。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2張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如此,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將魯肅祕密帶到船裏,徑直往曹營前進。

正值當時大霧漫天,長江兩岸互不相見,諸葛亮讓二十艘快船外縛草人,相互鏈接,並有軍士擂鼓助勢。

不一會箭如雨下,諸葛亮讓船掉頭繼續擂鼓,日高霧散前夕收船回營,這時船兩邊插滿了箭矢已有十萬餘。

那麼對岸的曹軍是如何應對的呢?演義中說明,因當日大霧漫江,前所未有,曹軍又忽聽到鼓聲和吶喊。

然後上報,曹操聽聞後擔心是埋伏,不敢輕動,讓水軍射箭驅逐。

霧散後發現是草船才知道上當,但是這個處置方法在什麼時候都是合適且得宜的。

在這一環節中,有一個細節十分可疑,諸葛亮在拜託魯肅準備船隻軍士的時候,爲什麼要叮囑此事不可讓周瑜知曉呢?

我們翻開三國演義發現,原來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的原創!早在孫堅攻打樊城的時候,就已經使用過類似的計策。

當時黃祖派兵埋伏,孫堅派船隻來回誘敵,黃祖軍中只顧射箭阻擋,如此來回三日,黃祖軍中箭矢放盡,而孫堅拔下船上的箭矢,竟已有十萬餘支。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3張

只不過相較於羅貫中對諸葛亮的青睞,孫堅的借箭方式被我們極大程度地忽略了而已。

那麼,草船借箭這一典故是否有真實歷史背景作爲參考呢?真正的史書上又是怎麼記載的呢?

我們通過查閱三國志的記載,大約可以找到對應的歷史原型,不過其中的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三國志中有援引魏略的記載。其中表示“借箭”發生當時也是兩軍對壘期間,孫權不顧朝臣勸阻。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4張

趁着大霧滿江之際,乘船到曹軍前沿刺探軍情,曹軍在大霧中發現孫權船隻蹤跡,但由於距離和大霧遮擋看不真切,又擔心是埋伏,所以下令射殺。

孫權船隻受到攻擊後,就躲在船內,因爲一側船身受箭過多,逐漸傾斜,無法及時返航。

爲保證船體平衡,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船身受箭,船體逐漸持平後,才灰溜溜地回到東吳。

由此可知,無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演義描述,都沒有提到曹操考慮使用火箭的問題,難道是當時沒有火箭?還是曹操愚笨想不到這個主意呢?

因爲當時火箭在戰爭中已經有所使用,但由於技術問題,當時的火箭都是因爲箭頭裹着浸滿油脂的麻布而達到持續燃燒的作用的。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5張

然而箭頭由於增加了重量,導致射程極大縮短,即便是在書中提到使用火箭的場景。

也大多是在攻城戰中,使用火箭來阻撓攻城進度,燒壞相應攻城設施的。

其次,由於箭支射速較快,有很大一部分火箭會在中途被高速產生的風吹滅,造價又非常之高。

不太划算,並且在提到火箭的場景中,火箭大多伴隨火油或者其他易燃物出現,以達到增加燃燒的目的。

置身其中的魯肅更是清楚,如果曹操射出火箭,這二十艘草船不就葬身火海了嗎?

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時候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6張

對此,諸葛亮還留下了另外一個計策!曹軍如果使用火箭必在旁邊燃燒火盆,如此一來,我們便可探知曹軍兵力部署。

並且曹軍爲北方軍隊,習慣陸地作戰,即便是水師也使用鐵鏈互相連接,如果草船起火燃燒,便可撞向曹軍,周瑜也可揮師攻擊,讓曹操自食其果。

所以我們不必以今人的條件去考量古人,應該設身處地去考慮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如何的。

同時我們也完全可以相信古人的智慧是我們難以企及的,在那個羣星耀目的亂世,任何一股勢力都不該被忽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