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爲什麼秦朝精銳部隊不動?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爲什麼秦朝精銳部隊不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統一天下,並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給中國的歷史發展留下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當時秦朝赫赫有名的四大軍團,更是在帝國的歷史上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陳勝吳廣起義時,百萬秦國銳士爲何沒有出動呢?

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爲什麼秦朝精銳部隊不動?

最精銳部隊域外征戰

公元前209年秋,大澤鄉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爆發。

但戰爭期間,大秦帝國首都保衛戰抵抗起義軍的部隊竟然是由囚犯與少量首都御林組成的雜牌軍——驪山軍團。秦滅六國時的百萬銳士都到哪裏去了?

原來,除了六國覆滅,天下一統,秦始皇還有兩個目標——北擊匈奴,南服百越。

匈奴騎兵強橫,久爲邊患,百越蠻夷混雜、茹毛飲血,要想建立萬世基業,這兩個地方都不能扔下,南征北討看來已經是箭在弦上了。兩相比較,當然是北強而南弱,所以北伐匈奴的任務交給了大將蒙恬。蒙家世代爲將,忠心不二,蒙恬、扶蘇率30萬大軍(長城軍團)北擊匈奴,長城軍團是大秦帝國北方邊境的勇士組成,秦末戰亂前,沿長城佈防以抗匈奴。

除了關中軍團,長城軍團實爲大秦帝國最精銳的部隊,多爲騎馬控弦之士,軍隊也是以老秦國軍隊爲基礎,皆乃久經戰陣之士。據《史記》記載:長城軍團最龐大時兵力達30萬,秦末戰亂時剩20萬左右。長城軍團戰績顯赫,30萬大軍北伐,不到一年的時間擊退匈奴700多裏,奪取匈奴河套地區,屯兵於榆林。此時離秦始皇駕崩沙丘平臺(公元前210年)及秦末戰亂還不到5年。

秦末動亂髮生後,長城軍團第二任統帥王離(即王翦之孫)奉命領軍南下平叛,長城軍團渡過黃河進入雁門關太原地區,後主要在燕趙舊地作戰。先是在趙國叛將李良的配合下攻滅了武臣的趙國政權,之後趙國貴族趙歇在齊國支持下又重建趙國,長城軍團的對手變成齊趙聯軍。公元前208年9月,長城軍團一部分人祕密南渡黃河,與濮陽驪山軍團聯合,於定陶擊敗楚軍,並殺死將軍項梁。不過這已經是長城軍團最後的輝煌了。

次年,長城軍團圍困齊趙聯軍於鉅鹿,鉅鹿破城在即,項羽搶先一步破釜沉舟渡過漳河,切斷了長城軍團與驪山軍團的聯繫,並在鉅鹿城下給予師老兵疲的長城軍團致命一擊。最終主帥王離被俘虜,兩位副帥蘇角戰死、涉間自殺,長城軍團大部覆沒,餘部潰散。長城軍團自王離接手後讓人大失所望,王離雖有名將之稱,但相比他的爺爺王翦,以及前任蒙恬,可以說算是個平庸之輩;且長城軍團與章邯的驪山軍團會合後,兩軍卻沒有一個統一指揮,各自爲戰。

雜牌軍曾消滅陳勝軍主力

驪山軍團是秦末戰亂中新建的軍團,數量大概在20萬上下,主帥是章邯。驪山軍團於公元前208年初編成,主體是關中地區的農民以及驪山刑徒,武器裝備直接取自武庫,驪山軍團的編成由關中軍團直接監督,可能也有一部分爲關中軍團成員,儘管《史記》記載驪山軍團都是驪山刑徒,但是綜合秦朝當時的實際情況及後來的研究成果,全部爲驪山刑徒的可能性不大,驪山軍團於公元前208年初,同關中軍團擊潰周章軍並殺周章,繼而出關於12月攻陷張楚首都陳縣,並消滅陳勝軍主力,陳勝於城父被車伕所殺。

鎮壓陳勝起義軍之後,章邯名聲大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驪山軍團要一鼓作氣,進入舊魏國地區,攻克魏國首都,平定魏國地區的叛亂,擊敗增援魏國的齊楚聯軍,殺死魏王田儋。

公元前208年9月,驪山軍團會和長城軍團於定陶擊敗楚軍,殺死項梁,取得了平叛的最大勝利。公元前207年初,驪山軍團幾乎撲滅了黃河南岸的所有叛軍,並渡過黃河,攻佔舊趙國首都邯鄲並圍困趙王於鉅鹿。

這支雜牌軍爲何會有這麼好的戰績?主要取決於四點:一、章邯軍原本都是修陵和囚徒,到了戰場上有立軍功的機會,相當於戴罪立功,類似於死士;二、而當時雖然陳勝的起義軍打到咸陽附近,但其實戰鬥力根本不高,沿途基本沒有遇到大的抵抗才進展如此迅速;三、章邯軍有關中軍團部分組成,將領綜合素質遠勝於起義軍;四、章邯軍裝備精良、後勤保障等強於起義軍。

遺憾的是,在鉅鹿之戰的最關鍵時刻,驪山軍團未能頂住項羽軍的猛攻而潰退,直接導致長城軍團腹背受敵,糧道被斷,最終造成了鉅鹿之戰的慘敗。

之後章邯統帥驪山軍團退守安陽,收攏長城軍團殘部,至7月份,由於畏懼趙高迫害,章邯與驪山軍團20萬人投降項羽。在新安,項羽坑殺20萬秦軍,驪山軍團徹底消失。

關中軍團是秦軍之精銳,也是秦帝國最後的屏障。關中軍團的郎中令軍爲皇帝的親衛軍官團,衛尉軍爲皇宮保衛部隊,中尉軍爲內史(京師)地區的衛戍部隊,人數應該不會超過6萬人。在公元前207年8月,劉邦率軍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刺殺趙高並執政,派遣中尉軍於嶢關阻擊劉邦,被劉邦所擊敗,最後子嬰投降劉邦,關中軍團幾乎沒有怎麼作戰便放下了武器。

50萬秦軍爲何不北上救援

除了上述軍團外,當年南下的一支軍隊——嶺南軍團。《史記》記載嶺南軍團約50萬人,如今歷史學界大多采信10萬左右的數字。估計將軍隊、移民、徭役、運輸的人數加在一起,可能有50萬。

這支軍隊的素質應當爲四大主力最差,因其主要是以材官(步兵)和樓船士(水兵)爲主,幾乎沒有騎兵和車兵。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囂和趙佗進攻百越各部族。趙佗東下番禺(今廣州市),平定東越,設南海郡,任囂任南海郡尉,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

公元前211年,趙佗自番禺率軍沿西江西進,秦軍勢力至河內以南。由此,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爲了保持嶺南的穩定,秦始皇命進軍嶺南的將士留守當地“屯戍”。

然而當農民起義爆發後,對實際統治嶺南的任囂和趙佗來說,他們也面臨着三個選擇:

一、勤王。嶺南世外桃源,大軍數十萬,要說勤王,倒也有這個資本,但暴秦無道,天下苦之;

二、舉義。這位“東南之主”如果北上以爭天下,並不是沒有機會,而任囂無此雄心,他也不想殘民以逞;

三、割據。嶺南方圓數千裏,足以自保,乾脆與中原斷絕聯繫,管他洪水滔天,等天下安定再說。

嶺南軍團最高長官任囂曾派人考查過咸陽的情況,發現咸陽秦二世昏庸和趙高把持朝政濫殺忠良,朝廷內部一塌糊塗。思慮再三,任囂決定走第三條道路。

於是他下令,以保存實力爲理由:嚴禁軍隊北上作戰,甚至還派重兵把守各個山關隘口。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他臨死前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來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的侵犯;並當即向趙佗頒佈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

不久,任囂病亡,趙佗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隊進犯,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

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3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都城在番禺(今廣州市)。

至此嶺南軍團再也沒有北上中原,他們就這樣人間蒸發似的,拋棄了自己爲之徵戰多年的大秦帝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