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董卓之亂的結果和影響是什麼?如何評價董卓之亂

董卓之亂的結果和影響是什麼?如何評價董卓之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之亂,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爲帝,自爲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爲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獻帝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盡成瓦礫。到192年被王允、呂布所殺,歷時3年。3年時間雖短,社會卻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基本決定了以後歷史的走向,三國羣雄在此期間先後登場,作爲三國亂世的開端。

結果

初平三年(192年)六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率兵攻入長安,趕走呂布,殺死王允,大肆報復,吏民死者萬餘人。隨後李傕劫持獻帝,郭汜扣留公卿大臣。最後獻帝被迫逃出長安,流離失所,最終投靠曹操,漢室名存實亡。經過這場動亂,關中地區二三年“無復人跡”,社會生產遭到嚴重摧殘。

影響

董卓之亂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此後,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

董卓之亂的結果和影響是什麼?如何評價董卓之亂

評價

曹操曾經在《薤露》評價董卓之亂說: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爲哀傷。

蔡文姬在《悲憤詩》的前半段揭露董卓之亂給人民造成的無限痛苦,詩曰: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衆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爲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