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哪天:8月15日還是9月3日?

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哪天:8月15日還是9月3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九一八”、“七七事變”、“八一五”,這些日子都在中國人的心裏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9月3日,一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反而在各種場合很少被提及。

8月15日,當年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日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這些天正忙着籌備15日的一個座談會。除此之外,紀念館在這一天不準備安排其他活動。但王新華的腦子裏一直想着一件事:向全國人大和政協提出把9月3日定爲全國假日的議案。他說:“我不是人大代表,但我打算委託人大代表做這件事。”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學者和一些民間人士,大都主張在衆多值得紀念的日子裏選擇一天,舉行全國性的活動,隆重慶祝抗戰勝利。但大家對到底選擇哪一天則存在分歧。着名保釣人士馮錦華說:“不管選擇哪個日子,紀念纔是最重要的。也許中華民族的苦難太多了,大家既紀念‘七七事變’,紀念‘九一八’,也紀念‘八一五’日本投降。但到底哪個日子最合適呢?無論如何要選擇一個,否則大家不知道怎麼辦好。”

 9月3日纔是法定抗戰勝利紀念日

“九一八”、“七七事變”、“八一五”,這些日子都在中國人的心裏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是,9月3日,一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反而在各種場合很少被提及。“中國老百姓一般把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作爲勝利的日子。其實,從法定的角度來說,日本投降是在9月2日。”湯重南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他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對日本經濟、社會有多年研究。

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哪天:8月15日還是9月3日?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佈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廣播詔書﹔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巡洋艦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日本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國舉國歡慶,當時的國民政府確定這一天爲紀念日。

湯重南說:“9月18日是個恥辱的日子,作爲‘國恥日’是可以的,日本從這一天開始侵略中國﹔中國開始全面抗戰的日子是7月7日。但是,與上兩個日子相比,9月3日更輝煌,更值得紀念,因此,我主張這個日子是全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最好是把議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把它定爲一個法定的慶祝的日子。”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對於9月3日這個勝利日,人民政府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做出了規定。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表《政務院規定九月三日爲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通告》。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佈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爲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爲9月3日。每年9月3日,全國人民應對我國軍民經過偉大的八年抗日戰爭和蘇軍出兵解放東北的援助而取得對日勝利的光榮歷史行爲紀念。

 9月3日不放假

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五條也規定,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湯重南強調說,9月3日是近代中華民族第一個揚眉吐氣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後勝利的日子。中國確定這個日子,是與世界接軌的問題。作爲法定的紀念日,中國政府和民衆應該多加重視。

 九三抗戰紀念日爲何未受重視

在9月3日這一天,也曾有過大型慶祝活動。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就是爲了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的。

1945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爲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但戰爭結束後,中國很快陷入內戰,所以這個日子的喜慶氣氛被沖淡了許多。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每年都進行慶祝,只是在“逢十”的年份舉辦一些活動。1995年9月3日,適逢抗戰勝利50週年紀念,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到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晚上還舉行了一個有很多中央領導人和抗戰老兵參加的大型晚會。

而在某些學者和民間人士看來,“八一五”、“九一八”和“七七”更值得紀念。這使得本來沒有爭議的事情發生了分歧。究竟應該在哪一天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社科院日本所政治室研究人員趙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日子,但我認爲8月15日更有意義,因爲中國是對日作戰的主要戰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

8月8日,民間網站“愛國者同盟網”發出倡議,號召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日。該網站負責人王錦思向記者透露,他們在今年兩會期間曾委託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朱幼麟提交了一份議案,要求隆重紀念抗日戰爭,紀念“八一五”和“九一八”。議案提出,全國抗戰紀念地免費開放,紀念日全國默哀,國家領導人出面講話。王錦思說:“全國人大今年7月給了答覆,說議案是積極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目前,瀋陽市在9月18日有紀念活動,汽笛長鳴﹔12月13日,南京也全市拉響警報。但這些都是地方性而不是全國性的活動。

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哪天:8月15日還是9月3日? 第2張

日本投降

2003年九一八紀念日前夕,中國各界人士聯名發出呼籲:在每年的9月18日和8月15日,舉行國家級紀念大會﹔每年的9月18日,全國大中城市鳴響警報3分鐘,下半旗﹔每年8月15日,全國舉行慶祝活動。參加聯名呼籲的285名各界人士中,包括中國史學會原會長戴逸教授、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教授等知名學者,也包括馮錦華(中國大陸首次保釣行動總聯絡人)、李秀英(南京大屠殺受害者)、耿諄(日本花岡勞工暴動領導人),以及抗日烈士後代和普通百姓等。

在2002年和2003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上,也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議在抗戰紀念日舉行全國規模的紀念活動。

那麼,爲什麼法定的勝利日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呢?湯重南教授認爲,宣佈9月3日這個日子爲紀念日的是國民黨政府,解放戰爭時期對這個事情不願意多說,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多提。現在,我們越來越承認抗日戰爭是國共合作的一次抗戰,是中華民族的統一抗戰,但不可忽視中國共產黨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個過程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個過程應該越短越好。”他說。

湯重南介紹說,在黑龍江有一個東寧要塞,在日本宣佈投降後,這裏的日本守軍頑抗到9月23日才放下武器投降。但9月3日應該更有法律效力,更典型。國民黨也認可這個日子,臺灣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多是在9月3日慶祝抗戰勝利。

 慶祝勝利還是回味苦難

對於全國性的紀念活動,馮錦華大力贊同,但他也說不清到底哪一天好。

但在王新華看來,勝利的日子一定要大張旗鼓地慶祝。“死了多少人,發生了多少慘案,那不是戰爭勝利的標誌。爲什麼不慶祝我們的勝利?我們不講自己爲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做出的巨大貢獻,就沒有人爲我們講。當然,我們也有打得不好的地方,但我們沒有投降,這就是最大的貢獻。假如中國投降,日本將中國的人力、物力和資源投到其他戰場上,二戰的歷史就可能重寫。”王新華說。

實際上,許多戰勝國都有慶祝“二戰”的勝利紀念日。每年的5月9日,俄羅斯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大閱兵。由於時差問題,英美法則把5月8日定爲“歐洲勝利日”,舉辦慶祝活動。此外,還有專門針對“二戰”老兵的節日。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有愛國主義教育,有革命傳統教育,有國恥教育,王新華認爲,應該再加上一點,就是勝利教育。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和北京的抗日戰爭紀念館,都應該大力宣傳。“我們在近代就這麼幾個大的勝利,爲什麼不紀念呢?”王新華認爲,我們強調我們死了多少人,這觸動不了日本人,他們不會爲此改變觀點,他們的右翼還是右翼。當今世界尊重強者。

王新華還認爲,8月15日和9月3日究竟哪一天定爲紀念日,這並沒有太大關係,關鍵問題是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不管哪一天,我們應該有一個正式的勝利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