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式文獻中所提及的清代「蟒袍」,一律都指「吉服袍」。

男子吉服袍與朝袍的區別,大概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說【點擊看大圖~~~~點擊看大圖~~~~點擊看大圖~~~~重要的話說三遍】:

大襟——吉服袍大襟圓滑,朝袍大襟開襟線自領口起平直、下接內凹曲線至腋下,二者間形成折角,形似廠字

雍正明黃吉服袍 vs. 雍正大紅朝袍(祭服):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披領——吉服袍無披領,朝袍纔有披領: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第2張

但是注意了,朝袍披領,與朝袍是分開的部件,也就是說,披領是後裝上去的。在早年的文獻中(滿文老檔),的確是有「無披領朝衣」一詞的(滿文:goksi;正常的「朝袍」,滿文寫「ergume」)。

可見,朝袍上有披領與否,在早年或許是級別或禮制的象徵。

剪裁——吉服袍上下通裁,朝袍上下分裁: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第3張

朝袍大襟開襟線至分裁處下幅,上下錯位,銜接部位形成矩形片(衽);下半幅做出連貫的縱向衣褶若干——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第4張

 紋飾

這個比較複雜,因爲品級不同,紋飾也略有不同。有關不同品級之間紋飾的差別,建議查閱《清會典》,不在此贅述。

一般來講,皇帝吉服袍正面和背面一共有八條龍紋(另有一條在底襟處),通身遍佈;朝袍則以邊框按區域分佈,似於過肩龍紋(除非在清初,否則一般不會是正統的過肩蟒/龍紋),在兩肩和前後各有一條龍紋,下配八寶平水。

從紋飾角度,吉服袍與朝袍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吉服袍最下有海水江崖以及水腳;朝袍最下則沒有水腳(而只有平水),下裳配行龍/蟒紋(類似於襴)——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第5張

開裾(僅以男袍爲例!僅以男袍爲例!僅以男袍爲例!女袍不同!女袍不同!女袍不同!重要的話說三遍!)

男吉服袍前後要開裾(宗室四開裾);男朝袍正前正後不開裾,其“開裾”方式非常特殊,是在左側往裏面折過去這樣做的、類似於“暗擺”……由於不太容易描述,有時候故宮偷懶,就會寫「後開裾」或「左開裾」,但事實上朝服的做法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開裾」。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第6張

(注:上圖左右也有開裾,出於美觀考慮沒有標出)(注:上圖左右也有開裾,出於美觀考慮沒有標出)

@波士頓鐵托 在微博上發的,朝袍“暗擺”細節: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第7張

大體上來講,吉服袍和朝袍的區別就是這些。還有一些諸如「吉服袍烙袖可不爲單色」等,代表性不夠強的區別不在此贅述。二者各自的品級差別不在此贅述。

女吉服袍與女朝袍之間的區別,與男袍之間不完全相同,但是1——4點還可以算是共通的;第五點中,女吉服袍爲左右開裾,女朝袍開裾情況則比較複雜,此處暫略。

第二個問題:

官員常服袍,基本上跟皇帝常服袍沒有什麼兩樣,除了兩點:

官員常服袍(非宗室)只能前後開裾(女常服袍開裾情況不同),皇帝是四開;

不能用禁色(即黃——其實皇帝也很少穿明黃的常服……),其他隨意。

清初 穿常服袍褂的小哥:

清朝服飾之:清朝官員朝袍和吉服袍有哪些區別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