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丹書鐵劵真的免死嗎?爲什麼韓信沒有被免死

丹書鐵劵真的免死嗎?爲什麼韓信沒有被免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丹書鐵劵俗稱“丹書鐵契”,又名“金書鐵券”、“金券”、“銀券”、“世券”等,省稱“鐵券”。民間俗稱:免死金牌。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用鐵製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爲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卷從中剖開,朝廷和諸侯各存一半。

劉邦是個偉大的皇帝,中國第一位非貴族後裔的皇帝。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就是他首先使用的。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得到“丹書鐵券”的有功之臣卻被他殺死一些。這是因爲大家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丹書鐵券”是可以免死,但不是全部罪行都免死。

劉邦其實沒有打自己的嘴巴,因爲“丹書鐵券”並沒有免去任何罪狀的功能,其中“謀反”這一罪名不在“丹書鐵券”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韓信之死並不是“丹書鐵券”沒用,而是他的罪名不在“丹書鐵券”的保護範圍之內。歷史典籍沒有太過於明確的記載,但從擁有“丹書鐵券”而未能逃過一劫的臣子來看,確實是這樣的。

到了唐以後鐵卷不是丹書而是嵌金,《輟耕錄》記載唐賜吳越王錢鏐的鐵卷,形狀宛如瓦,高尺餘,闊三尺許,卷詞黃金鑲嵌。誓詞有所封的爵銜,官職及受封的功績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丹書鐵劵真的免死嗎?爲什麼韓信沒有被免死

明代鐵卷依照唐制,不過“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編》)。明代的“丹書鐵券”正式提出了除謀反大逆之外的罪名可免。

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對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時用丹砂填字,稱做“丹書鐵契”,即“鐵券丹書”。

明代的時候,朱元璋剛登上皇帝寶座,就仿照唐代丹書鐵券的式樣,製作了一大批免死券。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賞賜功臣,封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鄧玉、馮勝六個人爲國公,自湯河以下,封侯者28人,每人都賜以丹書鐵券,這是歷史上集中頒佈出最多的一次。

“丹書鐵券”的保護範圍很廣,但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除了謀反之外的免死,也是有次數限制的,像上面唐朝就規定“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在漢朝應該也有類似於唐朝的這種規定,只是年代久遠,無法考證。因此大家不要受影視劇的影響和一些喜歡譁衆取寵的人的影響,認爲皇帝說話不算話之類的。真正的“丹書鐵券”在適用範圍之內還是有用的。沒有哪個皇帝敢亂殺擁有“丹書鐵券”的有功之臣,這就是爲什麼影視劇中經常看到現任皇帝或者某些奸臣想盡一切辦法偷走擁有“丹書鐵券”的臣子之後再殺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