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國是怎麼消失的?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國是怎麼消失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中山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中山國是戰國時期諸侯國之一,最早是由白狄建立。當時中山國位於河北一帶,都城是定州市。而在中山國鼎盛時期,其疆域包括了今河北保定地區南部、石家莊地區大部、邢臺地區北部及衡水地區西部。中山國有着除七雄外,第八國的說法,那中山國在當時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中山國初期曾長期和中原各國交戰,後來被魏國佔領,直到中山桓公復國,中山國的國力一度來到鼎盛期。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國是怎麼消失的?

中山國的來源

春秋時期,白狄的一支鮮虞氏開始建立國家,把肥氏、鼓氏、仇由等氏族都統一起來。鮮虞人在山中地形險要的中人城建國,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而得名中山國。

中山國的來歷非常特殊,國君姓姬,可能是華夏人文初祖黃帝的後裔,與周朝始祖后稷屬於不同的分支。最早生活在北方,後來逐漸遷徙到太行山一帶,中山國位於農耕區域和遊牧區域的過渡帶,同時具有農耕和遊牧文化。

因爲中山國不是周天子冊封建立的國家,風俗習慣與其他中原諸侯國有一定的差異,所以長期以來被視爲異類,建國之後就成爲中原諸國的心腹大患。而鮮虞人也與周邊各諸侯國十分不友好,時常想着攻打它們。

中山國是一個非常頑強的國家,它多次被滅又多次復國,甚至還曾經打敗過強大的晉國。最終,在享國三百五十多年後,在公元前296年被趙武靈王所滅。

中山國的發展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被中原諸國視爲華夏的心腹大患,同樣經歷了邢侯搏戎、晉侯抗鮮虞、魏攻略中山和趙滅中山的事件。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國是怎麼消失的? 第2張

邢侯搏戎

根據史料記載,邢國曾多次打敗戎狄(中山國前身),有力的捍衛了周王室的國土與威嚴。

春秋早期,鮮虞尚且比較弱小,多次遭到鄰國邢國的打擊。後來邢國逐漸衰落,鮮虞在公元前652年出兵南下,擊敗邢國、衛國,迫使邢國國君出逃、衛國國君被殺。因爲齊桓公崛起,聯合了宋、曹、邢、衛等諸侯國才把鮮虞擊敗,阻止了鮮虞進一步擴張動作,然而這場戰爭也讓各諸侯國意識到了鮮虞的巨大威脅。

晉侯抗鮮虞

春秋中後期,鮮虞又惹上了另一個國家晉國,兩國長期交戰。晉國採取了先吃掉鼓、肥、仇由等鮮虞附屬國,最後消滅鮮虞的戰略。

公元前530年,晉將荀吳借道鮮虞進入鼓都昔陽(今河北省晉縣西),但並未滅掉鼓。當年8月,晉滅肥(在今河北省藁城縣一帶),俘國君綿皋,肥國舊地歸屬晉國。第二年冬,晉昭公得知鮮虞邊境空虛,又以荀吳統帥大軍進破鮮虞中人城(今河北唐縣西北峭嶺)。公元前527年秋,荀吳率軍攻鼓,俘國君鳶鞮,使鼓成爲晉的屬國。六年後,鼓被徹底毀滅。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國是怎麼消失的? 第3張

公元前507年秋,鮮虞兵行險招,打進晉國平中,大敗晉軍,報了晉滅肥、鼓,佔領中人城的一箭之仇。一年之後,鮮虞人在中人城建立國家,史稱“中山國”。公元前497年晉國發生內訌,中山從晉國的重壓下獲得喘息機會,開始介入列國紛爭。

公元前494年,中山國與齊國、魯國等國家聯合起來進攻晉國,打下晉國的棘蒲,這下兩國徹底撕破了臉,彼此之間爭鬥不止,互有勝負。公元前489年,晉國大夫趙鞅率軍擊敗中山,這次大戰重創中山國。

接着,晉國又把矛頭指向中山國的最後一個附屬國仇由,晉國的智伯(名荀瑤)詭計多端,唯恐仇由國路險難行,遂新鑄大鐘一口,詭稱送給仇由國君,使仇由國"斬岸堙溪"以迎鍾。仇由身邊重臣看透了荀瑤的詭計,多次勸說國君,但仇由國君得鍾心切,不聽勸阻,七天後仇由被滅。

外圍掃清後,晉國開始進攻中山國本土。公元前459年開始,晉國發動大軍入侵中山國本土,一日之內連下兩城,中山國遭到毀滅性打擊。以至於二十年間史書對中山國沒有隻字記載。

此時晉國國內卻迎來噩耗,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名存實亡。三家分晉之後,戰國七雄爭霸的局面基本形成,而中山國也在動盪中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開始了復興之路。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部衆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趁着中原內亂迅速崛起。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國是怎麼消失的? 第4張

魏攻略中山

不久中山武公就去世了,桓公即位,桓公年幼無知,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魏國抓住機會捲土重來,魏文侯派遣樂羊、吳起率領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前407年佔領了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擊爲中山君,三年後又改派少子摯,後來擊被立爲魏國國君,就是魏武侯。中山國的殘餘退入太行山中。

中山被滅後,桓公經過20餘年的勵精圖治,積蓄力量,終於在公元前380年前後又重新復興了中山國,定都靈壽(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趙滅中山

經過二十年的臥薪嚐膽,復興後的中山國位於趙國東北部,將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因此成爲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兩次進攻中山國,但都遭到中山國的抵抗沒有成功。

史書記載,中山國東遷後得到了齊國的支持,疆土擴展至五百里,並修築長城抵禦外侵。

鼎盛時期的中山國有兵“九千乘”,國力僅弱於七雄。一乘是多少人呢,有兩種說法:“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即七十五人;“革車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即三十人。按少的來說,中山國有兵二十七萬人!要知道戰國後期長平之戰時,趙國總兵力也就在四十萬至六十萬之間。

公元前323年,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大國。史稱“五國相王”,一時間中山國成了戰國第八強。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中山國是怎麼消失的? 第5張

中山國稱王,失去了齊國支持,使自己陷入孤立。公元前314年,中山國趁齊國出兵干預燕國內亂之機,大舉進攻燕國,佔領了數百里領土。後來各國干涉,齊國撤兵,燕國又收回了領土,於是中山國和燕國又成了死敵。

趙國一直想滅掉中山國,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富國強兵。公元前307年開始,趙國先後5次攻擊中山國。公元前296年,趙國終於吞併了中山國。中山國自春秋晚期立國,經過350餘年時間,宣告滅亡。

回過頭來看歷史,中山國雖不是強國,卻在數百年的時間裏書寫了華麗的篇章。自從誕生起就不斷與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敵人對抗,幾次被佔領滅國都死而復生,頑強的精神舉世少見,在諸多強國的重重包圍中不斷髮展自己,幾次復興國家,一度讓人刮目相看。

中山國本有機會成爲戰國羣雄當中的一個,“戰國七雄”之一,可惜最終還是被它國所滅。中山國的滅亡不僅僅因國土面積狹小,還在生於憂患,卻在發展過程中丟了憂患意識。

自桓公復起之後,繼任者並沒有吸取教訓,盲目樹敵、目光短淺,且在各國的挑撥下,貪圖虛名執意稱王,最終招來禍患。兩千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中山國的興衰也一直影響着後人: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應該有憂患意識,以史爲鏡知興替,牢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