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封建社會歷經了九個大一統王朝,這些王朝從建立至興盛再到滅亡,都能找到很多相似之處,這也側面說明了我國封建王朝從始至終進步程度十分有限,以至於我們有着輝煌的歷史文化,卻無法將輝煌持續延續。

就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而言,依舊是在封建王朝從生到亡,這個一般規律怪圈之內。比如,遍地狼煙的農民起義。爲了打壓起義,維護統治的苟延殘喘,皇權開始分散到地方,形成地方軍閥。

再接着,就是軍閥勢力越來越強,直接或間接地將王朝推翻,所謂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這些事情大清王朝是一個也沒有落下。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會讓大清王朝歷代統治者們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其王朝也一一應驗了,比如,後宮亂政、官宦當道,以及本文重點論述的言官起事等等,這些都是前幾代大清帝王們最爲忌諱和一防再防之事,最後還是防不勝防,到底問題出在哪呢?後宮亂政和官宦當道之危害好理解,這個言官起事有哪些危害呢?更關鍵的是,它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待我給您扒一扒。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上圖_ 清朝版圖

在說言官危害或不可取之前,先談談言官是幹什麼的?發展歷史又如何呢?

言官這個職務顧名思義就是動嘴皮子的,當然主要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說寫結合,目的就是給領導提意見和建議。這個職務早期出現在東漢,主要是在丞相府工作,作用是給丞相出謀劃策。

在漢朝丞相是另外建府的,這府中就有一套辦事機構,正如諸葛孔明在《出師表》中寫到“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那個時代丞相權力之大,可見一斑。到了宋朝,皇帝開始加強皇權而削減相權,自然言官也開始從丞相府中走出來,直接來到朝堂爲帝王工作。

要說這言官真正飛黃騰達之時是在明朝,大明王朝的帝王們有兩個特點,早先的幾任帝王總是對臣下們不放心,整出來一堆特務機構,錦衣衛、東西廠太監等等。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2張

上圖_ 明朝 錦衣衛飛魚服實物圖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3張

上圖_ 明代官制簡表

後來歷任帝王不但很好繼承了先祖們懷疑心理,更發揮了玩忽職守的壞習慣。雖然朕經常“請假”,象徵廟堂之巔的位子上時常沒人坐,但是事情還是要了解的,尤其是自認爲的大事。如此一來,光靠特務似乎不足以滿足帝王們需求,更何況這幫人也不很靠譜,有些事情和有些情況還是得這幫文人們互相“撕咬”才能重大爆料,避免某人或某個集團一家獨大,因此言官們齊裝上陣,儼然成爲王朝的“中流砥柱”。

最終大明王朝的結局就是在一頓令人髮指的內耗中滅亡了,一點都沒有出人意料。要說有點出人意料的事情,還得算這中原江山竟被白山黑水之間雄起的一支少數民族收武裝政權爲囊中。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4張

上圖_ 明朝官場上的地域朋黨鬥爭

大清王朝問鼎中原之後,由於其自身文化水平極其有限之限制,在制訂朝綱之時,基本上就是照着大明王朝現拿現用。

當然,你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能夠取得如此成就的新興王朝統治者們,就像你永遠不要小看在你之前提升爲領導的人一樣。

這個王朝的統治者在照搬照抄的同時,更是在積極總結前朝制度的缺陷,深挖其由盛轉衰之緣由,因此針對之做了很多改變,比如宗室“封而不藩”,極力限制外戚與官宦的權力,同時更是打壓這些“光說不練”的言官等等。

注意,我這裏說的是“打壓”並沒有說是取締。你說這外戚和官宦沒法取締,言官留着作甚?言官也並非完全胡說八道,這些人中也有正值之人,時而也能夠說一些爲了王朝江山掏心窩子的逆耳忠言,作爲君主更需要擺出這種廣開言路的架勢,表面工作很重要。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5張

上圖_ 遏必隆腰刀,清康熙,清宮舊藏

在大清王朝皇權至上之時,這些言官們其實是沒有太多市場的,尤其是在康雍乾這三代帝王執政時期。

這裏毫無誇張地說,這三位帝王絕對是中國封建統治時代,難有的明君,所謂“明”並非說其爲完人,而是在處世馭人之方面,難有與其肩比之人。

換句話說,這三位智商和情商都是相當之高。這樣的人爲君主,其特點就是一切事物盡在掌握,尤其是在法律極其不健全的封建社會,更是給了他們發揮空間,可謂是遊刃有餘;其次,一切膽敢在這些人面前耍小聰明之人,都很難有好下場。和珅算一個耍小聰明到極致的人物了,他在老眼昏花時期的乾隆皇帝面前也算是遊刃有餘,但是老皇帝前腳剛走,他就身敗名裂跟我去了。

伴君如伴虎,真沒錯!話題拉回來還說言官,所以在康雍乾三朝,言官只有在皇帝需要之時才能發揮些許錦上添花的作用,不需要之時,有人膽敢“亂說”,高興了不跟你計較,不高興那就是惹火上身,甚至是身首異處。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6張

.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7張

上圖_ 太平天國運動

但是到了晚清就不一樣了,言官變得很有市場,如此這般其團隊勢力必然大增,這又是爲何呢?

晚清之所以有一個“晚”字,乃是王朝命運危在旦夕,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中央集權開始鬆懈,權力出現下移。咸豐初年,一場大清王朝史無前例的農民起義之浩劫天平天國運動席捲而來,頃刻間以摧枯拉朽之勢佔據半壁江山,大清王朝政權搖搖欲墜。

在王朝正規軍十分不給力的情況下,咸豐皇帝迫於無奈,效仿其祖父嘉慶皇帝搞起了地方團練。結果,這道口子一開,什麼湘軍、淮軍紛紛崛起。這些地方軍隊雖然名義上是大清軍隊,但是軍隊將校以及士兵基本上是隻識督撫主帥而不識大清皇帝,如此中央權力必然被地方督撫侵蝕,地方軍閥初步形成。

就在太平天國起事之時,外國侵略者也加緊對大清王朝的軍事行動,在進一步攫取在華利益之同時,提出了更多的外交需求。由於咸豐皇帝本人對國際外交事務一竅不通,認爲與外國人正常外交乃是辱沒祖宗之舉,而將這外交權力下放至督撫爲之,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都爲之國家外交大事,尤其是後者更成爲了晚清外交大清王朝“第一代言人”,這無疑更是加強了督撫之權力。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8張

上圖_ 李鴻章在德國期間與俾斯麥合影

相對於權力下移,督撫掌權,更爲可怕的是後宮亂政。

在咸豐皇帝英年早逝之後,衆所周知的垂簾聽政正式在大清王朝拉開帷幕,皇權盡落兩宮皇太后與議政王奕訢之手。在叔嫂之間短暫的政治合作蜜月期之後,“感情”出現裂痕,慈禧太后準備對這位指手畫腳的小叔子動手,這個時候這些個言官們就有了歷史舞臺,開始登場做戲。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9張

上圖_ 慈禧革職恭親王奕訢諭旨手跡

很快,慈禧太后就達到了打壓恭親王奕訢的目的,並罷了他議政王的名號。光緒年間,隨着慈禧太后的權力日益隆盛,同時也國家更進一步的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水深火熱境地,在這種尷尬情況下,原本就沒多少治國能力的慈禧太后,其權力來路原本就有瑕疵,在她面對一位位居功至偉的大臣,並且這些人還都以漢人爲主,這明顯不能讓這位老佛爺放心,如此勢必會通過旁門左道以維護自己統治權力穩固之目的。

這個時候什麼官宦當道以及言官起事這些網絡大臣把柄之手段又故伎重演。很多有所作爲之人都被之束縛,例如曾國藩在其取得平定太平天國之大功之後,變得憂讒畏譏,小心翼翼。而李鴻章也在外交方面難以一展宏圖,不由感嘆“與婦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矣”!這種無奈之後,更多反映出慈禧太后當權派的無知與無能。

“言官”在清朝的地位怎麼樣?清朝的“言官”是怎麼勢力大增的? 第10張

上圖_ 檀香木交龍紐“慈禧太后御筆之寶”

至於言官們爲何甘心爲慈禧太后的“鷹爪”,原因無非乃人性之惡,或出於逐利,或出於嫉妒,亦或出於不甘。總而言之,切勿低估人性惡之一面。有朋友可能會問,難道這言官就沒有剛正不阿之人,答案肯定是有,只不過爲數極少且大多因不能同流合污而短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