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利瑪竇的《中國札記》寫了什麼?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紹!

利瑪竇的《中國札記》寫了什麼?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1582年8月,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澳門登陸,來到了明朝時期的中國。在往後的二十多年裏,他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廣泛瞭解中國的民族與風俗。利瑪竇從澳門一路向北,先後去過了肇慶、韶州、南昌和南京,最後到達北京,見過萬曆皇帝,並死在那裏。晚年時,利瑪竇用意大利語爲其他傳教士寫了大量介紹中國的信件,向歐洲人講述這個古老的國度,這些文件後來被另一個傳教士金尼閣彙編到了一起,取名爲《基督教遠征中國史》,一般被稱爲《中國札記》。

利瑪竇作爲一個外國人,如實地記載下了在明朝時的見聞,透過這本《札記》,我們可以瞭解到明朝人的一些生活日常,在讀過之後,你是否會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假如可以穿越回明朝,你願意過這種生活嗎?

利瑪竇的《中國札記》寫了什麼?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紹!

利瑪竇與徐光啓

明朝人重視繁文縟禮,以至於在上面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導致私人時間與空間都很有限。日常生活主要忙於各種社會交際。

古代的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當一個外國人來到這個神祕的國度之後,必然會被當地的人的各種禮節所吸引。對於明朝人來說,禮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多到了繁瑣的程度。就連利瑪竇這個洋人也驚歎道:“他們的禮儀那麼多,實在浪費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

明朝人穿着袖口很大的衣服,他們在見面的時候會互相行禮。雙方都把手縮在袖子裏,然後互相彎腰作揖,同時壓低聲調重複地說“請”,以此來表示尊敬。如果是第一次見面或者是久別重逢的話,那麼除了作揖之外,還需要觸地磕頭,被跪拜的一方往往是長輩或者上級,他們會微微向前躬身或者點頭作答。因此,對於古人的生活方式來說,跪拜與作揖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情,所謂“晨昏定省”,這種禮節佔據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如果你真的嚮往古代的生活方式的話,就必須得有足夠的耐心去完成繁文縟禮。

古人間的交往非常注重禮節,假如有親友來家拜訪,那麼在他走後,主人家就得準備回訪,即使是沒有要緊的事,也得抽空到對方家裏去坐坐,不然就會被視爲失禮。在拜訪之前,得先派門房去對方家裏呈遞一份拜帖,上面寫有自己的姓名以及幾句問候的話,以便對方事先做好接待事宜。對於古人來說,整天宅在家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幾乎每天都有這種回訪的社會義務,或者到朋友家吃頓飯、或者到上司家喝杯茶,以便建立起人情關係。假如你連續兩天不出門,人家就會認爲你生病了,然後登門來拜訪。當然了,每次拜訪都不能空手而來,必須攜帶一些禮品,以表示敬意。

因此,古人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對於貧困的百姓而言,沒有經濟實力來支持繁文縟禮,也就失去進入上流社會社交圈裏的機會,一輩子只能像牲口一樣耕田種地——古人的生活並不美好。

利瑪竇的《中國札記》寫了什麼?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紹! 第2張

社交禮節佔據了生活的大部分時間

明朝人飯桌上的飲食文化。尊卑等級無處不在,以喝爲主,以吃爲輔,一天內可能會有七八次飯局。

在讀《水滸傳》時,我們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好像古人一天要吃七八頓飯一樣。例如第三十八回寫宋江一日正與差撥在抄事房吃酒,差撥提醒他要送人情給節級,宋江不以爲然;之後那個節級果然來索要,爭執之下,宋江才得知這個節級就是戴宗,於是二人便進入江州城,在一個臨街酒肆裏吃飯,喝得正歡時又遇上了李逵,三人同坐一席喝酒。席散後李逵自去賭博,宋江因怕他鬧事,又邀請同去潯陽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再吃一杯。之後因宋江有意吃魚,李逵便下樓與張順賭鬥。宋江因見李逵吃虧,急忙勸解了二人,大家又繼續上樓重新開席。傍晚時分,張順送給宋江兩尾鯉魚。宋江回到牢城後,一尾贈給了管營,留一尾自吃,結果四更天起來害肚子。總計下樓,宋江一天至少吃了五頓飯!

那麼古人真的有這麼大的食量以至於一天要吃三頓以上嗎?在利瑪竇的《中國札記》中也給出瞭解釋,原來古人的飯桌文化以飲酒爲主,吃食物反而是次要的。

明朝人的宴會說起來更像是酒會,在富貴人家那裏,幾乎每天都會舉辦,因爲明朝人認爲宴會是表示友誼的最高形式。在客人登門以後,主人會將其引至前廳拜茶,雙方互相寒暄幾句,然後再進入餐廳去就坐。在全體用餐之前,主人會拿起一隻碗並斟滿酒,然後從餐廳走到院子裏,朝南方向將酒灑在地上,以表示敬天。之後再回來向每一位客人鞠躬行禮,邀請入座,命僕人斟上酒。主人便雙手舉起酒杯,然後慢慢放下來,邀請大家共飲。古人用來喝酒的杯子很小,但他們並不是一口喝淨,而是採用啜飲的方式,一口一口的喝,重複四五次才喝完一小杯。在這樣做之後,僕人纔將菜餚端上來,所有人都舉起筷子夾菜,吃完一口後便放下,以示意僕人繼續斟酒。利瑪竇說:“吃喝的儀式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但是喝要比吃的時間多。”

瞭解完古人吃飯的過程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他們用餐時間那麼長,用餐次數那麼頻繁了。

利瑪竇的《中國札記》寫了什麼?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紹! 第3張

明朝人的宗法觀念濃重,十分注重孝道,而且規定同姓之人,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也不得通婚。

從西周開始,中國就一直是一個宗法社會,“家天下”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明朝的各類道德書籍無不以孝道爲核心,要求子女必須遵從父母及長輩的教誨。每一個家庭都有着嚴格的規矩:規定孩子們在長輩面前必須側着身子坐,學生對於老師也是如此。

明朝人一般結婚得比較早,但子女們的婚姻是由父母操辦的,無須雙方當事人的同意,有時候纔會徵詢他們的意見。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男子所娶的妻子,其家境必須跟自己相仿,要考慮門第或財產。富貴人家裏,男子雖然只能娶一個由父母指定的妻子,但他們還能自由選擇納妾。只有你要錢,隨時可以支付一百錠的金子從窮人家裏買小老婆。因爲納妾是男子的自由選擇,而且挑選的標準一般是姿容,所以在明朝時期,許多人並不愛自己的妻子,反而更喜歡小妾。但是在長輩與禮法的制約下,他們也不能夠隨意更易正妻與小妾的地位,就連當朝的萬曆皇帝也無可奈何。

在古代,中國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婚姻原則必須嚴格遵守,那就是同姓之人不得通婚,儘管他們之間並不一定有血緣關係。因爲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同姓通婚,其生不藩”的說法。耐人尋味的是,這並非出於血親關係上的考慮,因爲許多人依然爲他們的孩子指定母系的親屬爲配偶,這在明朝見怪不怪。

利瑪竇的《中國札記》寫了什麼?明朝人的日常生活介紹! 第4張

古人的日常生活以禮法爲中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我們當地人因爲對古代缺乏瞭解,所以常會將其美化。許多人追求漢服之美,嚮往文明禮儀的大明國度,這種偏好古典的審美傾向自然無可厚非,但歷史的真相還是要說清楚。

魯迅在《老調子已經唱完》中說:“中國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人的痛苦換來的。無論是中國人,外國人,凡是稱讚中國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這話說得雖然有過激之嫌,卻也是大實話。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卻又講“禮不下庶人”;雖說漢服之美,然而大部分百姓穿的只是粗劣布衫;上層士大夫對洋人顯擺琴棋書畫,卻掩蓋不了全國大部分人口都是文盲的事實。

從跪拜、作揖到等級森嚴的餐桌酒文化,無不顯示着中國文化裏的糟粕部分——那就是要讓人卑下,讓人挺不起腰桿子來。

古代社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人們被祖傳的禮節弄得頭昏腦漲,忙於應酬各種無聊的社交,被宗法社會壓縮得毫無個人空間。假如讓你回到明朝,不僅玩不了手機、打不了遊戲,甚至連睡個懶覺都有怠慢禮法、忤逆長輩的嫌疑。珍惜當下,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的日子纔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