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清順治元年,多爾袞率領滿洲八旗軍隊入關,而後定都北京,統一中原地區,開始了女真族,也就是後來更名爲滿洲族的少數民族對中原大地的王朝統治。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民族,滿洲族發展至今,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總人口大約爲1068萬,僅次於壯族人口總量,位居第二。

和金國、元朝一樣,清朝的統治也被認爲是異族入侵甚至因爲清朝在統一中原地區的過程中的“嘉定之屠”、“揚州十日”等累累罪行和後來推行的“剃髮改服”、“閉關鎖國”、“文字獄”等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的落後政策而飽受後世詬病。那麼,清朝被冠以“狄夷王朝”的稱呼到底源自何處?清朝皇帝們又是如何看待這個稱呼?本文從清朝皇帝們的態度上,探究清朝被稱爲“狄夷王朝”的原因何在!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01 “狄夷”稱呼的由來

“狄夷”的一詞源自於“蠻夷狄戎”,而“蠻夷狄戎”稱呼最早見於春秋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左丘明所著《國語》中的《周語中篇》:

“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由此可見,對少數民族以“蠻夷狄戎”稱呼早在春秋時期便已經形成。而中原地區和中原地區四周的少數民族區別稱呼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著《荀子》:

“故諸夏之國,同服同儀,蠻夷戎狄之國,同服不同制。”

幾乎可以明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較爲發達的中原地區和中原地區周邊少數民族在制度、禮儀、服飾、生活習慣、發展方式等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由此延伸出來稱呼上的區別:中原地區被稱爲“華夏”,而中原地區四周的少數民族被稱爲“蠻夷狄戎”。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第2張

而後,隨着中原地區的發展和東、南、西、北四個方面的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繫和溝通逐漸變得密切起來,於是對少數民族的稱呼有了特指:

“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而對於統治清朝的滿洲族而言,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肅慎人,這也是有史可查,在東北地區最早的居民之一。據《左傳》記載:

“肅慎、燕、亳”爲周代的“北土”。

而後,經過千年的發展,滿洲族的先祖黑水靺鞨人爲了避諱遼國遼興宗耶律宗真名諱,將黑水靺鞨正式更名爲“女真”,成爲中原北方強大之封建王朝與宋朝、西夏等王朝並立於天下!明朝,屬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將建州女真、東海女真、海西女真這“女真三部”統一,由此開啓了進攻中原,建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大門。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第3張

所以,努爾哈赤所在的女真族從根源上講就是源自於當初被華夏居民稱爲“東夷北狄”的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所以纔會被稱爲“狄夷王朝”。

(注:“蠻、夷、戎、狄”是歷史上我國的華夏統治者對於周邊其他民族的稱謂。不過這些稱謂在開始只是一種泛稱, 指的是與華夏中原地區相比的遠方族類, 並沒有後來的歧視和侮辱性的含義。)

02 努爾哈赤對待“狄夷”稱呼的態度

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統治的過程中,將“華夏”和被稱之爲“夷族”的元朝統治者之間的仇恨宣揚到無限大,以獲得更多中原地區的支持,而努爾哈赤所在的女真族不免會被“華夏尊而狄夷卑”的觀念所籠罩。況且,努爾哈赤在未“十三副遺甲”起兵對抗明朝之前,還是隸屬明朝的官吏,據《明史·卷二十一本紀第二十一》記載,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政權的前二年,依然再向明朝納貢朝賀,不論是出於麻痹明朝統治者還是出於戰爭策略的考慮,這說明當時的努爾哈赤從表明行動甚至是心裏仍然承認自己是“狄夷”。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第4張

申忠一所著《建州紀程圖記》中記載了努爾哈赤在接受明朝冊封爲都督僉事 , 用建州左衛之印時候的謝恩用詞:

“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佟努爾哈赤,效忠保守天朝九百五十餘里邊疆”

努爾哈赤甚至直接稱呼自己爲“夷人”,以此來表明自己效忠明朝,爲明朝鎮守邊疆的態度和決心。不管出於何種考慮,說明努爾哈赤已經承認是明朝的臣民,接受了當時中原地區的“華夷”之別!在統一女真過程中 , 努爾哈赤始終是以 “狄夷”的身份與明朝進行政治交鋒,從而獲得明對其佔領土地的實際承認。現在看來,努爾哈赤自稱爲“狄夷”的做法或許是出於鞏固政權、應對實力強大之明朝軍隊的權宜之計,但這畢竟給後世留下了口實,爲後世將清朝稱爲“狄夷王朝”留下了“打臉”的理論依據。

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兵強馬壯的努爾哈赤完成了對東海女真的統一,在軍事上已經形成了和明朝關外軍隊正面對抗的實力,而且這一年,努爾哈赤甚至和明朝在開原地區進行了立碑分界的活動,這表明明朝已經承認了努爾哈赤所在建州、東海兩大女真部落的“國家”地位。但此時的努爾哈赤在定界碑文上的措辭已經以“狄夷”自稱。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第5張

據《滿文老檔》記載,努爾哈赤在碑文中有過這樣的言辭:

“爾中國,我外國,兩家分立。””我金之延續,對之南朝之中國”

這說明此時已經具備絕對實力的努爾哈赤心中,依然在文化心理和民族意識上人就沿用了中原地區的稱呼構造,依然將自己所在民族排除在華夏之外,骨子裏潛移默化的“華尊夷卑”的思想甚至遠遠超過了當時的中原地區。

02 皇太極對“狄夷”稱呼的態度

天命十一年,壯志未酬的努爾哈赤病逝,其第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繼位爲汗,是爲清太宗。在《滿文老檔》中記載了皇太極繼位以後,昭告天下的一份詔書:

“古之大遼、金、大元 , 俱由小國而成爲皇帝矣……豈有一姓人登皇帝位 ,永世不移之理乎”

表明上看,這是皇太極在爲自己建立大一統之封建王朝,爲揮師入關,進攻中原在做輿論準備,但遼、金、元分別是契丹、女真、蒙古三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這在中原地區都屬“狄夷”行列。而且,遼國滅掉北宋朝,元朝統一中原這本就是極容易引發中原地區仇視心理的故事,皇太極以此自詡,雖然是在宣揚少數民族也有統治中原的先例和能力,但這無疑也是承認了自己“狄夷”的身份,向中原地區的漢人宣佈,“狄夷”也可以入主中原,成爲統治階層。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第6張

皇太極對於“狄夷”稱呼的態度隨着進軍中原地區的慾望越來越強,隨着對封建王朝正統更迭歷史的認識越來越清晰而逐漸發生變化。《清實錄·清太宗實錄》記載的皇太極勸降明朝守將祖大壽的一封書信中就能夠明顯看出他的態度變化:

“我屢致書欲和 , “而明君臣 , 惟以前宋帝爲鑑 , 竟無一言回報。 然大明帝非宋帝裔 , 我又非先金汗之後。 彼一時也 , 此一時也。 天時人心 , 各有不同”

皇太極將自己原本引以爲傲的“先金汗之後”的自詡也徹底摒棄,這說明他從心裏也已經承認了當初金國統治者的“狄夷”身份,將自己和金國統治者撇開關係的做法贏得明朝漢人將領的認可!同時,皇太極將“女真族”更名爲“滿洲族”,將“後金政權”更名爲“大清”國號的做法也明確顯示皇太極將和過去的“狄夷”身份的決裂,以一個新的身份和姿態,以一個更容易被中原地區接受的非“狄夷”身份進軍中原,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第7張

但皇太極對於漢文化的接受和對“狄夷”身份的決裂並沒有進行徹底,清朝建立以後,在漢臣對滿洲族服飾、文化、生活習慣和發展方式上的理性建議,皇太極一一摒棄。

“奮圖法祖 , 勤求治理 , 惟恐子孫仍效漢俗 , 預爲禁約 , 屢以無忘祖宗爲訓。 衣服語言 , 悉遵舊制 , 時時練習騎射 , 以備武功。雖垂訓如此 , 後世之君 , 漸至懈廢 , 忘其騎射 , 至於哀宗 , 社稷傾危 , 國遂滅亡”

皇太極對於本民族的文化堅持和生活、作戰習慣的大力發揚,雖然使得滿洲八旗在戰場上團結一致,作戰勇猛,也爲清朝入關奠定了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並在清軍入關和統一中原的過程中收到了顯著效果。

清王朝爲什麼被稱爲“狄夷王朝”?看看清朝歷代皇帝對“狄夷”的態度! 第8張

但這些明文規定也爲清朝入關以後,多爾袞推行“剃髮易服”等等被中原地區嚴重排斥的制度提供了祖制依據,爲清朝被稱爲“狄夷王朝”提供了表明特徵,以致成爲必然結果。

“嗣後 , 凡出師、 田獵 , 許服便服 , 其餘悉令遵照國初定製 , 仍服朝衣。 並欲使後世子孫勿輕變棄祖制。有效他國衣冠、 束髮、 裹足者 , 重治其罪”

正是因爲皇太極對於清朝統治階層,對於進入中原地區的滿族旗人下達上述所謂“祖制”命令,才使得滿洲旗人包括清朝統治階層甚至清朝所屬漢臣、漢將、治下國民都必須嚴格執行,導致了清朝不論是表現還是文化、制度表現上都和遼代、元朝類似。這不但加劇了中原地區對“狄夷”的仇恨,更加深了對“清王朝入侵中原,異族統治”的認識。清王朝之所以被當時的中原地區居民甚至後世稱爲“狄夷王朝”,並不僅僅因爲歷史淵源的理論依據更是清朝皇帝們在對待“狄夷”稱呼態度上的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