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流行二輪馬車和轎子,那歷史上有四輪馬車嗎?

古代流行二輪馬車和轎子,那歷史上有四輪馬車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並非某些回答想象的技術原因。因爲"需要乃發明之母",發明不是從天才頭腦裏蹦出來的,絕大多數科技發明都是因爲在社會上存在這種需要,滿足這種"需要"能得到獎勵,才促使人們去不斷改進,才最終普及。

古代流行二輪馬車和轎子,那歷史上有四輪馬車嗎?

到明代,馬匹沒有宋朝那麼缺乏,開始有了四輪馬車。宋應星記載:

"大車有四輪和二輪之分,其四輪車可載五十石,由馬或騾牽引運行,或十二匹,或十匹,八匹馬騾不等"

明代的四輪大車可載重五十石,用馬或騾牽引運行,用馬騾八到十二匹。速度應該比宋代快得多,不過他也說出了這種運輸工具的缺陷:"凡大車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徑小路亦止。

可見四輪大車對地形要求很高,宋應星說這種車只有在徐州,兗州,汴梁之間方圓三百里的範圍內最爲普及。

大明如此之大,爲何偏偏是徐州,汴梁,兗州(濟寧一帶)這三地之間?我找來地圖一看,這個三角地帶正好是沒有山也沒河 ,方圓三百里內一馬平川。

而且,這個地區又靠近明代南北經濟大動脈----京杭大運河,有很多繁榮的城鎮,從運河上下來的南北商品在這裏下船轉爲陸運,所以速度快,載運量又大的四輪馬車成爲經濟上的首選。

相比牛車,馬車更適合的是商業運輸

在古代,馬的價格比牛貴得多,牛的力氣確實更大。但馬的用途卻比牛多,可以騎乘,馱貨,拉車更具靈活性。特別是速度比較快,在運輸商品價值比較高的紡織品等"輕貨"時,用馬車很有優勢。宋應星還特別提到:在山西,牛車更爲普遍,用來運輸而體積大,對速度不那麼看重的糧食等貨物。

根據《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萬曆年間,北京的馬價平均爲二十兩,而牛僅爲五到六兩。

所以,宋應星談到的,由"八匹到十二匹"馬或騾牽引的四輪大車,運費有多麼昂貴可想而知,能負擔這種高昂運價的商人,一定是要爭分奪秒,比競爭對手早一日到達目的地,才能把手頭的商品賣出高價。

古代流行二輪馬車和轎子,那歷史上有四輪馬車嗎? 第2張

所以,影響明代四輪馬車的普及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幾個:

第一,這個地帶商貿是否發達,是否有大量價值高昂的商品需要運輸。(地廣人稀的山西陝西不合適)

第二,地形以平原爲主,道路情況好。(西南地區沒指望了)

第三,不存在可替代的水路運輸(江南沒必要用)

第四,馬匹獲取成本不能太高。

最後只有商貿相對發達,地勢又平坦,又缺乏水運的華北平原,四輪馬車纔有用武之地。

至於技術問題反倒比較好解決,可以發明改進,可以引進學習,只有有這種需求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