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皇太極是怎麼對後金改革的?皇太極的年號是什麼?

皇太極是怎麼對後金改革的?皇太極的年號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皇太極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努爾哈赤病逝之時,身後還有代善、阿拜、湯古代、莽古爾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極、巴布泰、德格類、阿濟格、巴布海、賴慕布、多爾袞、多鐸、費揚果共十五個兒子(長子褚英已遭處死)。而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爲何能繼位,各方史籍說法不一。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後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爲四大貝勒時期。大貝勒禮親王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統稱爲“四大貝勒”。

皇太極是怎麼對後金改革的?皇太極的年號是什麼?

皇太極看到國家的弊政,從而固本維新,進行改革。皇太極的固本維新,採取了政治、軍事、經濟、民族、八旗、外事等多方面的措施,這裏主要介紹他調整對漢人的政策——漢民、漢官、漢軍、漢儒、漢制的“固本維新”之策。皇太極對後金的政權架構,仿效明制,設立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祕書院、內弘文院)、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兩衙門(都察院、理藩院),形成所謂“三院六部二衙門”的政府架構,基本完善了政府組織的體制和架構。

皇太極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強調滿洲、蒙古、漢人之間的關係“譬諸五味,調劑貴得其宜”。他決定:漢人壯丁,分屯別居;漢族降人,編爲民戶;攻陷城池,不殺降民;善待逃人,放寬懲治“民皆大悅,逃者皆止”。漢官漢官原從屬滿洲大臣,自己的馬不能騎、畜不能用、田不能耕;官員病故,妻子要給貝勒家爲奴。皇太極優禮漢官,以此作爲籠絡漢族上層人物的一項重要政策。對歸降的漢官給予田地,分配馬匹,進行賞賜,委任官職。

皇太極逐步設立八旗漢軍,創建重(zhònɡ)軍。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失敗後,皇太極明白了一個道理:戰敗的重要原因是沒有最新式武器——紅衣大炮。此炮爲西洋人制造。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後金仿製的第一批紅衣大炮在瀋陽造成,定名爲“天佑助威大將軍”。這是八旗兵器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軍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極在八旗軍設置新營“重軍”,就是以火炮等火器裝備的新兵種。從此,清兵有的強大騎兵明軍沒有,明軍有的紅夷大炮清兵也開始擁有。皇太極即位不到十年就統一了整個東北。

征服察哈爾蒙古

從17世紀初開始後金即與漠南蒙古(即今內蒙古)察哈爾部發生一些小規模軍事衝突。不過直到此時,由於之前後金的羽翼實力尚未豐滿,努爾哈赤不敢同時與明朝和漠南蒙古進行兩線作戰。薩爾滸戰役大獲全勝後,後金繼續攻擊明朝駐守的鐵嶺,大傷元氣的明朝此時不得不向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求援,並給予蒙古以經濟方面的好處。於是林丹汗急派內喀爾喀五部、科爾沁部率軍萬餘人馳援明軍,當蒙古援軍抵達鐵嶺時,努爾哈赤已攻陷鐵嶺,在數量佔優且士氣高漲的後金軍的攻擊下,蒙古軍戰敗。鐵嶺、瀋陽之戰的失利使林丹汗的勢力退回到漠南蒙古境內。

皇太極是怎麼對後金改革的?皇太極的年號是什麼? 第2張

皇太極即位後,決定在南下入關之前解決蒙古這個後背隱患,以避免重蹈金朝的覆轍。爲消弱林丹汗的勢力,皇太極對蒙古各部採取聯姻、勸誘、征討一系列軟硬兼施的策略。而且由於林丹汗後期在西藏紅教喇嘛沙爾巴呼圖克圖的影響下皈依紅教,引起信奉黃教的蒙古衆多部的不滿,使得這些部落開始疏遠林丹汗。同時,在後金軍的優勢武力打擊下,漠南蒙古各部逐漸瓦解。

林丹汗雖組織力量抵抗,但其下屬已逐漸離心離德,紛紛向後金投降。三月皇太極決定親自對林丹汗進行最後一次決定性的征討戰。在後金大軍壓境之下,林丹汗撤退到漠北蒙古喀爾喀部,然而喀爾喀部不願接納他。在皇太極的追擊之下,林丹汗只得西逃,在此期間部下不斷爲皇太極的追兵所收攏。至天聰八年(1634年),林丹汗逃至大草灘(今甘肅境內)一帶安營紮寨,但在此因病去世。林丹汗去世後,其勢力加速走向崩潰。

天聰九年(1635年),林丹汗之子額哲歸降皇太極,並獻上據說是當年元順帝離開中原時帶走的傳國玉璽。漠南蒙古遂被併入後金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