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京劇裏孫悟空頭上爲什麼有兩根毛?這兩根毛有什麼用?

京劇裏孫悟空頭上爲什麼有兩根毛?這兩根毛有什麼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劇裏孫悟空頭上爲什麼有兩根毛?這兩根毛有什麼用?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京劇當中,一些人物的扮相會與我們平常看到的影視劇裏面有很大的差別,比如官員腰上那個像呼啦圈一樣大必須用手扶着的“腰帶”,還有一些武將背後揹着的幾個旗子,手裏拿着馬鞭就相當於騎馬等等,都是很抽象的。而還有一個很奇怪的,還被運用到了電視劇裏面,那就是孫悟空頭上的那兩根長長的毛,不僅是孫悟空,呂布也有。這兩根毛叫什麼名字,在戲曲當中又有什麼作用嗎?

京劇裏孫悟空頭上爲什麼有兩根毛?這兩根毛有什麼用?

如果您看過相關的戲劇,包括一些傳統的繪畫、皮影等藝術作品,就可能留意到一個現象,當孫悟空、呂布等比較英武、年輕的形象出現時,頭頂往往要插兩根很長的羽毛,這兩根毛在戲劇行頭裏被稱爲“雉雞翎”或者“翎子”,很多戲種裏都有它。

除了男性角色,京劇中的女性武將角色也經常佩戴雉雞翎。比如楊門女將的戲,很多戎裝女將都有雉雞翎。雖然只是簡單的兩根羽毛,卻爲這些女將平添了一股英氣。有些人還進一步把雉雞翎玩出了花樣,形成了一套專門的翎子功,藉助翎子的翻飛或靜止,表達角色的情緒

那麼,這種雉雞翎的來歷究竟是什麼呢?單純從戲劇史的角度,恐怕已經說不太清楚了,因爲早期的資料比較匱乏,特別是圖像證據。不過,如果我們把在頭部裝飾雙羽的做法放在更爲廣闊的歷史上來考察,會發現它很可能跟歷史上武將所佩戴過的一種特殊的冠有關係,而這種冠最早居然能追溯到戰國時期的趙國。

京劇裏孫悟空頭上爲什麼有兩根毛?這兩根毛有什麼用? 第2張

這種冠名爲鶡[hé]冠,《後漢書·輿服志》比較詳細地記錄了它的形狀,抄錄如下:

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係爲緄,加雙鶡尾,豎左右,爲鶡冠雲。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紗縠單衣……鶡者,勇雉也,其鬥對一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秦施之焉。

根據這段文獻我們能夠知道,漢代有一種冠被稱爲武冠,或者大冠。如果在左右兩邊插上雙鶡尾,就成了鶡冠。在漢代,虎賁、羽林等勇猛的武士都戴鶡冠。

武冠的形象比較清楚,除了在壁畫、畫像石等材料中屢有發現,還出土過漢代的武冠實物。考古工作者在甘肅武威發掘過一座新莽時期的墓葬,墓主人頭部就戴着武冠。

京劇裏孫悟空頭上爲什麼有兩根毛?這兩根毛有什麼用? 第3張

而鶡冠上之所以選擇鶡這種鳥的羽毛,是因爲它很好鬥,被視爲勇雉。曹植曾經專門爲這種鳥寫過一篇賦文,他說“鶡之爲禽,猛氣,其鬥,終無勝負,期於必死”,也就是說,兩隻鶡一旦鬥起來,就必須要爭個你死我活。

現代研究者認爲,古人所說的鶡,就是褐馬雞(拉丁文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這是一種我國獨有的鳥類,尾羽相對較長,性情的確好鬥。

看來,古人就是看中了褐馬雞的好鬥,想用它來跟武士的英勇之氣相得益彰。《後漢書》提到,鶡冠和戰國時的趙武靈王有關,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鶡冠源自武冠,這是我們前面已經交代清楚的。而古代學者認爲,武冠是趙武靈王在胡服騎射時採納了胡人衣冠的一些特徵而製作出來的,專門配給武士們佩戴。後來秦滅趙國,就吸納了這樣的冠。今天的一些趙武靈王的形象復原圖,特意給他配上了鶡冠。

京劇裏孫悟空頭上爲什麼有兩根毛?這兩根毛有什麼用? 第4張

從文物材料看,戰國時期不僅有武冠,還有了鶡冠。下圖是出土於洛陽的一面戰國銅鏡上的圖案,用錯金銀的工藝表現出來。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武士手持寶劍蹲距在馬背上,他頭上戴冠,兩側各插一根羽毛狀物,這正是鶡冠的雛形。

漢代以後,鶡冠繼續被沿用,但是形態逐漸出現了變化,比如下圖所示的唐代鶡冠,就廢除了兩根褐馬雞的羽毛,而是在冠的前面直接增加一個鳥形的裝飾。雖然如此,在頭冠上插羽毛的做法卻並未消失,而是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