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樓蘭古國曾主動提出要遷入漢朝,爲何會被拒絕?

樓蘭古國曾主動提出要遷入漢朝,爲何會被拒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樓蘭古國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起西域,在我們的記憶中,尤其是兩漢時期,這裏可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古時候的西域,也就是現如今的新疆,漢王朝曾經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從此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後來,李廣動用武力,搶奪汗血寶馬,又有傅介子刺殺樓蘭王,甘延壽、陳湯追殺匈奴郅支單于等等。

一件件歷史典故,宛如一個個畫面,在人們的眼前盡情地描述着千年前的種種。

如果,把時間軸拉回到兩千多年之前,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西域還是一個非常遙遠和陌生的世界。

在人們的印象中,那裏好像是一片一眼望不到頭的無盡荒漠。在這片荒漠中,可以時不時看見一片片綠洲,也只有這些綠洲,預示着這裏並不是一個無法生存的絕地。因爲,在這些綠洲中,有一批胡人正在慢慢聚集,組成了一個充滿地域特色的國家。在這些國家中,當屬樓蘭最富盛名,最爲神祕。

而關於樓蘭的種種傳說,在我們的歷史文獻中,也佔了相當的一部分篇幅。公元前176年,登上皇位不久的漢文帝接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這封信來自於遙遠的漠北草原,是當時匈奴人冒頓單于的一封國書。在信中,冒頓向漢文帝說:“匈奴軍隊剛剛擊敗了位於河西走廊的強大月氏國,並取代月氏控制了西域地區。樓蘭、烏孫、呼揭及其周圍的二十六個國家都已爲匈奴。”

樓蘭古國曾主動提出要遷入漢朝,爲何會被拒絕?

《史記》中記錄了國書的內容,也是“樓蘭”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的歷史文獻中。

當時的樓蘭屬於西域三十六個國家之一,它的國土和敦煌相連,在西元時期,和漢王朝的聯繫十分密切。曾經,樓蘭也是一個人們生活的樂園,雖然,它地處西域,但周圍卻是煙波嫋嫋的羅布泊。當時,羅布泊並不是現在的無人區,在那裏有着無數的生靈棲息。

而樓蘭人也生活在一片碧波盪漾中,在船上悠閒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中捕獵,盡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其實,在樓蘭王國的前段時期,樓蘭古城可以說是一個政治、文化及經濟中心,西北到焉耆、尉犁,東通敦煌,西南到若羌、且末。

此外,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條路從樓蘭分道,水草豐美的樓蘭城,憑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一躍成了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着重要作用。早在西元前七七年,樓蘭地區已經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等到唐朝時期,“樓蘭”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

然而,樓蘭城的輝煌並不是從它成爲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開始的。通過考古研究發現,早在石器時代,樓蘭城的環境便非常適合人們居住。此外,在孔雀河的下游地區,人們還發現了數十處古代人制作的石球、青銅器碎片、手製加沙陶片、獸骨、三棱形帶翼銅鏃、料珠等文物,袒露在未被沙丘覆蓋的黃土地上。此外,人們還零星發現了一些石刀、石箭頭、石核、石矛、細小石葉等。

今天的樓蘭,雖然已經是一片荒蕪的沙漠,但是,在新石器後期、青銅時代直至漢代前期,這個地區卻是一片草長鶯飛的場面。

據說,當時這裏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之多。而且,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樓蘭曾經是我國古代西邊最爲繁華的一座城市。這裏的居民和中原一樣,種植小麥,飼養牲畜,日常用品是胡楊木、草編類製品、獸角等。

樓蘭的地理位置在羅布泊的西北方向,臨近白龍堆沙漠,曾經是一個依賴綠洲繁衍生息的城市,居住的人口有一萬多人,兵卒有三千人左右。但是,樓蘭處於這樣一個交通樞紐之上,乃是漢王朝使團以及軍隊出使其它國家時第一個經過的國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樓蘭的命運。

都知道,漢武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向其它國家擴張的時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河西走廊被納入到了漢王朝的版圖之上。之後,漢武帝把眼光擴展到了其它西方國家。而且,在張騫出使西域回來之後,漢武帝每年都要向西域派遣大量的使團,必定經過樓蘭。而在這些使團經過樓蘭時,他們的起居飲食都要由樓蘭承擔。雖然,樓蘭繁華,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一度讓樓蘭不堪重負。

樓蘭古國曾主動提出要遷入漢朝,爲何會被拒絕? 第2張

如果,從當時漢民族的視角來看西域,他們看到的可能是:漢王朝的赫赫威名遍及世界的各個角落。當時,那些小國對漢王朝可以說是戰戰兢兢,唯命是從。

而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了漢朝使臣的不作爲。漢武帝當時派出的使臣,大多是一些亡命之徒,他們之所以冒這麼大風險出使,無非是想要效法博望侯張騫晉爵封侯。此外,還有一些使臣願意出使,只是爲了得到朝廷託付給他們的國禮,從而得利。

所以,這些使臣在當時西域的那些小國中,可謂是作威作福,甚至,有一些使臣仰仗着漢王朝的威名,對百姓進行勒索。以至於,當時的西域諸國對漢朝使臣的態度,往往比較抵制,不再爲他們提供飲水和食物。當時,被漢朝使臣迫害最爲嚴重的樓蘭,不僅主動攻擊漢朝使臣,還給匈奴提供漢朝使臣的行蹤,讓其劫殺漢朝使臣。

聽到這件事後,漢武帝非常惱火,因此,便有了“漢將趙破奴僅領七百輕騎,兵不血刃,直搗樓蘭王宮,生擒樓蘭王。”之後,樓蘭不得不向漢朝納貢稱臣,派遣質子。但是,這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樓蘭當時要面對的不止是漢朝,還有北方的匈奴。所以,對於樓蘭來說,在這兩個大國之間,可謂是兩面受敵。而且,不管得罪哪一方,都會讓這個彈丸小國,頃刻間灰飛煙滅。

因此,樓蘭王把一個兒子送給了漢朝,將另一個兒子送給了匈奴。

後來,漢武帝爲了得到西域的汗血寶馬,派遣大將李廣發動了一次戰爭。

匈奴軍隊欲襲擊西征的漢軍,便遣騎兵脅迫樓蘭阻擊漢使。漢軍得到消息後,再次抓了樓蘭王,將他送往長安。這一次,長期於夾縫中求存的樓蘭王也豁出去了,要求漢武帝將樓蘭舉國遷入漢境。漢武帝自然不會爲一個小國的生存思慮太多,這個時候,他所有的心思都在攻打大宛,以奪取汗血寶馬。

所以,漢武帝只是寬厚地將樓蘭王送回國內。叛服不定、首鼠兩端,這大概就是樓蘭留給漢朝和匈奴最深刻的印象。然而,對樓蘭自己來說,一切都是爲了生存。《漢書·西域傳》記錄了樓蘭人爲何搖擺於匈奴和漢之間:“(樓蘭人)負水儋糧,送迎漢使,又數爲吏卒所寇,懲艾不便與漢通。後復爲匈奴反間,數遮殺漢使。”直到漢昭帝時代,樓蘭的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樓蘭古國曾主動提出要遷入漢朝,爲何會被拒絕? 第3張

在上一任的樓蘭王去世之後,新登基的樓蘭王因爲曾經被派往匈奴做質子,因此,他跟匈奴的關係更加親密。

當時,漢武帝要召見新任樓蘭王,卻被拒絕了。後來,在漢昭帝登基之後,大將軍霍光派遣傅介子出使樓蘭。傅介子在樓蘭王準備的宴會上,想辦法讓樓蘭王靠近他,然後,趁其不備,直接把樓蘭王殺了。從此之後,樓蘭改爲鄯善,漢朝的軍隊在這裏屯墾,臣民徹底歸附漢朝。

這就是樓蘭在歷史上留下的全部,《史記》和《漢書》雖是寥寥幾筆,但卻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神祕美麗的西域小國。它曾經在羅布泊旁邊存在了漫長的歲月,只是,後來因爲匈奴和漢朝的出現,讓這個西域小國黯然消失。所以,當人數衆多的漢朝使臣,以及漢朝軍隊經過樓蘭時,我們似乎能夠想到,那些在沙漠邊緣艱難生存的樓蘭人,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也許,當時的樓蘭動用了整個國家的力量,拿出了所有的物資給漢朝的使臣和軍隊享用,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宿命。

在夾縫求存的樓蘭,終究還是湮滅於大漠黃沙之中,但鄯善卻存在了幾百年。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政府派兵擊破鄯善國,將它變爲自己的一個郡縣。至此,無論樓蘭還是鄯善,都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在1901年的時候,瑞典有一位探險家斯文·赫定,他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這裏有古代的烽燧,有漢文的簡牘殘片,還有許多漢朝至南北朝的錢幣……消失千年的樓蘭古城終於從史書的枯燥詞句中跳脫出來,與司馬遷和班固的記錄一起,相互印證了一個古老文明的存在。

其實,在我們周邊,曾經有過許多國家和民族,其中的一些甚至有過燦爛的文明,但是,卻隨着種族的消亡,都湮滅在了歷史的沙塵之中,強大如匈奴,弱小如樓蘭。

而我們,卻是一個擅於記錄的民族,從《史記》、《漢書》到《佛國記》、《大唐西域記》。今天,這些消失的文明得以鮮活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理應歸功於我們的竹簡帛書,一個又一個形象生動的漢字。

樓蘭古國曾主動提出要遷入漢朝,爲何會被拒絕? 第4張

然而,當人們在《史記》、《漢書》中追尋樓蘭古國的蒼涼與悲情的時候,當人們感慨匈奴人的野性和強悍的時候,當印度人在《大唐西域記》中觸摸天竺佛國花園的繁華與興盛的時候……

也許,這纔是我們文明最值得驕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