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安史之亂的轉折點是什麼?真的是睢陽的得失嗎

安史之亂的轉折點是什麼?真的是睢陽的得失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安史之亂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公元755年,東平郡王,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起兵反唐。一場長達八年之久、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正式爆發。在戰爭初期,由於唐朝中央軍承平日久,戰鬥力急劇下滑,再加上唐玄宗晚年昏庸無能,急於平叛而屢出昏招,致使安祿山的叛軍一路高歌猛進,不到半年時間,就連續攻陷大唐帝國的陪都洛陽、都城長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川中。叛軍在控制了關中、中原等地後,揮師南下,向唐王朝的經濟命脈——物阜民豐的江南地區發起進攻,大唐王朝命懸一線。

安史之亂的轉折點是什麼?真的是睢陽的得失嗎

由於唐玄宗晚年荒淫無道,唐朝社會的各種矛盾極爲尖銳,所以叛軍旌旗所指,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就是張巡。張巡,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時任真源縣令,是個從未有過領兵經歷的七品芝麻官。對大唐王朝來說,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而命運將他推到時代的風口浪尖。

公元757年,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軍十八萬南侵江南,張巡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以區區數千士兵自發死守江淮屏障睢陽(今河南商丘)10個多月,與尹子琦前後交戰四百多次,使叛軍損失慘重,最終因糧草耗盡、士卒死傷殆盡而被俘遇害。對於張巡而言,死守睢陽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死守睢陽,讓他付出了身家性命,睢陽全城軍民幾乎全部戰死,而投降叛軍,對於張巡來說“並無不可”,當時大唐王朝風雨飄搖,或是主動,或是被迫,投降叛軍的唐朝官吏並不在少數。換句話說,做李唐王朝的縣令和做安慶緒僞燕政權的縣令,並無本質區別。

安史之亂的轉折點是什麼?真的是睢陽的得失嗎 第2張

然而如果張巡投降了,睢陽全城軍民投降了,會有什麼後果?江淮以南的半壁河山怎麼辦?江南百姓又怎麼辦?沒有張巡死守睢陽,叛軍的兵鋒必然會長驅直入,江南地區就會陷於敵手。而叛軍所到之處,“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杜甫哀嘆:“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歷朝歷代都有很多忠君愛國、英勇殺敵,以至最終殉國的名臣或將領,但其中大多數或是因爲忠義,或是因爲儒家經典的主張等。而在這些人之外,還有一種人純粹是因爲盡觀祖國的大好河山,知河山之壯麗,人民之富足,遂有自傲之態,便不許他人凌虐。這是一種純粹的家國情懷,是作爲一個封建社會傳統士大夫最樸素的愛國情懷。

安史之亂的轉折點是什麼?真的是睢陽的得失嗎 第3張

最終,睢陽之戰成功地遏制了叛軍的南侵之勢,遮蔽江淮,保障了唐王朝江南地區的安全。張巡的執着給了大唐帝國以喘息之機,爲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等人調集軍隊、運輸物資爭取了時間。公元757年,長安、洛陽相繼得到收復,基本穩定天下局勢的唐肅宗和朝廷大臣一致認爲鎮守睢陽的張巡功勞最大,並追贈其爲鄭國公、揚州大都督。張巡,一介書生,獨撐危局,最終將大唐王朝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