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西漢的雙鳳闕還在嗎?《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西漢的雙鳳闕還在嗎?《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雙鳳闕又叫鳳闕,是漢武帝時期建造的建築,位於建章宮內,現只存漢建章宮雙鳳闕遺址,位於陝西西安市。雙鳳闕是一種很高的建築,是是宮門外用來裝飾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鳳闕高二十五丈,約合58.75米,上端置有高丈餘的鎏金銅鳳凰,古名鳳闕,也稱雙鳳闕。是宮門外的裝飾性建築。因它附屬於宮門附在,因此,人們通常以雙鳳闕稱建章宮的東宮門。

西漢的雙鳳闕還在嗎?《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了鳳闕建造的時間、原因及佈局,有助於瞭解西漢時期的歷史:

十一月乙酉,柏樑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裏,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祠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

上還,以柏樑災故,朝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候甘泉,甘泉作諸侯邸。

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爲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樑,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明臺、井榦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漢建章宮雙鳳闕遺址,西距建章宮前殿約700米,是建章宮的東門,於漢武帝時建。

所建的鳳闕,闕樓高二十丈,是西漢長安城最高的建築。《史記》載:“作建章宮,度爲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漢書·楊雄傳》:“(漢)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胡、……穿昆明池象滇河,營建章、鳳闕、神明、馺娑,漸臺、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萊。遊觀侈靡,窮妙極麗。”

西漢長安城未央宮建有東闕和北闕,建章宮東、北二門之外也都有闕,名“鳳闕”和“圓闕”。鳳闕基址至今尚存,位於建章宮前殿遺址以東700米,長安城以西300米,位於雙鳳村東南,二闕東西並列。其中西闕基址保存較好,現存高11米,底徑17米。二闕基址均爲夯築。其間有一條南北路,寬50米,爲闕門的中央通道。

西漢的雙鳳闕還在嗎?《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的? 第2張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二月,漢武帝臨渤海,幻想通過望祀之屬,有機會到達蓬萊仙庭。因柏梁臺遭了火災,武帝到甘泉聽取各地官吏彙報。公孫卿說:“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不少方士也說古帝王有的建都於甘泉。因此,以後武帝往往在甘泉接見諸侯大臣。有人建議,樓臺被燒,再建必須更大,才能消災。於是造建章宮。其東則鳳闕,高20餘丈。其北開鑿泰液池(或“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樑,並建神明臺、井榦樓,高50餘丈。

西漢末長安城的宮殿建築在戰亂中焚燬殆盡,惟獨鳳闕得以保留。

東漢遷都洛陽後,天文學家張衡曾親自來長安參觀雙鳳闕,將其所見的雙鳳闕寫進《西京賦》中,並擬在洛陽建銅雀臺。現建章宮前殿、泰液池(或稱太液池)、神明臺、雙鳳闕等建築遺址通過初步勘探都有所發現,現僅殘存闕形夯土臺。現存的鳳闕遺址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