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紫宸殿:唐朝大明宮中的第三大殿,紫宸殿有什麼作用?

紫宸殿:唐朝大明宮中的第三大殿,紫宸殿有什麼作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明宮的三大殿衆人皆知,紫宸殿就是唐長安城大明宮中的第三大殿。紫宸殿是內朝殿堂,羣臣在這裏朝見皇帝,稱爲“入閣”,地位次於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和常朝宣政殿,其北是蓬萊殿。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宣政殿北35米處爲紫宸門,紫宸門北60米處爲紫宸殿。殿基被破壞嚴重,南北寬近50米。

紫宸殿:唐朝大明宮中的第三大殿,紫宸殿有什麼作用?

紫宸殿東有浴堂殿、溫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東西並列,是皇帝日常活動之所。紫宸殿是內朝議事之處,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內宮性質的殿堂。點的前堂日常辦公,後室則是休息的處所。

代宗李豫於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駕崩於紫宸殿,此殿就是皇宮的正寢。因爲是皇帝生活起居之處,所以在這裏召對、問政,比較隨便;大臣能夠入紫宸殿朝奏、議事,叫做“入閣”,是極其榮耀的事。

關於紫宸殿的儀仗禮儀,《雍錄》記載說:宣政殿謂”正衙“,設皇帝儀仗;紫宸殿是便殿,無儀仗,如此殿亦稱”入閣“。每逢皇帝御紫宸殿,則從前面的所謂”正衙“宣政殿傳喚儀仗,由閣門而入。在宣政殿前候朝的百官,也隨之而入。

據說唐玄宗將朔望朝參也改成在紫宸舉行,憲宗元和以後,更將紫宸殿改作常朝正殿,而紫宸殿之西的延英殿便作爲禁中便殿,宰相、常參官奏事都在紫宸。常朝雖然照規矩本來每日都有,但是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下令“許常參官分日入朝,尋勝宴樂”(《唐會要》卷24《朔望朝參》)。安史亂後“諸司或以事簡,或以餐錢不充,有間日(即隔日)視事者”(《唐會要》卷57《尚書省》),這就逐漸形成了皇帝單日坐朝,常參官雙日不復入閣的制度。

另外如果遇到假日也不入朝,而入朝日每次的時間一般也是固定的。官員們清晨入朝,拜禮加上奏事需要幾個小時。所以據說文宗時每遇延英開日,宰臣及次對官先要奏事,“比及退朝已是辰巳之間”(《唐會要》卷60《御史臺》)。“辰巳之間”大體是上午九至十一點鐘,在此之後,本來是還會有一些部門長官在紫宸殿前東西松樹下等候接見,報告公務,後來被御史臺以太耽擱時間而奏請取消。這樣看來,朝參再晚,也應在午前就結束,讓官員回到自己的衙內去辦公。

紫宸殿:唐朝大明宮中的第三大殿,紫宸殿有什麼作用? 第2張

據《唐六典》等書的記載,”宣政之北有紫宸門,門北爲紫宸殿“。他們的夯土基址已經找出,其位置與記載相符,惟基址的西部解放前已破壞無存,僅東部殘存一部分。

紫宸門南距宣政殿僅35米許,其西端有向西去的牆址一段,東邊被破壞,已無牆址的痕跡。紫宸殿在紫宸門以北60米處,南至宣政殿95米餘,此殿破壞的最多,僅東邊殘存一部分夯土基,西邊僅有片段的夯土基,已不銜接,殿基南北寬近50米。這一帶的磚瓦堆積最多,按其位置來看,無疑是紫宸殿之基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