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黃帝是怎麼治理國家的?史書中對此有什麼記載?

黃帝是怎麼治理國家的?史書中對此有什麼記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云爲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爲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軒轅黃帝的功績之一是“藝五種”。“五種”,是指“黍、稷、菽、麥、稻”五穀。按古史傳說神農氏僅能種植黍、稷,而黃帝則能種植多種糧食作物,表明黃帝使當時的原始農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後來,在以黃帝爲祖先的姬姓部落裏就出現了一個農業方面成績卓著的領袖——棄。傳說他是周人的祖先,被尊爲后稷。他能認識不同土壤,並懂得拔去雜草,還知道挑選良種。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黃帝是怎麼治理國家的?史書中對此有什麼記載?

黃帝等人治理國家時,燒山、焚澤,“實以益人”,這明顯是擴展農業用地的舉措。同時,他們規定各級官員所應配飾的毛皮服飾,從而鼓勵“山林之人”入山打獵,並使得官員“散其財物”,而“萬人得受其流”。這是明顯的促進財物流通,鼓勵生產的措施。《管子》中注重發展經濟,尤其是發展商業以富強國家的思想,被稱爲“輕重派飛而《管子·撰度》是“輕重派”的代表篇目之一。這思想流派的主要主張就是商業治國。《管子·按度》中的這段論述,顯然就是將其觀念中的利用貨幣、商品流通以富國的主張,轉化爲黃帝、堯、舜等人的治國措施。

黃帝是怎麼治理國家的?史書中對此有什麼記載? 第2張

中國史前農耕聚落分佈呈現出沿小河而居的特點。它反映出早期農業在水的利用方面對於河流的依賴,依據考古發現,水井最初出現在河姆渡遺址第1—2層相當於鬆澤文化下層的時期,其14C測定的年代距今約5700年。這裏是長江三角洲水位較高的沼澤地帶,無需深挖即容易見水,這裏首先發明井不足爲奇。而水位較低的黃河流域,開鑿水井難度較大,而水井對於農業的意義遠非長江三角洲的水井可堪比擬。但大約到距今5000—4000年的時候,黃河流域的龍山時期文化遺址普遍發現有水井,它表明水井在黃河流域的經濟生活中已發生了顯著的效用。如河南洛陽矬李遺址和河南湯陰白營遺址發現的古井,距今約四千多年,基本上與黃帝時代相符。黃帝時代農業生產的發展還規定了中國文化後來發展的基本方向,形成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獨特的中華文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