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什麼說雍正討厭貪官,也並不喜歡清官呢?

爲什麼說雍正討厭貪官,也並不喜歡清官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雍正,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都說清朝晚期官吏貪腐猖獗,但看看乾隆年間的紅人和珅有多貪,就可以知道皇帝對貪官是何種態度了。其實,官場風氣一部分受制度制約,可更多的還是由皇帝的個人喜好決定。

爲什麼說雍正討厭貪官,也並不喜歡清官呢?

雖然,很多人都誇雍正,說他對待貪官從不手軟,但並不代表他喜歡清官。看他對清官的評價,“潔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較操守平常之人爲更甚”(《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八冊)這裏的清官有個特點,那就是:他們雖然嚴格要求自己,但對於國家卻沒有任何作爲。

但不能說雍正一味的牴觸清官,他只是討厭那些爲了名聲無所作爲的人,哪怕是天天吃青菜。自然,在雍正執政期間,想要升官,就必須要有政績。在雍正期間,有三個模範總督,但巧的是,這三人都非科考出身。就拿李衛來說,雍正眼中的能幹之人,但卻得罪了不少人,自然少不了有人打他的小報告。只是,到了雍正這裏,認爲這些說法都不可信。

當時,雍正堅定地認爲,那些沽名釣譽者和姦詐欺世者都是一類人,而像李衛這樣的被攻訐者,倒是需要好好愛惜的。所以,不能就此說雍正是打壓清官,他只是看不慣那些一味愛惜羽毛,不爲民做事的官員。因爲,他選拔官員看重的是能力,至於性格上的瑕疵,只要不太過,都可以不計較。

不過,雍正還是出臺了規定,告訴天下人他對清官的態度:“嗣後如仍造生祠書院,或經告發,或被糾參,即將本官及爲首之人嚴加議處。”以至於,在後人看來雍正就是極端的鄙視清官的,但綜合他對貪官的懲治,就會發現雍正痛恨的是無作爲,還要“流芳百世”的那些官員。因爲,在他看來,若爲官只爲名,那這“名”還是算了吧。

爲什麼說雍正討厭貪官,也並不喜歡清官呢? 第2張

那麼,雍正爲何對清官有如此態度呢?

其實,看歷史就是,大凡能幹的皇帝,對於清官基本都非常接納。由此說說他爹康熙,大家都知道,康熙很厲害,但到了晚年,國庫的虧空有多嚴重,雍正是知道的。這也是爲什麼雍正一上位,就開始狠狠地治理官吏之風?他認爲,貪腐是導致財政流失的主要原因。

可是,他後來爲何又痛恨上了清官?清官者一定是不貪之人,當時,康熙一直都鼓勵清官風氣,想通過這種方式,培植一個健康的官僚風氣。而且,他選拔官員時,更看重官員的品行操守。這裏有一個例子,彭鵬雖然多次被革職處分,但是,他的德行卻很,於是,每次都是降級留用。

最終,彭鵬被降了12級,還在原職上待着。所以,康熙認爲:清官大都不會阿諛奉承,但卻會被一些小人陷害,這樣的人值得保護,不然,這麼多年的書,讀來有何用呢?康熙和雍正父子倆在這些地方的看法是相似的,他們都認爲某一方面有特殊表現的官員,會遭到異己的打擊。

不過,在雍正看來,康熙如此費心地營造一個清廉的官僚體系,卻會使貪官越來越多。而那些清官有表率作用嗎?沒有。

這就是雍正的答案,他們只是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了清官而已。如果真有所爲,朝廷怎會出現如此多的貪官?於是,雍正就形成了一個他自己的看法:雖然,貪官很容易除去,但是,“好清官之名”的風氣卻是很難除根的。於是,雍正一上任,乾脆發文,禁止民間對清官歌功頌德。

以至於,雍正和康熙兩人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康熙認爲:清官的事蹟就該大肆宣揚。

康熙期間,有哪些著名的清官呢?

張伯行任官時,發誓不收百姓一分錢,還禁止下屬饋送。

于成龍是有名的清官,捨不得吃肉,常年只吃青菜,有“於青菜”的美名。

陳璸做到了巡撫,和于成龍一樣,基本不沾肉味。

其實,張伯行的故事,應是常人所理解的清官姿態。再看于成龍,44歲才爲官,家境清貧,所上任的廣西羅城也是個窮地方。所以,他被百姓所稱道的名聲並非是不吃肉所得,而是實實在在爲民服務。同樣,陳璸也是很務實的官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極其節儉。

爲什麼說雍正討厭貪官,也並不喜歡清官呢? 第3張

於是,到雍正這裏,他認爲官員的俸銀少了,便會催生貪腐之心。以至於,他不再通過嘉獎的精神鼓勵法讓大家廉潔,而是通過直接提高官員的收入來杜絕貪腐。

然而,在官員中,不免會摻雜些混事不作爲,甚至貪心很重的人。如果官僚制度只是倚重能力,而輕視品行,就會助長一些人投領導所好,行一些劍走偏鋒之事,甚至是欺瞞。其實,一個人的品行不正,所做的事也不會正。只是,雍正認爲:這些不吃肉的官員就是矯情。然而,能剋制自己行爲的,自然不會累及百姓,所以,還是康熙看得遠些,因爲,官員也需要養家餬口。

所以,不能絕對地評價康熙和雍正孰是孰非,更主要的是要有一個完善的“監察體制”。只是,在皇帝一人說了算的時代,監察體制是無法完美執行的。當時,有很多人說李衛的不是,被雍正擋了,到了乾隆時期,又有誰敢去議論和珅呢?

如果,繞過“皇權”這個特殊的制度,去評議一些附屬的制度,終歸都會有失偏頗,說句不客氣的話,歷史上的很多現象其實都是皇帝個人縱容的結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