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的騎兵爲什麼騎的是戰馬而不是騾子?騾子的劣勢在哪裏?

古代的騎兵爲什麼騎的是戰馬而不是騾子?騾子的劣勢在哪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其實在古代戰場上,騾子是比較常見的大型牲口,一般負責輜重以及糧草地轉運工作,但也有騎着騾子去打仗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代的騎兵爲什麼騎的是戰馬而不是騾子?騾子的劣勢在哪裏?

騾子相對馬而言,劣勢很明顯,速度慢,膽子小,戰場靈敏度完全跟不上戰場形勢。但是優點也很明顯,騾子耐力好,特別是馬騾(公驢和母馬雜交產物)善於負重,對草料沒要求。而戰馬是需要保養的,關鍵時刻是要喂細糧的。

其實說白了,騾子就有點像那種柴油機大貨車,雖然速度慢,但是耐造 ,對0#柴油也是始終如一;戰馬就像汽油機私家車,平時至少加92#汽油,定期5000公里換機油,遇到駕考或許比賽的時候,還得加95#汽油,防止油門不給力。

古代的騎兵爲什麼騎的是戰馬而不是騾子?騾子的劣勢在哪裏? 第2張

很顯然如果兩支騎兵部隊在戰場上刀兵短接,騎騾子作戰的部隊基本上等着騎馬當然騎兵部隊收割。原因很簡單這就是拼的一個衝刺速度和隊形的穩定性,而這兩項騾子騎兵完敗。

但歷史上,真就出現過騎騾子上戰場的騎兵,那就是殺死顏真卿的李希烈所屬的淮寧軍。

不過說起來那也是逼不得已,李希烈的軍隊原本脫胎於燕州的平盧軍,人家本身也是響噹噹的騎兵部隊,而且不缺戰馬,本身就地處燕雲十六州,自古漢人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屏障和養馬基地。

古代的騎兵爲什麼騎的是戰馬而不是騾子?騾子的劣勢在哪裏? 第3張

但是李希烈本來靠平叛樑崇義封王,後來自己膨脹了,起了不臣之心,又被其他人平叛,最後兵敗一路逃到淮西落了腳。而淮西不產好馬,而李希烈部衆從河北三鎮帶來的優質馬匹越來越少 ,最後就無法補給了。於是只能讓戰馬跟當地產的驢子雜交,以保障坐騎數量。後來李希烈乾脆讓自己的五千精騎,全部換騾子上陣。據史料記載,戰鬥力還頗爲強悍。

其實在沒有優質戰馬的情況下,騾子的確比起愛撂蹶子的倔驢要穩定得多。

清末民初的時候,北方的捻軍、義和團、土匪等等的騾子大軍還是經常出現在戰場上的,因爲那會優質馬匹的確不夠裝備,有得騎總比兩條腿要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