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爲什麼那麼大費周章的修建那麼多長城呢?目的是什麼?

明朝爲什麼那麼大費周章的修建那麼多長城呢?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長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關於長城的故事很多,尤其是孟姜女哭長城在民間廣爲流傳。以至於,在人們的印象中,長城修得如此勞民傷財,那麼,何苦要修呢?

都知道,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特別是從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會修築長城。

明朝爲什麼那麼大費周章的修建那麼多長城呢?目的是什麼?

長城的修築歷史可不是從秦朝開始的,以前挨着北面的那些諸侯國,都會或長或短地築起一道牆。這就像古時的豪門大戶一般,都要建起高高的圍牆,而其軍事作用就是抵禦外族的入侵。要知道,那時的人壓根不知道“邊境線”這一概念,尤其是遊牧民族,快馬衝過來,辦完事就溜了,難不成還跟着追過去?

因此,砌個“牆”看着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可一旦完工,將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因爲,那樣的高度,除非是飛馬,不然的話是很難跨越的,所以,長城在歷史上的貢獻,並非簡單幾個字那麼輕巧。不過,現在看到的長城,基本都是明長城,也就是明朝時重新修的。以至於,很多國內保存完好的古城牆,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明城牆。

那麼,以前朝代砌的那些“長城”,都毀於戰爭了嗎?

照常理來說,在冷兵器時代,大石塊砌的牆除非是人爲拆除,不然的話是不會大面積消失的。但是,還真有人做這事,元朝建立後,統治者覺得城牆礙事,就下令將其給拆了。因此,在這種氛圍下,長城的年久失修成了必然。

直到明朝時期,蒙古的部分殘部退回了老家,使得明朝的統治者不得不防着他們。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長城再修起來,不然的話歷史將會重新上演:一到糧食豐收的時節,遊牧民族就會來蹭吃蹭喝。蒙古統治中原的時間不到百年,依舊沒有農耕的習慣。所以,他們爲了資源,一定會像他們的前輩一樣,逮着機會就實施掠奪。

此外,修長城還有個明顯的好處,朱元璋不願意輕易對外動武,但對於侵犯明朝邊境的人,那肯定是要有理由開戰的。如果長城修起來了,他們還敢明晃晃地過來,那麼,理由就很充分,明軍將毫不客氣地將其打回去。

明朝爲什麼那麼大費周章的修建那麼多長城呢?目的是什麼? 第2張

不過,並非所有領地都在長城內,如:山海關。雖然,長城看着高大,但也就幾米來寬,若是有一處被攻陷,那麼,敵軍打進來將是勢如破竹。也因此,明朝的軍事策略更多的還是“打”,壓着對方的殘部打,讓他們離此地越遠越好。

以至於,在朱元璋和朱棣任職期間,戰爭幾乎就沒有停止過。尤其是朱棣親征,不僅使明朝的疆域擴大了不少,還讓外族離明朝邊境越來越遠。不過,明朝同樣經歷了從發展到鼎盛再到衰敗的過程。到了成化年間,明朝的實力已大不如前了,而經過多年休整的蒙古韃靼部,始終沒有放棄奪回中原,所以,他們不時就跑到陝西、甘肅邊境侵犯。

戰爭說到底就是燒錢,而古人也要算這筆賬,若宣佈開打究竟劃不划算。於是,君臣一和議,還是修長城比較便宜。按照工程量,兩個月內完工的話,需要徵用五萬勞動力,費用不過一百萬兩。如果,要徹底打一仗,以八萬人計算,連吃帶住還有其它費用,比如:武器裝備、馬匹等,至少需要一千萬兩的開銷。

因此,皇帝自然選擇後者。

明朝爲什麼那麼大費周章的修建那麼多長城呢?目的是什麼? 第3張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即便是開戰,勝負還是一個未知數。若砌個牆,不管怎麼說,對方要翻過來也得折騰很久。如果他們真能過來的話,邊境不是沒有駐軍,等於是以逸待勞。最終,朝廷還是下定決心要修長城。

當然,修了長城並不代表明朝就不和外界溝通來往了。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長城兩邊的商貿一直都很火,還專門有個說法“茶馬互市”。以前,那些遊牧民族靠着他們的特產“馬”來換取中原的特產“茶”,或者反之。不過,安全還是首要因素,因此,朝廷會指定一些交易地點,並派專人管理。

同樣,明朝也開放了“茶馬”交易,但在長城沿線一帶,更多的還是兵防。當時,爲了防止外族入侵,幾乎是將重兵都壓在了長城這條線上。不得不說,明朝統治者看得還是蠻準的,知道自家王朝最大的敵人來自北邊。因爲,北方不像南方多山易守難攻,所以,需要重兵把守時刻監視外族的一舉一動。

但後來,女真建立的後金卻繞道山海關將明朝給滅了,這難道是長城不起作用了嗎?

並不是,沒有了實力的國家,就算是砌再高的牆,依然擋不住敵人前進的步伐。再如後來的大清,人家都有了槍炮,自己卻還是長矛,僅靠長城就能抵禦外敵嗎?看來,一切只能用實力說話,將自己砌在一圈牆裏,只會成爲井底之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