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辛棄疾帶領五十多個人直擊數萬人的大營,爲什麼能毫髮無傷?

辛棄疾帶領五十多個人直擊數萬人的大營,爲什麼能毫髮無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棄疾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你所熟悉的辛棄疾是什麼樣的?或許他的名字前面會被冠上“詞人”的稱呼,因爲我們大多數人瞭解到的,是一個一心想要收復山河的文人。但事實上,辛棄疾並不只是個“文人”,他是真實帶領過起義軍反抗金人的“武將”,生活的挫折並沒能磨滅他對於心中志向的執着,反而愈演愈烈。辛棄疾甚至還在自己手中只有五十多個人的情況下,直接襲擊數萬人的大營,並且無人損傷。這件事,辛棄疾是怎麼辦到的?

辛棄疾帶領五十多個人直擊數萬人的大營,爲什麼能毫髮無傷?

西楚霸王項羽,被世人尊爲戰神,具有萬夫不當之勇;漢朝名將霍去病,曾以800士兵將匈奴打的潰不成軍;三國時期的張飛,一聲怒吼就嚇退曹操數萬大軍,獲得了“萬人敵”的稱號。然而,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牛人,雖然他沒有項羽、霍去病等人出名,卻在22歲時,僅帶50名士兵就幹翻了幾萬敵軍,名副其實的萬人敵,此人就是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爲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辛棄疾帶領五十多個人直擊數萬人的大營,爲什麼能毫髮無傷? 第2張

1163年,辛棄疾23歲,參加耿京義軍。辛棄疾勸說耿京奉表歸宋,既得首肯,遂與另一起義領袖賈瑞同去行在建康詣聖,帶回了南宋朝廷的任命書。其時耿京竟爲叛將張安國所殺,獻於金人。

辛棄疾聽到這個消息,痛心疾首、義憤填膺。他跟海州的守將一商量,就有不少將士自動要求跟辛棄疾去除奸。辛棄疾帶了五十名勇士,一起騎馬奔向濟州。

辛棄疾的隊伍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裏面設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有點心虛,但是一時還弄不清他們的來意,就吩咐兵士讓他們進來。

辛棄疾和同去的勇士闖進大廳,看見張安國跟一些叛將正在宴席上喝酒作樂,氣得眼都紅了。他們也不跟張安國說話,擁了上去,七手八腳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把張安國縛在馬上。

辛棄疾帶領五十多個人直擊數萬人的大營,爲什麼能毫髮無傷? 第3張

濟州的兵士見了辛棄疾威嚴的神色,沒人敢動手。辛棄疾當場向兵士們宣佈說:“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大家誰願意抗金的,參加到我們隊伍裏來吧!”

濟州的兵士多數原來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一號召,有上萬人願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着義軍,押着叛徒,直奔南方。

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張安國的罪行,立刻把他砍頭示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