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邦爲什麼要廢了太子劉盈?他後來爲什麼放棄了?

劉邦爲什麼要廢了太子劉盈?他後來爲什麼放棄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劉邦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歷史上的每個王朝都有不可避免的一個程序,就是立太子,但是立的太子卻不一定能夠繼承帝位,在皇帝駕崩之前太子的地位都是懸而未決的,歷史上許多的帝王就有想過廢立太子,而且也有很多太子是在即位之前被奸人所算計導致將太子之位拱手相讓。

歷史上廢立的例子有很多,但是不管結果如何,最後幾乎都會鬧得兄弟反目。漢朝的漢高祖劉邦欲太子劉盈,漢景帝劉啓廢了太子劉榮,漢武帝劉徹廢劉據,以及其他朝代的太子廢立對時代的發展的進程影響極大。

劉邦爲什麼要廢了太子劉盈?他後來爲什麼放棄了?

劉邦想廢劉盈是一個典型的廢立太子的例子,他是漢朝第一位有想要廢立太子的想法的皇帝。劉邦本立了嫡長子劉盈爲太子,但是後來寵愛的女人也有了兒子,便想廢掉劉盈,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劉邦廢立太子一事是以失敗告終的,這其中牽扯到了利益方以及朝中大臣,劉邦廢長立幼,長是劉盈,幼是劉如意,劉盈是呂后所生,劉如意是戚夫人所生,從這裏看出來劉邦對兩位的寵愛程度有別。

劉邦對戚夫人寵愛到至始至終都站在戚夫人這邊,一直是打着廢立太子的念頭的,不重視呂后,也不重視大臣的意向,可見他對戚夫人母子的寵愛程度,如果不是最後出了一個讓劉邦倍感壓力的事情,他恐怕也不會就此放棄廢立太子之路。

靈魂伴侶戚夫人

從漢高祖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程度來看,戚夫人是真的很得劉邦的心,戚夫人之於劉邦應該是靈魂上伴侶,即使戚夫人十幾歲,而劉邦已然五十多。

除了戚夫人本身容貌上乘,這得說起劉邦和戚夫人之間的共同興趣。劉邦的起點不高,當初只是一個在街頭浪蕩的小混混,懂的閒雜玩意兒也不少,其中劉邦是能歌的,歷史上流傳了一首《大風歌》和一首《鴻鵠歌》以及像《亥下歌》之類的,都說明劉邦是一個能作詞,能作曲的歌者。正好,戚夫人一身藝術本領深得劉邦喜愛,通常是劉邦唱歌而戚夫人隨歌而舞,這一點比起呂后這種政治上女強人,首先給了劉邦新鮮感,繼而讓劉邦在呂后那裏得不到寬慰的心轉向戚夫人,而劉邦一旦向着戚夫人,那麼對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就會偏愛,那麼原本的太子劉盈,其地位就難以保住。

政治夥伴呂后

呂后相對於劉邦來說就是一個政治上的同盟,在劉邦死後呂后執政時也能看出呂后政治手段的強硬。

劉邦爲什麼要廢了太子劉盈?他後來爲什麼放棄了? 第2張

當初呂后的父親將呂騅下嫁給劉邦,就是因爲劉邦是天人之像,呂后跟着劉邦一起打天下,與劉邦一起定天下,一起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兩人也算伉儷情深,但是呂后已經年老,而且留守關中,兩人長期不能見面,本身不多的感情也消磨殆盡了。

但是兩個兒子肯定也是有能促使劉邦廢立的地方的,在劉邦眼裏,劉盈是一個仁義的人,那也就更加軟弱,遇事則猶豫不決,但是劉如意就跟劉邦更像,在性格方面就更討劉邦的喜愛,所以劉邦眼裏的劉盈就是不行的那一個,立一個優秀的太子才更好。

羣臣的反對

當劉邦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羣臣皆不同意,至於爲什麼,我們都知道古時的制度不是能輕易變更的,繼承流傳下來的制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廢立太子這件事情影響是非常大的,出於對國家大局的考量,大臣們是不可能讓步廢立的。

其中大臣叔孫通是以死來逼迫劉邦,讓劉邦放棄廢立的念頭,劉邦見狀只得笑說是開玩笑,但真實性可想而知,劉邦並沒有放棄,萬人之上的帝王是有廢立太子決定權的,所以如果劉邦內心深處沒有讓步,那麼這件事還是有希望成功。

劉邦爲什麼要廢了太子劉盈?他後來爲什麼放棄了? 第3張

再有,劉邦的另一個大臣,周昌,他也對這件事持反對態度,而他雖然結巴可也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周昌的反對讓呂后知道後,呂后跪謝周昌,這表明呂后雖然是一個政治手腕極強的女人,她也對這件事非常上心,畢竟,關係到她兒子的帝業,以及自己皇太后的位置能有坐得穩。

可是,儘管羣臣和呂后都不願意劉邦做出廢立太子的事,可最後的決定權還在劉邦手裏,要讓劉邦打消這個念頭,還要從其他的方面對劉邦造成影響。

張良支招,出現轉機!

劉邦要廢立太子的想法,讓呂后亂了陣腳,呂后恐慌不已只得向張良求助,而張良出的主意一次性就讓劉邦打消了廢立太子的念頭。

秦末漢初有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隱居深山,被稱爲"商山四皓",這四位老者是劉邦一直請不出山的高士,而張良則要呂后想辦法將他們請入京城,呂后"卑辭厚禮"將四位老者請了過來,正好劉邦舉行朝宴,文武百官都要入宴,呂后又遵循張良的意思讓四位老者跟在太子劉盈的身後。

劉邦爲什麼要廢了太子劉盈?他後來爲什麼放棄了? 第4張

果然,劉邦注意到四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跟在太子身後,就詢問,得知是"商山四皓"時劉邦震驚不已,再問,四位老者表示要輔佐秉性仁義的太子劉盈,讓他更好地治理國家。這時劉邦便知道廢立太子成不了了。

這四位老者帶來的不僅僅是四位老者對太子的認可,更甚的是天下的民意就是要太子劉盈來治理天下,這樣就表明太子已得民心,而治理國家最難得的就是民心,劉邦妥協了,最後以一首《鴻鵠歌》表達了太子羽翼豐滿,橫跨海洋,自己已經阻止不了了。

結語:

劉邦耗費這麼多心力的太子廢立事件以失敗告終,在最後關頭迫使劉邦妥協的是劉邦對整個國家的認識,經歷過起義的他懂得順應民意的重要性,而且他已經老了,折騰不了多久了,看見劉盈贏得了民意,自己妥協也算是一種對兒子的一種肯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