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朝重文能重到什麼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麼程度?

宋朝重文能重到什麼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麼程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文抑武、國家貧弱,一談論起宋朝,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這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確實,自從唐朝時期的蕃鎮割據引起的國家滅亡,再經過五代十國時的分裂與戰亂之後,宋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本身又是在軍士擁戴下成爲皇帝的,由史、由己讓趙匡胤以及後來的繼承者都時刻警惕軍隊這把雙刃劍,甚至在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直接將“重文教,輕武事”定爲了基本國策(《續資治通鑑長編》)。

在這一國策之下,宋王室空有“收復北方失地”的祖訓,但由於武力值較低,造成整個宋朝時期並沒有像秦、漢、隋、唐等朝代一樣的赫赫戰功。

宋朝重文能重到什麼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麼程度?

燕雲十六州等失地一直沒有收回,在北方先有遼、後有金的經常性威脅、進犯邊境,在西方又有西夏興起屢次侵犯邊疆,對這些國家採取守勢,甚至以“結爲兄弟之國”、“歲幣”等形式花錢買平安。後期直接被北方大草原上後發興起的蒙元顛覆了政權。

那宋朝的“重文抑武”,重文能重到什麼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麼程度呢?

抑武

一是杯酒釋兵權。衆所周知、耳熟能詳的事情了,趙匡胤在自己即皇帝位後的第二年直接奪了高級將領的軍權,不再贅述。

二是立下祖訓:軍人不能掌權。把各地方節度使召集到了京城,賜給了宅第後就讓他們在京城居住。讓朝中的文人到各個地方“知州軍事”,管理起各地的民政和軍事等事務。把節度使演化成一種虛銜,成爲武臣的最高等級,但不再有實際權力。

三是將精銳士兵集中在中央,老弱士兵留地方。在全軍中篩選在身高、力氣、速度等方面有優勢的士兵做爲“兵樣”,送到各地,以此爲標準選拔出最精銳的士兵,歸於中央,名爲“禁兵”,是皇帝的衛軍。而留下的老弱者則爲“廂兵”,是地方兵,平時也沒人操練他們,也就是做做勞役罷了。

就這樣,朝廷通過收回高級將領的軍權、召回節度使不準其再管民政和軍事、把精銳軍力收歸中央,宋朝的統治者逐步站穩了腳跟,並且也解決了蕃鎮割據的隱患。可以說宋朝的統治者爲推動“中央集權”制度的創新貢獻了力量。

宋朝重文能重到什麼程度?抑武又能抑到什麼程度? 第2張

但這種軍事主官不管兵,管兵的又不知軍事的模式最終帶來了國家軍事力量的弱化,長期在北、西方的少數民族的鐵蹄下苦苦掙扎。

重文

而對比武力方面被抑制,在對待文人、文官方面宋朝則比其他朝代要優厚的多。

一是優待士大夫,讓文人永遠壓在武人的頭上。其實這一點跟上面說的軍人不能掌權是一個道理。趙匡㣧對文官寬囿、容忍或者說放縱到什麼程度?

從他和宰相趙普的對話中就可看了出來:“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就是說他要用文官去治理地方,這些人就是都在貪污什麼的,也比不上武將所造成的禍害的十分之一。

後來他又把“不殺大臣及言事官”當作祖訓放在了太廟裏,要求後代子孫遵守。就連宋徽宗被俘虜到金國的時候,還派人對趙構說一定要遵守這個祖訓。

二是給予科舉以無上榮光。相比唐朝參加科舉的考生,宋代的也是太幸福了。考生一考中進士即可當被納入官員體系,可以當官了。而唐朝的即便是考中進士,只是在官牒上予以登記,也就是相當於今天所說的取得了任職資格,但有資格也不意味着能夠做官,還需要在吏部參加考試(科舉是由禮部主導的)。

就這樣也有很多人需要經過多次考試才能通過。但是就是通過了考試,也只能是在京畿之地任個小官。通不過的只好去地方做一些最低等的差事。只有在這些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紮實有效的成績,才能轉入正式的仕途。

不只這樣,宋朝比起唐朝來,每次科舉時的進士名額也要多的多,後來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乾脆確定只要能參加殿試的進士都不落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