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武則天爲什麼喜歡造字?她創造了哪些字?

武則天爲什麼喜歡造字?她創造了哪些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武則天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很多人都有名流千古的願望,希望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事蹟,能夠載入史冊,但是歷史上,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人物,似乎非常之多,但他們都是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才流傳下來的。但是有一個人相信每個人都知道,那就是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有一個很特殊的愛好,就是造字,她曾經創造了很多我們現在都不認識的字,那麼,這些字都有什麼?爲什麼她會要去造字呢?

女皇武則天,這個五千年華夏史中繞不過的傳奇女性,她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開創的傳奇,她不僅開創了一個朝代,成爲歷史上唯一一代女皇,還在執政期間有過很多創舉。爲了選拔高質量人才,武則天開創了武舉和殿試,還首創了科舉糊名制。

《隋唐嘉話》記載:“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節。判之糊名,自此始也。”這種糊名密封的方法到宋代時被大規模運用,此後便一直沿用至今。而武則天另一個鮮爲人知的一面是她還偏好創造漢字。

武則天爲什麼喜歡造字?她創造了哪些字?

一、愛造字的女皇

說到武則天造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曌”字。其實這個字並非武則天自己創造的,而是大臣宗秦客爲了給武則天登基造勢,特意爲她造出來的,意爲日月當空、陰陽合一,普照天下。

武則天當時就覺得此字寓意深得其心,於是就將“武照”改爲了“武曌”。雖然“曌”字並非武則天所創,但在其執政期間武則天確實創造了很多新字。有多少呢?史書對此記載不一,有說是十八字的,也有說是二十一字的,甚至《唐書·藝文志》還記載曾有一本《武氏字海》的存世。

就如今可以確定的字來看,就有“天、地、日、月、星、君、臣、人、載、年、正、證、生、聖、初”等字是曾被武則天進行過再創造的。

武則天爲什麼喜歡造字?她創造了哪些字? 第2張

其中一些字的改創十分有意思,例如“人”字,被改成了“一”“生”兩字的合體,而“世”字變成了“人”“一”“生”,不得不說女皇哲思深沉。再如“臣”字,被改爲“一”“忠”兩字的上下結構,顯然,這是爲了警示大臣要一心一意忠於君主。而“地”字則變成了“山”“水”“土”,可謂十分形象了。這些字並非只是改改而已,改完之後還要求在全國通行,當時的文書、刻碑上都採用了女皇改過的新字,這也成爲後世斷代的一個依據。

那麼武則天爲什麼要改這些字呢?

二、緊跟佛教的步伐

載初元年(689年)至長安四年(704年)的15年間,武則天曾先後5次下詔改字。“月”字的改造是其中比較特殊的,因爲它先後改過兩次。第一次,武則天將月字改爲外面是圓圈,裏面是佛教梵文“卍”字的形制,以示月中祥瑞之意,這種字形看來甚至不像是一個漢字,那麼她爲何還要這麼改呢?

武則天爲什麼喜歡造字?她創造了哪些字? 第3張

大唐盛行佛教,武則天曾利用佛教《大雲經》爲自己的登基造勢,並在登基後大力宣揚佛教。月字的改創就是武則天崇佛的一個表現。

天授二年(691年),武則天下令頒佈了《釋教在道教之上制》,這個宗教政策的轉變是爲了調和當時社會上的宗教矛盾,提升佛教的地位,也正是在此時,她對月字進行了第二次的改創。顯然,月字的兩次改創均富有政治意義。

日爲陽,月爲陰,月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身爲女皇的武則天,因此“月”字對於她來說無疑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字,於是女皇對於月字的改創就顯示出了十分的重視。

三、一統“八方”

明人所著《正字通》中曾記載,當時國中有人見女皇喜好創字,便提議“國”字中的“或”字,是爲“惑”也,名頭不好,不如改爲“武”。於是又有人接話說,將“武”放在“口”中,不就是將“武”困住了嗎,此行更爲不妥,不如改爲“八”“方”,預示着陛下統御八方。

另有一種說法認爲“國”字的改創與當時長壽三年(694年)建立天樞一事有關。天樞的建造意在頌揚武周革命,表示四海攸同,八方來朝,也成爲武則天改創“國”字的契機,預示着對大周政權的美好寄望。

與此同類的還有武則天對“年”字的改創,武則天將“年”字改爲“千千萬萬”,希望自己建立的政權可以統御千萬年。

武則天爲什麼喜歡造字?她創造了哪些字? 第4張

四、爲政權造勢

儒家文化對於兩千年來的皇權與社會影響極深,原本儒家文化是絕不支持女人來當皇帝的,於是爲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武則天更需要去迎合並利用儒家思想。儒家向來強調“天人感應”和“君君臣臣”的觀念,爲了迎合這一思想,武則天對“天、地、人、日、月、星、君、臣”等字進行了改創。

女性的身份使武則天在登上皇位的道路上經受了的諸多阻礙,她必須不斷利用讖緯、宗教、符瑞來爲自己的奪權之路造勢,而改造新字就是其中的一種手段。

雖然如今對於其中很多字的改創契機還缺乏明確的史料記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不會只是女皇的一時興起。每個字的選擇和改創,其背後都蘊涵着更深刻的政治含義。但這些新造字既不符合漢字的發展趨勢也不具備文化的意義,只是一時的權宜之策。於是,隨着武氏政權的最終瓦解,這些被武則天改創過的漢字也迅速消失在歷史大流之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