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與遼西夏金元的戰爭總體上說,敗多勝少的原因有哪些?

宋與遼西夏金元的戰爭總體上說,敗多勝少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與遼西夏金元的戰爭總體上說,宋大多處於守勢,但也有多次積極進攻的情況發生:北宋太宗、徽宗對於燕雲地區的經略,北宋仁宗、神宗對西夏的戰略進攻,南宋欲復北方故土而展開對金的數次北伐戰爭:岳飛四次北伐、宋孝宗隆興北伐、宋寧宗開禧北伐、宋理宗端平入洛。宋的進攻戰多以失敗甚或被擊潰而告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宋與遼西夏金元的戰爭總體上說,敗多勝少的原因有哪些?

宋進攻戰敗多勝少的原因何在?

從軍政角度總結的有“招刺太濫,揀選不實,訓練很差,軍法的廢弛,軍政的腐朽,軍紀的敗壞,官員對軍士的役使和刻剝,軍隊的贏利性經營,對騎兵建設的輕視,實行以文制武,兵權的分散”等原因外,宋朝立國的形勢也有影響,宋朝立國缺少與草原民族一爭雄長的兩個條件:一是以長城天險爲依託阻御草原民族牧騎南下,以保障中原地區的安全;二是據有一片草原,繁衍馬匹,編組爲騎兵,主動出擊,以機動對機動,以能夠支持長期戰爭的國力爲基礎,終於戰勝對手,成爲國勢強大之王朝。

北宋與邊疆民族在兵種上,特別是騎兵力量上的差異,是其在軍事上不能取得較大成就的原因。

作爲宋遼戰爭主要戰場的河北平原的地理環境,又強化了這種觀點。

宋朝所處的時代正是北方遊牧民族充當着戰爭舞臺主角的時期,雖然北宋初年就發明並使用了火器,中國古代戰爭從此進入了冷兵器和火器並用的時代,但在仍以冷兵器爲主的戰場上,騎兵以其行程遠、速度快、機動性強,適宜於平原曠野的遠程作戰等優勢,充當着主要突擊力量。

這也是因爲,就力量而言,騎兵是人力和馬力之合。對此宋人早有深刻的認識:“馬者,兵之用,國之所恃以爲險者也。有國以來,未嘗無馬,國多馬則強,少馬則弱。”由此審視上述宋與周邊政權的戰爭,恰恰說明了進攻戰非宋之所長,受其所限,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宋與遼西夏金元的戰爭總體上說,敗多勝少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張

以防禦爲主的軍隊去進行進攻戰,與擅長進攻戰而擁有強大騎兵的對手交戰,其勝少敗多是不難想見的。宋的軍隊雖號有百萬之衆,但是散佈在陝西、河東、河北沿線數千公里之上,難以集中優勢兵力,比如,慶曆年間,宋在陝西約有兵近二十萬,但是分散在?延、環慶、涇原等路,都只有五六萬人,而西夏則可以集中十萬兵力擊破宋之一路。所以遼西夏金蒙元軍隊數量雖比宋少許多,但往往可以集中絕對優勢之兵力,以行局部之殲滅戰,使得宋軍疲於奔命。

宋即使爲了所謂北伐聲張正義,所集中的軍隊缺乏靈活機動的配合,加之由不熟悉進攻戰的文臣和低素質的武將統領,宋之失敗在所難免。

第二,雖然在進攻戰方面兩宋明顯居於劣勢,敗多勝少,但是在防禦戰中宋抵敵住遼、西夏、金和蒙元的強大攻勢,則勝多敗少。

從戰爭是由進攻和防禦兩部分組成、缺一不可的角度來而言,北宋及南宋在防禦遼西夏金乃至蒙古的入侵上還是很有值得稱道之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