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楊堅有着謀求外孫帝位的罵名,爲何在大局上卻是值得肯定?

楊堅有着謀求外孫帝位的罵名,爲何在大局上卻是值得肯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楊堅是如何上位當上皇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北周初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專權,他先是看中楊家的影響力,極力拉攏楊氏父子,暗示事成後共享榮華富貴。但楊忠、楊堅父子充分認識到,這個人雖然性格寬容和氣,但是任人唯親而不識大體,又沒有謀略,其政治前途不會長久,因此奉行“兩姑之間難爲婦”的原則,在二者之間始終保持中立。

楊堅有着謀求外孫帝位的罵名,爲何在大局上卻是值得肯定?

宇文戶見拉攏不成,惱羞成怒,順其則昌,逆其則亡,多次想除掉楊堅,都因楊忠的老部下、時任柱國的侯伏侯龍恩及大將軍萬壽兄弟求情而沒有得逞。公元573年,周武帝宇文邑誅殺宇文護親政。由於他的立場堅定,並未與奸賊同流合污,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第二年,楊堅大女兒被聘爲太子妃,他一下子成了未來的國丈,真正升格到外戚的地位。

大象二年,周宣帝駕崩,留下了八歲的稚子,宮內上下一片混亂之際,又是一朝兒弱母孤只能被人控制。歷史此時此刻,篡權奪位者的機會來了。新朝的王莽就是在這個時機下手的,但漢平帝是被他密謀殺死,而周宣帝是因病而死的。於是,奪取政權的活動便從此拉開帷幕。當時宇文氏家族人丁興旺,外有同性藩王,內有同族重臣。

楊堅有着謀求外孫帝位的罵名,爲何在大局上卻是值得肯定? 第2張

在這些同宗近親中,再怎麼也輪不到楊堅這個外戚老丈人出面。但縣官不如現管,在內史上大夫鄭譯、劉防等人策劃下,僞造了遺囑,以其女位皇太后,楊堅順理成章手握大權總攬朝政,輔佐周靜帝。楊堅得以人主朝政,總領內外軍事。同時,他以趙王女兒即將出嫁邊疆以爲藉口,身處都城之外的各藩王都叫來京城,收繳了他們的兵權印符,然後將其一一剪滅,這樣他就迅速控制住了京都局面。對於地方反抗他的人,他利用自己朝堂之上的優勢極力拉攏他們,對反對他的勢力進行逐一瓦解。

經過一系列戰爭,地方反抗勢力被一一肅清,他已經穩穩控制住時局。爲使自己的皇帝夢早日實現,在平定武裝反抗的過程中,楊堅不失時機地採取一系列措施、 自封大丞相,後覺得不過癮,又改稱相國,派長子楊勇出任洛陽最高行政長官,監督東部地方勢力;在這之後他又自立爲王,改號國公爲隨王,凌駕各藩王之上,封其妻子爲王后,封長子勇爲世子。公元580年底,他登上皇位的大勢已定。公元581年,帝王禪讓又一次出現在歷史上。

他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最早的禪讓始於堯、舜、禹。一方是弱小式微君王,一方是權傾朝野權臣,這只是爲篡位奪權披上了一層外衣,是一種沒有戰爭的和平演變與改朝換代。雖然楊堅在謀求皇位上採取了爲人所不齒的手段,又揹着個外公掛外孫帝位的罵名,但從大局上看還是有值得肯定的方面。

楊堅有着謀求外孫帝位的罵名,爲何在大局上卻是值得肯定? 第3張

在靜帝時期,國家已經動亂不堪了,先帝治國之過失已經日益顯露。而皇帝年幼弱小,根本無力處理這些後遺症,這時當然需要有一個人來承擔大局挽救國家。而宇文氏皇族子弟都沒有這種才幹和雄心,當仁不讓者唯有楊堅。關鍵問題是揚堅做甘心輔佐的周公,還是乘勢而起的王莽?前者是仁義盡至,後者是人之常情。

結語:從客觀上講,雖然楊堅在實力穩固後,向昔日的恩主舉起了屠刀;但他建立的新朝在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分裂割據、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方面起到了進步作用。在他上位之後,革除了一些政治弊端,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就這些而言,比起新莽他當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