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糜芳叛逃的背景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投降?

糜芳叛逃的背景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投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糜芳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私好攜貳”是《三國志》對糜芳的定性;從吳書中又有城中失火、必有內應等含糊不清的言辭;再則荊州被滅之後,逃回去的只有一個廖化。由這三點可見:糜芳本性不堪,關羽不得人心!其中還有隱情!

糜芳叛逃的背景

公元195年,徐州牧陶謙病逝,在陶謙麾下做武將的糜芳跟着兄長糜竺投入了劉備麾下,此時的劉備可謂是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

而糜家因爲世代經商,家中僕役上萬,資產巨厚,糜家的投入對劉備來說可不是錦上添花,算得上雪中送炭,讓劉備能迅速在徐州立足,穩定人心,招攬士兵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僅如此,當徐州被呂布偷襲之後,劉備曾暫時投入曹操麾下,而曹操對徐州的土豪糜家也是非常看中,上表糜竺爲嬴郡太守,糜芳爲彭城相,對於這一個時代爲商的土豪來說,兄弟二人都爲一郡之長,可以說是入了士族的門檻,不可謂不看中。

糜芳叛逃的背景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投降?

但是,當劉備跟曹操鬧翻,決定棄曹操而且的時候,兄弟二人義無反顧地辭了官,決定跟着劉備四處奔波。

這一奔波就是十幾年,直到劉表死後,劉備才佔據了荊州,再次有了自己的地盤,兄弟二人真正穩固下來,算得上是自帶乾糧,跟着劉備出生入死十幾年。

等到劉備佔據益州的時候,兄弟二人才真正享受到了投資劉備的紅利,飛黃騰達。

然而,這纔沒過幾年,糜芳卻叛變,開城投降,自身叛變,並連累關羽最終兵敗被殺,可謂是驚掉了世人的眼珠。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當時糜芳任南郡太守屯兵江陵,傅士仁屯兵公安,出征之前,關羽領二人供給軍資,二人沒有完成任務,關羽便放下狠話“回來再收拾你們!”二人因此恐懼不安。同年,吳國大將呂蒙襲取荊州,傅士仁開門投降,糜芳本來是堅守城門,可是當吳軍將傅士仁帶到將領城門之前來勸降,糜芳最終也開城投降。不久後,關羽兵敗,沒有退路之後被生擒而殺害。

糜芳叛逃的背景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投降? 第2張

糜芳投降的三大謎

1.“私好攜貳”的糜芳爲何在此時,也就是剛剛出人頭地之後投降?而之前一直忠心耿耿?

糜芳的一生可謂是大起大落:出生的時候,家庭鉅富;然後全家又跟信任徐州牧劉備搭上了關係,劉備成了他的妹夫,更是讓家族從富商變成了士族;不久之後卻開始跟着劉備四處奔波,過了十來年四處流亡的日子;再之後就是苦盡甘來,隨着劉備入蜀,兄弟二人終於都在劉備麾下做了高官;最後就是投降之後在東吳不受人待見的終局。

《三國志》中對糜芳的介紹很少,正面的只有一句“芳爲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

這是對糜芳的總結,就是說他天生天生反骨,有貳心,開城投降了孫權,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可是,問題來了,爲什麼他之前跟着劉備沒表現出來,比如被曹操封爲彭城相的時候不叛逃,四處流亡的時候不叛逃,現在剛剛過上好日子要叛逃呢?

其實吧,我覺得他之前不叛逃是大勢所逼,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第一:在出任南郡太守之前,糜芳一直是以糜竺二弟的身份存在於劉備陣營,所以他基本上就是一個“二世祖”的身份,雖然地位不低,但是並沒有實際掌控自己命運的權利,所作所爲都是由哥哥兼家長的糜竺來做主 。

第二:曹操的封官,其實只是一個虛職,糜竺的贏郡太守也好,糜芳的彭城相也好,當時都在呂布手上,他們只能算是遙領,並沒有實權,哪怕曹操奪回了徐州,隨着劉備的離開,曹操也不可能給兄弟二人實權。

糜芳叛逃的背景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投降? 第3張

第三:雖然一直在流亡,可是一直有希望,或者說也沒有合適的下家會收留他。離開了劉備,糜芳其實一文不值,從跟着劉備二十多年來看,糜芳所作所爲,除了叛逃,沒有一點值得留下歷史筆跡的地方,說明並無真才實學,這樣的人,別人要了做啥?

所以說,糜芳之前不是不想找一個更好的主公,而是他本身能力有限,加上自己也做不了自己家的住,所以才一直跟着劉備混日子。

2.關羽雖然傲慢,可是他真敢處死糜芳?糜芳犯得着爲了跟他的矛盾而堵上自己的後半生?

很多人都會覺得糜芳和關羽之間的矛盾起因,在於關羽的傲慢態度上,畢竟這是事實。可是無論怎麼說,糜芳家族對劉備是有大的貢獻的,不說糜竺在劉備集團地位不低,單單是劉備小舅子的身份,關羽也不可能對他說砍就砍。

所以說,他們的矛盾起因,也就是“供給軍資”一事值得商榷。

吳錄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裴松之注《三國志》

也就是說,在關羽大舉北伐襄樊之前,南郡城中發生了一場火災,讓軍資器械被燒了許多。聯繫到衆所周知的,傅士仁和糜芳供應軍資不足,所以被關羽呵斥,這其中是不是有一條看不見的線?

糜芳身爲南郡太守也有幾年了,好巧不巧 ,在關羽準備北伐的時候,軍資器械被燒,說明什麼?

說明了庫房中肯定有許多軍資下落不明,簡單點說,必然是因爲一直以來都有貪污軍餉,所以在大軍出征之前,怕被發現,纔有了這一場莫名其妙的火災。

而這,卻剛好跟商人出身的糜芳所作所爲比較符合,也剛好證明了爲何關羽會勃然大怒,甚至對身爲劉備小舅子的糜芳說:“回來在收拾你們!”

可見:關羽跟糜芳的恩怨,絕非簡單的性格不合,而是在大是大非上,糜芳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這才使得他最終冒險一搏,不惜開門投降,拋棄在劉備陣營的榮華富貴。

3.傅士仁在其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

關於傅士仁和糜芳,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個是傅士仁真反,因此才讓糜芳沒有退路,不得不反;另一種是糜芳先做了吳國內應,傅士仁沒有辦法了才造反。

關於第一種說法很簡單,因爲事實上,鎮守公安的傅士仁是首先投降的,而且正是他在江陵城下勸降,才使得糜芳最終決定開門投降。

糜芳叛逃的背景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投降? 第4張

所以明代李贄說“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誅。”言外之意,糜芳其實是迫不得已。

還有一種觀點,呂蒙兵至公安,傅士仁開始是據守,呂蒙令虞翻來勸降,虞翻當時就說,“你看,我們大軍一路到此,你們卻沒得到消息,說明我軍在你們當中必有奸細,而且官職很高。而且此時我大軍壓境,你的援兵卻沒有反應,說明了什麼,你仔細想想,你一個人守着城,到時候身死族滅 ,何苦呢?”

將軍傅士仁在公安拒守,蒙令虞翻說之。翻至城門,謂守者曰:“吾欲與汝將軍語。”仁不肯相見。乃爲書曰:“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知得知失,可與爲人,知存知亡,足別吉凶。大軍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舉,此非天命,必有內應。將軍不先見時,時至又不應之,獨守縈帶之城而不降,死戰則毀宗滅祀,爲天下譏笑。呂虎威欲徑到南郡,斷絕陸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將軍爲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則失義,竊爲將軍不安,幸熟思焉。”仁得書,流涕而降。————《吳書》

這裏的“內應”裏裏外外都指向了一個人,那就是糜芳,因爲當時能提前通知他,而且能支援他的也只有此人。

還有一點,糜芳與虞翻此後在吳國兩次交集,都說明了虞翻對糜芳此人是相當看不上眼,戰亂年代,投降的其實並不少,虞翻爲何專門與糜芳做對?這其中到底有何隱情?

從這個說法上來看,糜芳早有投降的準備是說不過去的,畢竟他雖然對關羽不爽,可是關羽不是劉備,背叛代價太大。

所以,可以深思一下:是不是因爲糜芳早年一直在偷賣南郡軍資器械,買方就是吳國?因此被拿住把柄,纔有了之後的一系列反應?

關羽在江陵不得人心

關羽在江陵的管理具體情況不得而知,可是有一個小人物的反應確實很能讓人眼前一亮。

公元219年,前將軍關羽的主簿廖化,因爲關羽兵敗而歸順了東吳。可是他卻因爲思念漢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人們信以爲真,廖化趁機帶着母親晝夜西行,奔赴蜀漢。

222年春,劉備東征東吳,在秭歸與廖化相遇,爲廖化的忠心所感動,任命其爲宜都郡太守。

廖化的行爲固然值得嘉獎,可是此時想想,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

糜芳叛逃的背景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投降? 第5張

從公元209年開始,荊州大部分都在劉備治下,到219年,關羽兵敗,其中爲何只有一個廖化能“思念漢主劉備”?

劉備是誰,可以說在東漢末年,魅力最高的主公之一,跟着他的人鮮有投降的,屬下大部分都是忠心不二,可是劉備入蜀之後,關羽管理荊州,爲何再無以前的忠臣了?

聯繫傅士仁與糜芳的背叛,關羽可以說在其中功不可沒。

就比如,劉備剛剛進位漢中王的時候,爲了封黃忠一個後將軍,諸葛亮都擔心關羽不服,劉備親自選了費詩爲使臣前來安撫關羽,還是得到關羽一句“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試問,黃忠得知此話心裏該是何等悲憤?他的後將軍可是靠自己身先士卒,打下來的,如何擔當不起?

總結

糜芳的叛逃是內部矛盾積壓已久的宣泄 ,也是糜芳本性的暴露,只不過時機成熟了,才表現出來而已。

糜芳“私好攜貳”是其本性;關羽仗着名氣無視同僚是誘因,內部也許還有隱情卻不得而知。

不過無論怎麼說,身爲江陵守將,卻開城投降,真小人也!難怪在吳國會幾次三番被虞翻當衆奚落,而不敢還嘴,這也算其應有下場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