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揭祕:歷史上的漢朝人年夜飯吃什麼?

揭祕:歷史上的漢朝人年夜飯吃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代以前,春節的日期還未統一,直至漢武帝時纔將春節固定爲正月初一,並一直沿用至今。“年夜飯”習俗的正式形成也由此開始。如今年夜飯桌上的食材與菜式可謂花樣百出、應有盡有,可您想知道在兩千年前漢朝的年夜飯餐桌上都有些什麼吃的嗎?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標配主食

中國人習慣以糧食穀物作爲主食,米飯、餅、麪條、饅頭、餃子,這些是我們現在年夜飯餐桌上常見的主食,而這些在漢朝的時候竟然就已經有了。

漢代已有“六穀”之說,相比我們常說的“五穀”(稻、黍、稷、麥、菽)而言,這多出來的一谷叫做“苽”。苽在漢代又叫“雕胡”,雕胡生長在水裏,雕胡米能作糧食,而雕胡莖又能作菜食用。說苽或雕胡,您可能不知道,但說到它在宋朝時的名字您或許就會恍然大悟了。雕胡莖在宋朝又叫“茭白”,它同樣是現在咱們常常能吃到的食物。這些糧食穀物在當時主要是蒸煮成飯或羹來食用。

漢代還開始將穀物加工製作成更爲精緻的主食,這也成爲後代飲食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開端。張岱在《夜航船》裏說:“漢高祖作漢餅,金日磾作胡餅。”漢餅和胡餅都是漢代比較流行的主食,漢餅就是燒餅,胡餅是金日磾入漢時傳入的,簡單來說,胡餅就是撒有芝麻的燒餅。

揭祕:歷史上的漢朝人年夜飯吃什麼?

麪條在東漢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最初的麪條應該叫做“湯餅”,和現在我們吃的麪條在形狀上略有不同,那個時候的湯餅是將面片下入湯水中煮。後來又發展出了“索餅”,索餅的形狀和現在的麪條就比較接近了。

而饅頭則出現得比較晚,到漢末三國時期諸葛亮以饅頭代替人頭祭祀時纔出現,再往後纔會出現在年夜飯的餐桌上。說到年夜飯的主食就不能不說到餃子,如果是生活在東漢時期的人們還是有可能吃到餃子的。據說東漢“醫聖”張仲景發明的餃子最初是作爲一種治病的藥食,而它成爲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食則是更晚時候的事兒了。

二、葷素搭配

“肉食者”,在古代是對上層社會生活的人的稱呼,對於大部分老百姓來說,往往只有在年節或慶典時纔有機會吃到肉。牛、羊、豬、狗、雞和魚構成了當時肉食的主要部分。牛是當時耕田犁地的重要勞動力,秦漢的法律都禁止百姓私自屠殺牛,一般百姓要吃到牛肉只能等牛病死老死或是在年節祭祀的時候。吃羊肉倒是不犯法,但是羊肉在平時同樣是只有上層貴族才能享用得起的肉食。豬、狗、雞是當時人家普遍豢養的家畜,平時輕易不會宰殺。但在春節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當時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吃到的肉食還算是魚肉,如果擁有絕佳的撈魚技術,時不時想吃一頓魚肉倒不是難事,再不濟也可以在市場上買到。除此之外,如果還會打獵,那飯桌上的肉可就多了,野兔、野豬、野雞、蛇、鹿、豹等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吃不到的。

揭祕:歷史上的漢朝人年夜飯吃什麼? 第2張

漢代百姓常吃的蔬菜首推被譽爲“百菜之首”的冬葵,冬葵種植面積廣,口感甘滑,是漢朝人的最愛。芋頭和韭菜在漢朝之前早已有之,到了漢朝時已經發展出了十分成熟的栽培方法。

此外還有蘿蔔、黃瓜、葫蘆等總計三十餘種蔬菜在漢朝是可以見到的。東漢安帝曾下過一道詔書:“凡供薦新味,多非其節,或鬱養強熟,或穿掘萌芽,味無所至而夭折生長。”這是說地方上貢的蔬果有很多是反季節生長的,味道不對。而這條詔令又從另一側面證明了漢朝時就已經有了溫室培育反季節蔬果的技術了。漢代民間除了平時會貯藏蔬果外,還有溫室栽培技術,因此在當時的年夜飯餐桌上如果出現一些非時令蔬果,您也不要太過驚訝。

三、飯後水果

漢朝時的水果品種已經十分豐富了,僅從長沙馬王堆與羅泊彎一號墓中,就出土有菱角、棗、香橙、桔子、柿子、梨子、梅子、楊梅、李子、橄欖、木瓜、西瓜等等。

這還只是當時南方的常見水果,盛產水果的嶺南地區也已經有荔枝、龍眼、香蕉、柑橘、柚子、甘蔗、椰子等等。而最讓人震驚的則是近年在成都鳳凰山漢墓中出土的番茄種子,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後,通過人工培植竟然還能結出番茄果,證明了番茄並非由外國引進,而是中國的原生漿果。

四、“椒柏酒”

接下來要隆重介紹漢朝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飲料”。椒柏酒是椒酒和柏酒的合稱,東漢《四民月令》中就有明確記載。椒就是花椒,古人認爲椒是玉衡星之精,服之可令人身輕延年;柏是柏樹葉,服之可免百病。椒和柏可分別制酒,也可合製成椒柏酒。在正月初一這一天,各家用椒柏酒祭祀祖先和進獻家長,希望可以辟邪祛穢。

漢朝人的飲食習慣與現代人已大體相同,都習慣吃熟食,以穀物作爲主食,講究葷素搭配,五味調和。而受到各地自然條件的影響,百姓對於飲食的口味要求各有不同。當時生活在黃河流域的百姓喜歡醃製的食物,而長江流域的百姓則更喜愛“大苦鹹酸、辛甘行些”。

要特別提到的是,與如今一大家人圍着一張圓桌吃年夜飯的形式不同,漢朝流行“分餐制”,即一人一套餐具,分而食之。漢代的分餐制是古代禮制的一種體現,那時還沒有高大的圓桌和高腳椅,人們席地而坐,每人面前擺放一張小案几,吃飯的時候也是人各一份,分餐而食。

漢朝的飲食文化雖然不如後世的豐富多彩,但卻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在漢朝的年夜飯餐桌上,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現在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原來兩千年前的古人和我們過着同一個春節,吃着同一桌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