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朝時期,爲何人們吃羊肉不去掉皮呢?

宋朝時期,爲何人們吃羊肉不去掉皮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時期,宋與遼國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兩國連年征戰,彼此在各個方面都暗自較勁,就連日常的飲食都要成爲對方攻擊嘲笑的目標。

宋太宗在位時,跟遼國關係不好,兩國之間經常打仗,宋朝這邊不是對手,打一回敗一回,宋太宗不服,親自出徵,結果連他自己都捱了一箭,嚇得坐着驢車逃跑了。

宋真宗即位,接着伐遼,這回好,先敗後勝,在澶州城下一弩射死遼軍統帥蕭撻凜(一名“蕭撻覽”),遼軍士氣大挫,跟宋朝簽下停戰協議,史稱“澶淵之盟”。打這兒以後,宋遼之間互派使臣,明面兒上好得就跟親兄弟一樣,但是在餐桌上,脣槍舌劍,嘴仗不斷。

有一年,遼國皇帝過生日,宋真宗派使臣滕涉去祝壽。壽宴之上,陪騰涉喝酒的遼國大臣指着席上的羊肉問道:“我們大遼廚師的手藝怎麼樣?”滕涉毫很有禮貌,連說不錯。遼國大臣不滿足,又說了一句:“去年你們大宋皇帝過生日,我也去祝壽了,你們大宋廚師做的那叫什麼玩意兒,燉羊肉怎麼不去皮啊?”滕涉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在嘲笑大宋飲食文化啊,意思是說宋朝人太野蠻,連羊皮都吃。滕涉不示弱,當場還擊:“本朝出產絲蠶,故肉不去皮。”我們宋朝盛產蠶絲,所以我們吃羊肉不去皮。

宋朝時期,爲何人們吃羊肉不去掉皮呢?

大夥讀到這裏,可能會犯嘀咕,蠶絲跟羊肉有啥關係?滕涉幹嘛要這樣說呢?其實滕涉說的是反話:“你說我們宋朝人野蠻,你們遼國人連絲綢都沒有,只能裹着羊皮禦寒,我們是吃肉不去皮,你們卻是穿衣不去皮,瞧瞧你們身上那層羊皮,到底誰更野蠻?”遼國大臣聽懂了他的意思,紅着臉不說話了,滕涉算是不辱使命,爲祖國打贏了這場嘴仗。

宋朝時期,爲何人們吃羊肉不去掉皮呢? 第2張

事實上,宋朝人吃羊肉並不是一直不去皮,只是偶爾不去皮罷了。爲什麼不去皮?首先當然是因爲宋朝缺羊,爲了不浪費,有時候會將羊皮入饌。但更重要的原因不是這個,而是因爲宋朝的飲食文化比較發達,廚師的手藝比較高超,能把帶皮羊肉燉成美味。遼國人就不行了,他們剛從茹毛飲血的時代走出來,只會燉羊肉,不會燉羊皮,所以吃羊肉必須去皮。

2012年我去雲南曲靖,在地攤上吃過一回燜羊肉,那道羊肉就是帶皮做的。聽攤主說,帶皮羊肉斬成小塊,煮去血水,皮朝下煎一煎,再用高壓鍋燜煮半個小時,有那一層羊皮護着,羊肉不會走油,吃起來又軟又彈牙,一點兒都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