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于禁也是一員名將,爲何會被關羽輕鬆擊敗了呢?

于禁也是一員名將,爲何會被關羽輕鬆擊敗了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于禁這個名字估計不經常看《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不太瞭解,但水淹七軍這個成語相信沒人不知道。公元219年即東漢建安二十四年,蜀漢(這會兒劉備還只是漢中王)大將關羽圍攻曹魏重鎮樊城,而曹操則派遣于禁與龐德前往支援,雙方最終在樊城外各自安營紮寨。

後面的故事筆者猜想大家也都知道,于禁等人的營寨因爲紮在低窪之處,當時又恰逢連綿陰雨,因此于禁帶來的援軍被關羽掘開的大堤全部沖垮,就連自己也被關羽所侵(史料上沒說是自己投降還是被關羽抓獲)。

但相信這會兒各位朋友心中應該都有一個問題,于禁在《三國演義》當中的戲份雖然不算多,但好歹是有歷史光環加持的,而且他身爲曹魏大將且手握假節鉞(統兵調兵)大權,爲何就這麼容易的投降了關羽呢?

對於這個歷史謎題,千百年來的無數歷史愛好者都是爭論不休,但筆者今天有兩個自己的看法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就當是讓爲大家在瞭解這段歷史時多兩個選擇。

其一,愛護士兵

于禁也是一員名將,爲何會被關羽輕鬆擊敗了呢?

于禁是最早跟隨曹操的一批武將,而且同樣是以勇猛著稱,但除此之外于禁也是出了名的愛兵如子。曹魏中期于禁被曹操派去屯田,此時的他雖然失去了帶兵打仗的機會,但是卻收穫了假節鉞的權力。各位朋友可能對這個假節鉞這個權力不太清楚,其實古代尤其是亂世,兵馬是一方勢力立足的根本。

因此,幾乎所有的勢力首領都會將兵權握在自己手中,除非有那位手下值得用性命託付(親屬除外)。縱觀三國,魏蜀吳各有一名異姓假節鉞,魏國是于禁,蜀國是關羽,東吳則是周瑜。

于禁也是一員名將,爲何會被關羽輕鬆擊敗了呢? 第2張

抱歉說遠了,曹魏因爲勢力龐大,因此不允許有降兵的存在,根據史料記載,凡作戰當中投降的士兵如果被曹魏再次抓獲,那只有死路一條(主將投降後不算)。說回于禁,因爲他帶去的兵馬大多是他屯田時所積攢的,因此和這些人有着很深的交情。

水淹七軍後,于禁自知兵敗已成定局,但儘管如此,他手下還是有近萬名苦苦支撐的士兵。同時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肯投降而且還要帶領他們繼續殺敵,那或許能換掉關羽的一些兵馬,但他們最終也是難逃一死。更爲關鍵的是,如果他不投降,手下的人也不能投降,因爲曹魏的軍法可是無情的。

所以于禁權衡利弊後決定向關羽投降,因爲他知道,以劉備的名氣(關羽雖然在外但這些也要顧忌,因爲他代表的是劉備)是絕對不會殺降的,所以投降是保全麾下士兵的唯一選擇。

其二,投降也是分等級的

對三國曆史有所瞭解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當時投降其實並非一件可恥的事情,遠的不說,就是關羽本人也是投過降的。而且細說的話,關羽比于禁更爲可恥,因爲他在投降後是幫過曹操的,而於禁投降後只是老老實實的當一個俘虜,並沒有爲蜀漢或關羽於出過一分力氣。

說得直接點,投降也是分等級的。一等的投降就是徹底的投降,如蜀漢的王平,他在漢中之戰失敗後,果斷投降,併爲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二等的投降就是單純的投降,比如這次的于禁,他雖然降了,但對曹魏並無任何實際上的損失,說白了有他沒他都一樣,因爲他沒有爲蜀漢出力。

所以當時的于禁可能也是有這種想法,畢竟他的投降也是被逼無奈。如果只是于禁一人,筆者相信他還是有骨氣的,不信的話可以看後面。

說完了于禁投降的可能,接下來就該說爲什麼于禁投降並不是因爲怕死。前文提到,于禁是最早跟隨曹操的一批武將,他對曹操的忠心和幫助可謂有目共睹。起初,曹操因爲張繡叛亂差點被殺,若非於禁帶兵救援,曹操必死。而後,于禁又斬殺做亂的青州兵,爲曹操樹立了威嚴,後面,于禁又殺了好友昌豨來爲曹操嚴明軍紀,最後又用屯田來爲曹操解決軍需。

可以說,曹操讓于禁打仗于禁去,讓于禁練兵于禁也去,讓于禁種田于禁還去。所以,曹操和于禁的關係是非常好的,而且於禁也是絕對忠誠曹操的(回到曹魏的第一件事兒就是祭拜曹操)。尤其是作爲一個上過戰場的武將,說于禁怕死的人筆者認爲一定是在抹黑。

文章最後還是那句話,作爲曹魏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之所以在戰敗後當場投降,完全是因爲愛護自己手下兵士的性命,至於怕死,絕對不在已確定的投降理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