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中國的古代也有踏青一說,古人在出發前都做哪些準備?

在中國的古代也有踏青一說,古人在出發前都做哪些準備?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又是一年的春暖花開,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踏青賞春,而在我國的古代人們也有踏青一說,那個古代人在陽春時節踏青賞春與現代有什麼不同呢?在我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潑墨名勝古蹟的遊記類作品,到了唐朝更爲流行,那他們在出發前都做哪些準備呢?是跟我們現在一樣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古代人們在出行前不可或缺的步驟是要問卜的,這可以追溯到殷代或晉代,而到了明代就有了專門爲出行準備的問卜書籍,出行只需翻閱查詢就可以了,而在我們快節奏的現代就不用那麼麻煩了,只要看我們在什麼時候有小假期,什麼時候就可以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中國的古代也有踏青一說,古人在出發前都做哪些準備?

在古代人們旅行一個人,大多數都會帶着奴僕或者邀三五好友一同出行,古代出行不像現在這樣行禮有行李箱,還可以託運,在古代是要用肩挑擔扛的,所以帶幾個僕人是可以幫忙的,還可以以防萬一相互有個照應。據說號稱萬里獨行的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也是有僕人跟隨的。

在古代人們旅行隨身所帶的行李要比我們現在多得多,不僅有生活用品、牀上用品、還有蠟燭、茶葉、棋子、棋盤和中藥還有筆墨紙硯、酒器、茶盞、斧子、鋤頭、刀子、油筒、夜壺。而用於盛裝這些物品的是用竹子爲材料編制而成,堅固而質輕,可以方便地攜帶日常用品的揹包。不過現代具有較強揹負系統的揹包可比這竹子的方便多了。

在古代人們旅行只要能走水路,就算繞遠道也要走水路,很多人會疑問爲什麼?古代的車子實在太顛簸,而走水路坐船要愜意多了。尤其在大運河開通的隋唐時期以後,船服務越來越普遍,有時也會因爲天氣等因素影響出行,這時便會換乘陸路交通。說到車多數是以馬車或騾車爲主,因爲馬車和騾車不僅能保證速度還能耐力持久,即使是千里長途,日夜兼程趕路數日就可到達。

在中國的古代也有踏青一說,古人在出發前都做哪些準備? 第2張

但也有以穩著稱的重大粗陋每日行程不過30裏的牛車,而選擇馬車的大都是有一定身份和經濟實力人。在古代人們旅行中的住宿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官家住的是驛站,商旅住的是客棧,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可以住民宿和寺廟、道觀,就是在野外露宿也大有人在。但是最常見的選擇是民宿,也有收費標準,但是會住在寺院道觀有的並不是免費的,是通過香火錢的方式收取的。

如果走水路的話,就直接宿歇在船上。在旅途中吃飯的問題又該如何讓解決呢?自唐朝酒家的興起爲出行的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是古人在出門還是習慣隨身攜帶食物以防萬一,據說徐霞客揹包中就裝有胡餅、筍脯、茶葉等食物和酒水,甚至還有油鹽醬醋和鍋碗瓢盆。

在古代人們旅行中還有寫遊記的習慣,不僅是爲自己留下紀念還可以爲後人指路,說不定還是一條發財的路子,馬可波羅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