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的皇帝壽命普遍不高,其實古代的太子更加難受

古代的皇帝壽命普遍不高,其實古代的太子更加難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子之位的爭奪可謂時尚最慘烈,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個原因,很多時候太子活的還不如自己的皇帝老子久。這就造成了一個很無奈的現象,皇帝還在位,太子死了,江山後繼無人,剩下的皇子爲了爭奪太子打成一團。

在古代,帝國一把手毫無爭議是皇帝(當然,那些極少數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嬰幼兒皇帝及性命操縱在權臣手中的傀儡皇帝除外),那麼作爲未來的皇帝,太子這個位置自然是炙手可熱、舉世矚目。

歷來圍繞太子位置,不知道釀成了多少兄弟相殘、同室操戈的人倫慘劇。

那麼是不是說做上太子之後,從此就高枕無憂等着做皇帝了呢?大多數情況下還真不是這樣的。因爲通常皇帝都是終生制的,因此沒有幾個皇帝心甘情願主動退位的(唐睿宗李旦是主動退位,不過這種不戀權的皇帝稀缺程度遠遠超過大熊貓)。即使像乾隆這樣礙於自己發過的誓言(執政時間不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帝),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自己心不甘情不願下的做起了太上皇,但是軍國大權依然死死的攥在手裏。

歷來皇帝對於太子的感情是非常矛盾和複雜的,太子表現太過積極、政績卓著吧,皇帝會有危機感,怎麼着,等不及了,想搶班奪權。太子如果表現平庸、無所作爲吧,皇帝又要懷疑了,你到底行不行啊,我的決定到底對不對啊,是不是考慮考慮其他兒子呢?

因此,歷朝歷代太子們的人生,活脫脫就是一部小媳婦受氣史。至於遇到老爹精力強悍、壽命悠長的,那更是苦不堪言了。

大家看看下面這份死在自己老爹前面的太子名單就明白了:

漢武帝太子劉據,死亡年齡:38歲,死亡原因:被迫舉兵造反,後失敗,被逼自殺。

隋文帝太子楊勇,死亡年齡:約38歲,死亡原因:被廢,後被弟弟楊廣矯詔賜死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死亡年齡:27歲,死亡原因:謀反失敗被充軍,後鬱鬱而終。

元世祖太子真金,死亡年齡:43歲,死亡原因:因禪讓事件惹怒忽必烈,後驚懼成疾而亡。

明太祖太子朱標,死亡年齡:38歲,死亡原因:病逝。

除了朱標病逝以外,其他幾位都和自己的父親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最終都沒能倒在了通向皇位的路上,沒能修成正果。這一位置的難度係數,可見一斑。

(圖)此配圖由 姜國芳 繪

通常來說,想做好太子,最起碼的幾個特點必須要有:

一、心理素質要好

能經得起誇獎,比如工作乾的倍棒,皇帝老爹當着衆人誇獎你了,這時候千萬不能沾沾自喜,而一定這樣表態:取得成績都是皇上領導的好,存在問題都是由於自身能力不足導致,以後要繼續緊密團結在以皇上爲絕對核心的領導集體周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爲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努力奮鬥!

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小尾巴不能翹起來!

更能受的了批評,例如太子真金、太子朱標等,遇到那麼強勢、牛叉的父親,事兒辦的不能讓老爹滿意,批評幾句,虛心接受,別最後心理素質跟不上、受不了批評,把自己的小命給玩完了,那真是得不償失。

古代的皇帝壽命普遍不高,其實古代的太子更加難受

(圖)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漢族,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

心理素質方面表現異常出色的要數明孝宗朱佑樘了。

由於父親明憲宗非常迷戀比自己大18歲的萬貴妃,因此萬貴妃權傾後宮,爲所欲爲。自己沒有兒子,就到處找宮內孕婦的麻煩,偶然出生的朱佑樘從小就要在愛心人士的庇護下東躲西藏,時刻提防萬貴妃的陷害。

哪怕在被立爲太子後,這種對他的陷害也是家常便飯,下毒、刺殺、告黑狀等等,可是令人驚奇的是每次朱佑樘都逢凶化吉,並且能夠沉着應對,一次次挫敗了萬貴妃等人的陰謀。

如果沒有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可能他已經被害死無數次了。更爲難能可貴的是,從小在中黑暗的政治環境長大的明孝宗朱佑樘並沒有形成陰暗扭曲的人格,登基之後,依然保持寬容、謙遜、大度的行事作風,最終在衆多名臣的輔佐下,也成就了他執政期間的“弘治中興”。

這也就是爲什麼把這一條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心理素質不過關,很容易把命給搞沒了,那麼其他方面再優秀,也是白搭。

二、孝順

有人說,這也能算一條,是的,歷朝歷代都講究以孝治天下,因此一個人是否孝順,直接關係到他的道德水準的高低和前途命運的成敗。

咸豐皇帝(老四)和恭親王(老六)爭奪太子之位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說明,先來說說兩個人的硬件條件,

老四:有點瘸腿、身體柔弱、資質一般

老六:身體倍棒、形象、氣質一流、文武全才

可是,僅僅靠孝順,老四直接把老六給ko了,主要表現在兩件事上:

晚年多病的道光皇帝打算最後一次考驗這兩個兒子,以此來決定太子的人選(其他兒子年齡太小,不在考慮範圍),他以國家大事來考察老四和老六。

老六是口若懸河、舌燦蓮花,這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風采真是奪目逼人。

老四呢,伏地流涕,關懷和擔憂道光的身體。

(圖)道光帝,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爲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

還有一次,道光帶領衆阿哥在南苑打獵,文武雙全的老六是當仁不讓的打獵冠軍,而老四呢?未發一箭,兩手空空。

道光問其何故。

老四對曰:“正值春天,鳥獸繁育,兒臣不忍殺生,唯恐有傷天和!”

道光帝大喜過望:“這纔是天子該說的話啊!”

所以,老六成了恭親王,老四成了咸豐帝。

三、善於學習和思考、自身能力過硬很重要

漢明帝劉莊不是父親光武帝劉秀所立的第一個太子,原先太子劉疆因爲母親郭聖通皇后被廢,;連帶着他的太子之位也沒了。

劉莊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所生,除了在身份上佔據一定的優勢之外,更得益於他自己的傑出表現了。

有一次,朝廷發現墾田畝數和人口不相吻合,於是開始重新清查田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

之後,各個州郡的官員紛紛進京彙報工作,光武帝看到陳留來的官員攜帶的的文牘上寫有,“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

於是他就問這名官員是什麼意思。這名官員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來個什麼所以然。

這時,側立一旁只有十二歲的劉莊插話說,這是郡裏的官吏教他怎麼覈查土地。

光武帝好奇的道,那爲什麼河南南陽不能問呢?

劉莊又說,河南是帝城,南陽是帝鄉,這兩個地方田畝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認真核查。

光武帝於是命人詳加查問,事實真相果然真如劉莊所說。自此對自己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兒子更加的青睞。

(圖)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單臣、傅鎮等造反,佔據原武城,劫持了該城的官吏。光武帝派臧宮率兵圍剿。

由於原武城糧草充足,所以臧宮雖然把他們困在城裏,又死傷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

光武帝召集文武大臣們商討對策,衆人大多提議提高攻城後的獎勵來激烈士兵的鬥志。

只有劉莊主張不要圍城太緊、太急,從而能夠讓叛軍有突圍的機會,這樣一個亭長就能對付他們。結果真如劉莊所料,叛軍分散突圍後很快被各個擊破。

後來,劉莊被立爲太子,他和他的兒子漢章帝在位期間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明章之治”。

打鐵必須自身硬,自身素質過硬纔是最大的資本。古代如此,現代依然,不爽現在的工作,那麼問問自己,是不是離開現在單位,出去之後被別人搶着要,還是要到人才市場上到處去投遞簡歷,被用人單位挑來挑去。

不被獵頭獵過的職場人不是優秀的員工。

四、不得罪小人,善於搞好和寵臣之間的關係

歷史上很多太子,都倒在了皇帝身邊的小人手上。

漢武帝太子劉據,一向看不慣當朝寵臣江充的嘴臉,每次碰面,都不給他好臉色看,江充也擔心啊,得罪了太子,得小心以後自己的小命啊,那時候出國又沒現在容易,惹不起還可以躲得起。

因此江充也試圖緩和和太子劉據的關係,可是一次次熱臉貼上冷屁股之後,他由希望、失望,變成了絕望,最後演變成了瘋狂的念頭,幹掉太子,結果他一手炮製了“巫蠱之禍”,也導致了太子劉據的悲慘結局。

這方面做的比較出色的是誰呢?嘉慶皇帝。

乾隆朝時,誰是第一號大紅人,和珅,看官要問了,紀曉嵐呢?別逗了,您真以爲像電視劇演的那樣,老紀敢這麼捉弄和大人,這要在真正歷史上,估計他有十個腦袋都被砍了。

和珅的發跡歷程不詳細贅述了,無非是長相討乾隆喜歡,辦事讓乾隆放心,拍馬屁讓乾隆舒心。(把頂頭上司琢磨這麼透徹的,放眼整個中國歷史,和大人都排在前列,他穿越到現在,也絕對是職場達人)。

和大人身上佩戴的官印據說好幾十顆,每次別人找他蓋章真是一件麻煩事,不過沒辦法,和大人喜歡,不這樣,如何顯示他權傾朝野、威風八面呢。

因此基本上,自從乾隆四十一年開始,和珅開始青雲直上以後,敢於得罪他的人幾乎找不到了,那麼面對這位皇帝身邊頭號紅人,那時候還是十五阿哥的嘉慶是如何做的呢(事實上,乾隆三十八年,他已經被祕密立爲太子)?

乾隆晚年,除了和珅,其他人壓根不明白這位老皇帝在說什麼。

(圖)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

這就給了和珅以極大的操弄權柄的便利,他想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說成是乾隆的聖旨,宮中遍佈他的眼線,哪怕即位的嘉慶皇帝也是處處受到限制和監視。

和珅曾在嘉慶即位初期贈予其玉如意,所以嘉慶寫下《詠玉如意》數首詩,也是藉機拍和珅的馬屁。

和珅看了嘉慶寫的幾首詩後,立即輕蔑的笑說:“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因此逐漸的對嘉慶放鬆了警惕。

但是小心謹慎、夾着尾巴做了幾十年人的嘉慶仍不放心,他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又稱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用以進一步籠絡這位天字第一號權臣。

和珅權大欺主、囂張跋扈的赫赫威名,竟然傳到了國外,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曾經出使清朝,有幸目睹過和大人的光輝業績,回去之後,他再回憶錄裏寫道:“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爲二皇帝”。

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乾隆一死,對和珅恨之入骨的嘉慶皇帝羅織了二十條大罪,家產被抄沒,和珅本人被嘉慶下令賜死。

嘉慶語錄:忍你,不是怕你,躲你,不是懼你,一朝權在手,讓你拿命償。(不和你計較平時那些無禮,和你來個算總賬,不是也挺過癮麼?)

五、生個好兒子

各位看官看到這一條,肯定要說了,有沒有搞錯,這一條也能算?

歷史上還有人是沾了兒子的光,最終或是鞏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或是真正入了皇帝的法眼,被選爲繼承人的。

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朱高熾,是個走路都需要別人攙扶的大胖子,戎馬一生、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橫豎看這個兒子不順眼,多少次萌生要廢了這個兒子的太子之位,另立另一個兒子、漢王朱高煦,這個漢王不是省油的燈,勇武好鬥,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老爹也曾經暗示過,小夥子,好好幹,以後我這位置就是你的。

得了老爹的鼓勵,加上自己老爹看大哥不順眼,漢王同志一直以來是上躥下跳,到處活動,無時無刻不想坐上太子的寶座。

可惜太子朱高熾爲了寬厚,加上理政經驗豐富,愣是有驚無險,不過徹底穩固太子之位,還得要說他生了個好兒子——朱瞻基。

(圖)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長子。在位年號洪熙。

話說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爺爺,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在古代,大圭象徵着權力,朱棣醒來還在久久回味這個美妙的夢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覺得十分吉祥。忽然下人報告世子夫人爲他生了個大孫子。

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這嬰兒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一個藩王生個孫子,也敢口出狂言說是大明的福氣,不知道他老爹知道後,會不會扁他一頓)

不過,朱棣對這個孫子一直是青睞有加,出征漠北的時候,也是經常帶着他,放在自己身邊親自培養。同時安排朝中博學多才的大臣教授他儒學知識、治國之道等。

朱瞻基長大成人後,文武雙全、舉止得體,也被朱棣立爲“皇太孫”,這等於爲大明王朝選了兩代皇帝,逐漸的朱棣也就熄滅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另一個沾了兒子的光的就是雍正皇帝了,康熙在位時,由於太子不爭氣,最終被廢黜,導致諸皇子對太子之位是虎視眈眈,各個使出了渾身解數,不過,被搞得筋疲力盡的康熙皇帝卻始終沒有表態。

按照事後諸葛亮的看法,拋卻陰謀論來說,雍正登基之後,確實乾的不錯。那麼康熙爲什麼最終選他呢?這肯定得益於他兼具孝順、能力強、不爭即爭的幾大優秀特質,當然他的好兒子弘曆給他加了不少的印象分。

古代的皇帝壽命普遍不高,其實古代的太子更加難受 第2張

(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在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的精心策劃下,康熙終於見到了這個十二歲的孫子,不要驚訝,老皇帝康熙此時有九十七個孫子,整天政務纏身的他僅僅見過其中一小部分。

這次會面,弘曆的沉靜、聰慧、得體給老皇帝康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並且將他帶到宮中親自撫養,同時,找人給乾隆看了八字,貴不可言。又特地去看了弘曆的生母,顯得異常慎重。

世事如煙,我們已不得而知到底在雍正即位過程中,弘曆起了多大的因素,但是作爲一個深謀遠慮的政治家,康熙在最終事關傳位方面,肯定要多方權衡、慎之又慎的。

兒子表現的一直比較出色,不太喜歡出風頭,而且做事穩重、踏實,現在這個孫子又是如此優秀,那麼康熙綜合考慮,把位置傳給雍正,也就顯得很順理成章了。

其實,把以上幾個轉化下,完全可以變成職場生存指南:心理素質過硬(每遇大事有靜氣);忠誠於公司;善於學習、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和領導身邊紅人搞好關係;有一些特殊的技能(酒量好、會唱歌、會跆拳道等等,藝多不壓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