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吳起是有名的軍事家,爲何會遭到殺害呢?

吳起是有名的軍事家,爲何會遭到殺害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起是戰國初期軍事家,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最終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

吳起是戰國時期第一個不敗的名將,一生作戰,幾無敗績。功名之心極盛,年輕時,爲了取信魯國國君,毅然殺掉自己齊國妻子,執掌魯國帥印,一戰就擊敗了強大的齊國。

之後去魏國,長期擔任河西的守護。對秦作戰,在這個時期,吳起將治軍的水平發展到了戰國時期的最高水準。加強軍隊訓練的同時,大幅度提高軍人的待遇和社會地位,愛兵如子,提高軍隊的幸福感,使得軍隊士兵無不願意爲國家付出,對待戰爭無不願意建功立業。

吳起率領魏國史上最強大的部隊“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在著名的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軍橫掃秦軍50萬,震動天下,創造了魏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之後吳起受到魏國相公叔的排擠,吳起出走楚國。

當時的楚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楚聲王竟至爲“盜”所殺。而此時北方三晉正在興起,國力強大,對楚步步進逼,楚國處於十分困窘的境地。在楚國內憂外困之時,吳起的到來以及之後的變法促進了楚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化。

吳起在其晚年更是展現除了自己等同於治軍的治國能力。吳起嚴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廢除了較疏遠的公族,把節省下的錢糧用以供養戰士。大幅度的加強楚軍的戰鬥力,破除縱橫捭闔的遊說。

向南平定了百越;北面兼併了陳國和蔡國,並擊退了韓、趙、魏的擴張;向西征伐了秦國。楚國又開始走上了強國的道路。但是不久隨着楚悼王的逝世,吳起被反撲變法的貴族所殺。楚國也失去了通向強國之路的機會。

吳起可以說是戰國初期最具有謀略眼光的謀略家,他的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齊名,深刻的剖析了當時的時代,戰爭的本質,原因和作用。詮釋了人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確定了政治優先於戰爭的基本論點。

並且通過對戰爭的理解提出了許多配合戰爭的治國理念。闡述了產生一隻無敵之師的國家環境是最重要的。吳起可謂是擁有20世紀戰爭理念的古代戰爭奇才。超越時代的軍事謀略家,可以這麼來形容吳起。

吳起是有名的軍事家,爲何會遭到殺害呢?

名將如雲的戰國,註定是個熱鬧的時代,羣星璀璨,有兵家鼻祖孫武,有戰神白起,有胡人都懼怕的李牧,穰侯,司馬錯,王翦,趙奢,廉頗等人,但是最具傳奇色彩的還是吳起。吳起有三大衆人不及之處:

一是戰功和軍事才華。

先後在魯國,魏國,楚國爲將,身在哪裏,都能縱橫馳騁,威震諸侯,很好地說明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這句話,在魯國這樣一個一直夾雜列強中間的備受欺侮的小國爲將,都能大破兼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齊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才華橫溢者必遭人忌恨,所以纔有天降大任苦其心志一說。

魯國君臣不容,他就跑去了魏國,沒多久就獻上一份回饋大禮給魏文侯,大敗秦軍,攻下五座城池,最終拿下秦國河西之地。這塊土地一直到秦孝公時期商鞅重新奪回去,也是魏國由盛而衰和秦國崛起的轉折點,這塊土地肥沃戰略縱深之地一直是魏秦歷代爭奪的焦點,所以吳起僅憑這一軍功就足以載入史冊了。

還有關於吳起帶兵的故事,他的部隊之所以能夠有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戰鬥力,跟他的帶兵方式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在軍中時,和士卒同衣食,出行不騎馬,吃飯住宿不搞特殊待遇,肯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士兵生病傷口化膿了,他親自用嘴來吸出膿血,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

又一次他爲一個士兵嘴吸膿血,那個士兵的母親苦了,不是感動的,是嚇得。因爲前不久吳起爲士兵的父親幹過這種事,那位父親戰場上爲了報答,每次都衝在最前面,結果很快當了戰鬥英雄,戰死沙場。說這是吳起愛士卒也好,收買軍心的手段也好,古往今來卻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

另外,吳起也有一本兵法著作傳世,吳起兵法,他一生征戰,縱橫無敵,絕對是乾貨分享,實戰性和可行性極強。

二是政治抱負和改革的理想

吳起因爲受到魏相的排擠打壓和讒言離間,不得已離開魏國,去了楚國。直接做楚相,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加強法制,精兵簡政,裁撤庸員,廢除士族的特權,削弱他們的力量,加強君主集權,集中資源打造強大的軍隊。

楚國的士族力量是很大的,君王做重大決策還得士族長老同意才能通過,君主的權利受到很大的制約,這些人各自爲政,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且頑固不化,士族之爭一直持續到楚國覆滅。如果吳起的變法成功的話,天下屬於秦還是楚還未可知,至少秦國沒有那麼容易一統天下。

因爲即便在楚國內患很深的情況下,實力依然是非常強大,天下格非秦必楚,秦楚兩國是天下的兩極。很遺憾的是,楚國根深蒂固的傳統並不是一個空降的吳起能夠改變的,甚至不是一代楚王可以改變的,楚悼王一日歸天,士族們就羣起而攻之,刺殺了吳起,壯志未酬身先死。

三是傳奇波折的人生經歷

吳起本來是衛國人,先後在魯國,魏國和楚國擔任將領和丞相,可以說他是完全憑藉自身的實力和功績來征服各國君王來獲得重用的。在思想上,吳起本來是跟隨曾子求學的,曾子是孔子的弟子,那個層面講,吳起應該算是儒家門生了,但是從他後來的表現看,他是完全沒有奉行儒家的那一套,甚至說是完全不相信老師所教的,反而是把兵家和法家的思想踐行到極致。

體現最典型的他殺妻求將,吳起的老婆是趙國人,趙國來犯,魯國國君因爲這一點不放心讓他帶兵,他爲了自證清白,表明決心,就把同甘共苦多年的老婆給殺了,可見權慾薰心,對功名的渴望,也是性格殘忍的表現,這種人是可怕的,在他眼裏,與功名大業相比,那些脆弱的人倫親情是微不足道的,是可以犧牲的。還有一點,他母親去世時都沒有回家盡孝,曾子認爲這個學生是個薄情寡義的人,就跟他斷交了,也許吳起也曾發誓,年少立志出鄉關,功業不成誓不還。

楚悼王死的時候,吳起是傷心欲絕的,在靈前守候久久不肯離去,一是感念楚悼王這位伯樂提拔任用,士爲知己者死,自己的才華抱負得以施展,自以爲才學舉世無雙,卻屢屢受挫,始終沒有實現安邦定國的宏偉抱負,之前在魯國和魏國也只是作爲武將攻城略地打下幾座城池。

作爲外來人,始終得不到君王的信任,跟田文論功讓他深刻體會到這一點,無論他多麼勞苦功高,始終遊離於權利中樞外圍,直達遇到楚悼王,才備委以一國之相,大權在握,一展宏圖。

二是痛惜,嘔心瀝血經營的改革大業將付諸東流,功虧一簣,那些士族會像餓狼一樣反撲,摧毀現有的一切成果;更要緊的是,今天他一旦走出靈堂,就很可能被羣起而攻之,橫屍街頭,多年來銳意改革,不顧大臣舊勢力反對,積怨已深,他彷彿能夠看到那些人的憤怒和此時狼一般的眼神

等那幫人直接衝進來的時候,他沒有太意外,反而做出一個舉動,直接撲在楚悼王身上大哭,那些人還在嘲笑說,大王今天或者也救不了你了,萬箭齊發,他倒在了君王的屍體上,那些箭也射中了楚悼王,他臉上帶着神祕的微笑,有苦澀,也有得以復仇的欣慰。

繼任者立馬誅殺了造反的七十多家士族元老,倒不是爲吳起報仇,他跟秦武王一樣,對變法者沒有一點好感,上任後立馬廢除所有新法,但是藉機除掉一批目無君王,囉囉嗦嗦的老頭子,他還是非常樂意的。

爲何吳起無緣戰國四大名將?

吳起是有名的軍事家,爲何會遭到殺害呢? 第2張

一,在個人私德上,吳起有二大缺陷。吳起曾在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但他母親去世之後,卻沒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條回家奔喪守孝,而被曾申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妻子是齊國人,齊魯大戰時,爲了表示不會偏向齊國而殺妻,顯示吳起爲了功成名就不擇手段。白居易評價這一段時指出,“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二,除了兵家之外,吳起最大的身份是法家,這一點非常關鍵!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使用的都是法家這一套,思想源於魏國李悝。這就涉及到了道統之爭,儒家對法家恨之入骨,自然不會給吳起好評價,所以可以看到後世對他惡評如潮,比如漢朝班固評價他“彼孫、吳者,上勢利而貴變詐,施於暴亂昏嫚之國,君臣有間,上下離心,政謀不良”等等。

兩千年來,儒家一直掌握着輿論陣地,儘管軍事上一生不敗戰績輝煌,但私德有虧、法家身份的吳起,自然不如戰國四大名將純粹,也自然不會得到後世好評,不被儒家列入戰國四大名將也就不足爲奇了。

其實,以筆者觀之,相比戰國四大名將,吳起能力明顯更勝一籌,不被列入反而是正確的,後世有人將他與兵聖孫武並列,這反而才體現出了吳起的真正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戰國之際的改革派,基本都是法家,三位著名改革家李悝、吳起、商鞅,都是法家代表,且都實現了強國目的。商鞅變法的思想成就,與此前的李悝、吳起密不可分。

吳起生於亂世,憑着出色的軍事才華遊走於諸侯之間,戰功赫赫,出將入相,文武兼備,同時也是一位理想主義者,想通過改革實現富國強兵的政治理想,雖然最終壯志未酬身先死,但敢作敢爲,雷厲風行,不懼世人眼光,是個有擔當,有膽識的大丈夫,雖然有人格上瑕疵,刻薄寡恩,但是不妨他那傳奇豐富的人生經歷造就一代名將。